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岭镇位于福建省长乐市东北部,闽江口南岸,东部临海,与白犬岛隔海相望,西接金峰、潭头,南界湖南,北与梅花毗邻。距市

区23公里。镇域总面积33平方公里,文岭现辖有12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为10943户,总人口36914人,人口密度为1097人/km2 。景色秀美,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1]

文岭镇

文岭镇位于福建省长乐市东北部,民国期间,取文美,岭兜两村首字而名。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西连潭头镇,南靠金峰、湖南两镇,北临闽江口。于1992年10月撤乡设镇。辖后董、前董、石壁、沙头顶、东吴、 凤庄、阜山、文岭、 东庄、郑朱、龙塘、山边刘等12个行政村,面积32.9 平方公里,3.69万人。省道峡梅公路过境,通海运。

人文历史

1958年属金峰公社,1961年改属梅花公社,1979年析置文岭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10月撤乡设镇。。1997年,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文岭、阜山、龙塘、凤庄、东吴、郑朱、沙头顶、山边刘、东庄、后董、前董、石壁12个村委会。文岭姚坑 明教堂乃宋元佑二年(1087年)里人方子安所建,绍兴三年(1133年)又经 姚能举重修,县尊吴仲举匾其堂曰:“明教堂”。庆元三年(1197年),兵部尚书刑部侍郎兼玉牒检讨官兼侍讲里人林采作《明教堂序》,堂内额其上的“读书处”三字,乃 陈文龙中状元后所书,并作《明教堂赞》。由于明教堂师儒云集、教学有方,故而学生一心向学、有意上进,“诵经论文的风气极浓”。在不长的时间内, 姚颖、姚勉、陈文龙先后都中了状元。全长乐境内,有科举 以来,一共只有七名状元,明教堂独中三元,可谓一盛,而姚氏花开两枝,更是一绝。之后,兵部尚书林采之子林得中、侄林亚文,姚状元之裔姚同、姚封午,沙堤 陈如晦之子 陈觉伯五士 同袍肄业、先后中了进士。明教堂在偏僻的山村中,培养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成为我国我省 封建科举制度史上的美谈。这正如对联所言:万古纲常扶不坠,千秋教化妙无穷。陈文龙在明教堂读书中状元后,立“元台碑”于明教堂对面 飞来石旁。碑上大字:三个圆点。碑左下小字落款刻:宋咸淳八年壬申岁桃月谷里人状元 陈元龙书。这是陈文龙留下的仅有的碑刻。陈文龙写的《元台碑铭》、《明教堂赞》、《明教堂元台碑文》至今尚存。“ 荣国公”这块牌匾是明朝 永乐皇帝朱棣追封给曾帮助他夺取帝位的 太子少师、妙智僧 姚广孝的。姚广孝,祖籍长乐文岭姚坑,姚能举九世孙。姚孟屿次子。姚孟屿因夷乱华,寓居南京苏州之长洲。姚孟屿妻陈氏,长乐岭南人。生二子,长广仁、次广孝。这些在长乐姚坑的祖谱上有详细的记载。姚广孝与 解缙等重修 《永乐大典》,与 郑和下过西洋。姚坑村西10里的地方有一处名胜“ 晦翁岩”,又称“二 刘岩”。当年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和姚广孝同去游玩,所以又称“三保岩”。山上有石像一座,日久风化,难见原貌,有人说那雕刻的是朱熹,也有人说那是郑和,还有人说那就是姚广孝。也在明朝,姚坑出了两个丞相: 姚珏、姚玒。他们的墓葬在长乐 潭头 岱西村太常山下大畲路上口,当地村民历来称此大墓为姚丞相墓。祠堂内的这块石头是练武石,原在福州帮洲 姚承恩祖屋大厅里。是科举史上姚坑最后一个进士——清朝武进士姚承恩的日常练武之物。石头重达200斤,据说武进士当年举重 若轻,演练一番,神色如常。现在已无人能将它举起,甚至连提也提不起,更别说是演练了。祠堂前的这四块石头是旗杠碣,是用来插旗帜的。原来在科举时代,一个人如果中了进士,就要在祠堂门口竖起旗帜,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宣扬,更体现了中了进士的人的喜悦和乡亲人的自豪。望着这么牌匾,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姚坑锣鼓喧天、旌旗漫天的辉煌景象!祠堂后的这座山叫做潮山,宋庆元三年春,里人时任兵部尚书的林采,曾撰文赞这里的风景:“……东有 玉狗之石插入云霄,西有飞来之石凌于汉表,南则有花林五里胜似上林之境,北则有梅树十里时占百花之魁。春有玉罁之石可以酿酒,夏有莲花之石可以吐锦,秋则有 金钟之声 逐潮而响,冬则有渤海之水当面而潮……”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旅游胜地。祠堂里的这两副对联“宋室 状元府、明朝宰相家”和“七世二元十进士、三朝两侯八大夫”形象地说明了这900多年来的辉煌。[2]

相关视频

文岭镇平安宣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