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房兩篇(馮驥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房兩篇》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文房兩篇

作畫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絕無一絲冗雜,惟有晨光中小鳥的影子在桌案上輕靈而無聲的跳動,於是生出畫畫的心情。這便將案頭的青花筆洗換上清水,取兩隻宋人白釉小盞,每盞放入姜思序堂特製的輕膠色料十餘片,一為花青,一為赭石,使溫水浸泡;色沉水底,漸顯色澤。跟着,鋪展六尺白宣於畫案上,以兩段實心古竹為鎮尺,壓住兩端。紙是老紙,細潤如綢,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來縱情揮灑。

此刻,一邊開硯磨墨,一邊放一支老柴的鋼琴曲。不覺之間,墨的幽香便與略帶傷感的樂聲融為一體。牽我情思,迷我心魂。晃晃忽忽,一座大山橫在面前。這山極是雄美,卻又令人絕望。它峰高千丈,不見其頂,巔頭全都插入雲端。而山體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這樣的大山誰能登臨?連蒼鷹也無法飛越!可它不正是我執意要攀登的那種高山嗎?

這時,我忽然看見極高極高的絕壁上,竟有一株松樹。因遠而小,小卻精神。軀幹挺直,有如鋼槍鐵杵,釘在堅石之上;枝葉橫伸,宛似張臂開懷,立於煙雲之中。這兀自一株孤松,怎麼能在如此絕境中安身立命,又這般從容?這絕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視我,挑戰我,呼喚我嗎?

不覺間,畫興如風而至,散鋒大筆,連墨帶水,夾裹着花青赭石,一併奔突紙上。立掃數筆,萬山崢嶸;橫抹一片,雲煙瀰漫。行筆用墨之時,將心中對大山的崇仰與敬畏全都傾注其中。沒有着意的刻劃與經營,也沒有片刻的遲疑與停頓,只有抖動筆桿碰撞筆洗與色盞的叮叮噹噹之聲。這是畫人獨有的音樂。隨同這音樂不期而至的是神來之筆和滿紙的靈氣。待到大山寫成,便在危崖絕壁處,以狼毫焦墨去畫一株松樹——這正是動筆之前的幻境中出現的那棵孤松。於是,將無盡的蒼勁的意味運至筆端,以抒寫其孤傲不群之態,張揚其大勇和無畏之姿。畫完撂筆一看,哪有什麼松樹,分明一個人站在半山之上,頭頂雲霧,下臨深谷。於是我滿心涌動的豪氣,俱在畫中了。這樣的作畫不比寫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問我,為什麼有時會停了寫作的筆,畫起畫來。是消遣嗎?休閒嗎?自娛嗎?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夕照透入書房

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裡,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

此刻,書房已經暗下來。到處堆放的書籍文稿以及藝術品重重疊疊地隱沒在陰影里。

暮時的陽光,已經失去了白日裡的咄咄逼人;它變得很溫和,很紅,好像一種橘色的燈光,不管什麼東西給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麗。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經衰敗的藤草,此刻像鍍了金一樣,蓬勃發光;跟着是書桌上的玻璃燈罩,亮閃閃的,仿佛打開了燈;然後,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帶着窗欞和外邊的樹影,斑斑駁駁投射在東牆那邊一排大書架上。陰影的地方書皆晦暗,光照的地方連書脊上的文字也看得異常分明。《傅雷文集》的書名是燙金的,金燦燦放着光芒,好像在驕傲地說:「我可以永存。」

怎樣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宮和華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莊的格言卻一字不誤地鎸刻在每個華人的心裡。世上延綿最久的還是非物質的——思想與精神。能夠準確地記憶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說,文字是我們的生命。

當夕陽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頭物品都變得妙不可言。一尊蘇格拉底的小雕像隱在暗中,一束細細的光芒從一叢筆桿的縫隙中穿過,停在他的嘴唇之間,似乎想撬開他的嘴巴,聽一聽這位古希臘的哲人對如今這個混沌而荒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陽,緊閉着嘴巴,一聲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昨天,今天的答案還得來自今人。這樣說來,一聲吭的原來是我們自己。    陳放在桌上的一塊四方的鎮尺最是離奇。這個鎮尺是朋友贈送給我的。它是一塊純淨的無色玻璃,一條彎着尾巴的小銀魚被鑄在玻璃中央。當陽光徹入,玻璃非但沒有反光,反而由於純度過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銀光閃閃的小魚懸在空中,無所依傍。它瞪圓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種匪夷所思。

一隻螞蟻從陰影里爬出來,它走到桌面一塊陽光前,遲疑不前,幾次剛把腦袋伸進夕陽里,又趕緊縮回來。它究竟畏懼這奇異的光明,還是習慣了黑暗?黑暗總是給人一半恐懼,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邊感到恐懼,在黑暗裡邊反倒覺得安全。

夕陽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邊一點點沉落下去,它的光卻在我的書房裡漸漸升高。短暫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後拋給人間的光芒最依戀也最奪目。此時,連我的書房的空氣也是金紅的。定睛細看,空氣里浮動的塵埃竟然被它照亮。這些小得肉眼剛剛能看見的顆粒竟被夕陽照得極亮極美,它們在半空中自由、無聲和緩緩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這是惟夕陽才能創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變得無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最上邊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裡擺着一隻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裡已經變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倖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着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悽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後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1]

作者簡介

馮驥才,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谿,生於天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