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星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攀援星蕨,水龙骨科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1]
- 中文学名:攀援星蕨
- 别 称:波氏星蕨,东南星蕨,一枝旗,灯火草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 亚 门: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 纲:薄囊蕨纲
- 目: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 科:水龙骨科
- 种:攀援星蕨
形态特征
略皱缩。完整叶片呈条状披针形,长20~35cm,宽2~3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成狭翅,边呈波状,浅棕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细而曲折,明显,小脉分又。叶柄长3~7cm。孢子囊群圆形而小,直径0.5~1mm,无盖,棕色,散生在叶片下面,在中脉和叶缘之间有不整齐的2~3行。纸质。气微,味淡。[2]
主要价值
- 【药 材 名】攀援星蕨
- 【名称考证】波氏星蕨,东南星蕨,一枝旗,灯火草
- 【科目来源】蕨类植物药水龙骨科植物
- 【药用部位】攀援星蕨的全草。
- 【性味归经】苦、涩,凉。入肝、胆、膀胱三经。
-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可治湿热内壅肝胆,胆液外泛三身黄、目黄、尿黄三阳黄症;或湿热结于膀胱,小便不利,涩滞尿赤者。用于跌仆闪挫,局部青紫疼痛,活动障碍。亦可治疗风湿热痹,肢节屈伸不利,疼痛挛急等症。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外用:捣敷。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