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散关晨度

《散关晨度》

作品名称:《散关晨度》

创作年代: 初唐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王勃

《散关晨度》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经过大散关时看到的景象与感受。前六句描绘了巍峨高耸的关山、路边的巨壑和重叠的建筑,表现了边关的险要;末二句点明自己入蜀非为求官,实际是对自己前此一年被逐出沛王府因而失官的愤激之语。全诗属对工整,气势宏伟。

目录

原文

译文

关山随着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子路上清新洁净没有尘埃。

我骑着白马长啸着离开散关,看见仙人乘着青牛迎面而来。

重重深门之外便是万丈深壑,幢幢房屋随着山势婉转连绵。

今天扬策出关并非立志从戎,不敢学终军誓做高官才回来。[2]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赴蜀途中经大散关时。王勃《入蜀纪行诗序》云:“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常(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元溪,历翠阜,迨弥月而臻焉。”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3]

参考资料

  1. 散关晨度, 古诗文网,
  2. 王勃的诗:散关晨度, 太平洋亲子网,2016-04-27
  3. 王勃的诗词全集、诗集(共126篇), 古诗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