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教学相长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教学相长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目录

名词解释

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提升。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而是师生交互影响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双方都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其中蕴涵着教学双方互为主客体的观点,颇具现代教育智慧。

引例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然后发现自己所知有限;通过教学然后发现自己还不够精通。知道自己所知有限,才能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不够精通,才能自我振奋努力向上。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指由中华民族所创造或构建,凝练、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达之中,诸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基础和表达方式。

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思想和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异。譬如,在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峦地区当然有差异,沙漠地带和沿海地区显然有别,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迥异之处。这些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并且通过词语即术语的方式固定下来,就必然影响到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这些术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出现和发展的特定生产和生活形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