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教,读作jiào或者jiāo,汉字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为教育,指导;后引申为使,令,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教

拼音; jiào;jiāo

注音;ˋ、ㄐㄧㄠ

部首; 攵

总笔画; 11

统一码; 基本区U+6559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五笔; ftbt

仓颉; jdok

郑码; bmym

四角; 48440

字级; 一级字

平水韵; 十九效

解释; 教育,指导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

教,形声字。商代甲骨文初作从攴,爻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施教形,表示教的本义与施教有关。声旁爻像器物交织形,于教字表音,爻与⼂(教)并为宵部。后盖为突出教育儿童义,复加表意偏旁子,遂为从攴从子爻声之教。商代的⼂经历西周、战国到汉代始终存在,但不被《说文》收录。主流体教字出现后商代出现爻省声的异体,此体延续到战国,后不传。战国时主流体教经常省略构件攴作᥈(见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隶变时构件爻或作(图A)、(图B)、(图C),或作(图D)、(图E)、(图F),楷书作教,是笔势、笔意变化的结果。

引申义演变

古教学同字,后代分化为二字。故静簋之学,或读教(参"学"字条);楚简之教,或读学(见本条下),《古文四声韵》以᥈为学。正因为二字有着这种关系,所以在字形上也有所体现。西周时的(图G)与(图H),结构上都是早期学与教的结合(参"学"、"敩"字条)。《说文》本义为"上所施,下所效",即政教、教育、教令。《书·舜典》:"敬敷五教。"孔颖达正义:"布其五常之教。"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行不言之᥈。"又《唐虞之道》:"⼂民又(有)⍜(尊)也。"引申指管教、训练、学说等,以上读jiào。又指传授,使,令等,读jiāo。《殷契粹编》1162:"其教戍?"(要授以防戍吗?)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我教子祝之。"通"校",古代"校人"之官。《周礼》言其"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散氏盘有"教곐父"。通"学"。郭店楚简《语丛三》:"牙(与)曼(慢)者施凥(处),员(损);牙(与)不好教者游,员。"甲骨文用作地名。《小屯·殷虚文字甲编》206:"戊戌卜,雀(人名)刍(取草)于教?"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䕝秿《广韵》古孝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效切,并音较。《说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释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广韵》:敎,训也。《玉篇》:敎,令也。《易·观卦》:圣人以神道设敎。《书·舜典》:敬敷五敎在宽。传:布五常之敎。

又《礼·王制》:明七敎,以兴民德。注:七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宾客,朋友也。《周礼·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敎。注:敎所以亲百姓,训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礼·曲礼》:敎训正俗,非礼不备。《荀子·修身篇》以善先人谓之敎。

又蔡邕《独断》:诸侯言曰敎。《正字通》:谕告之词,其义与令同也。

又《广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并音交。义同。敎字从᥈从攴。

说文解字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古文教,亦古文教。古孝切。

说文解字注

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效㬪韵,从攴,见子部。效也。上施故从攵,下效故从。古孝切,二部。凡敎之属皆从敎。[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