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支付中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支付中介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础、最核心的职能,甚至可以说没有支付就没有商业银行。因为交换的需要催生了货币,货币的出现催生了商业银行。交换的范围越大、频率越高,支付也就越重要。

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对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这样,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社会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支付中介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它最早产生于货币经营时期。货币经营者在货币保管和办理支付中积聚了大量货币,为使货币增值发放贷款,于是,产生了信用中介职能。但支付职能的发展,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因为只有在客户保存一定存款余额的基础上,才能办理支付;当存款余额不足时,客户会要求银行贷款,而贷款又转化为新的客户存款,又需办理支付。可见,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信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指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由银行保管买卖双方交易的资金和相关的文件,根据买卖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银行按协议约定和买卖双方的授权、指令,向买卖双方转移资金、相关文件,银行以中立的信用中介地位促成交易的安全完成。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成为买卖“资本商品”的“大商人”。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