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捕捉兒童敏感期 |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由孫瑞雪所著的書籍,於2010年1月1日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大規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基本內容
書 名: 捕捉兒童敏感期
作 者:孫瑞雪
出版社: 中國婦女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802038257
開本: 16開
定價: 29.80 元
內容簡介
《捕捉兒童敏感期(全新增訂第2版)》內容簡介: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他為什麼總愛玩水,經常渾身上下都濕透了?為什麼總是把桶呀瓢押往頭上套?為什麼總是往桌子下衣櫃裡鑽?
你忽略了,因而忘記幫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動,你卻不知道破壞了他的什麼。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作者簡介
孫瑞雪,「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與兒童心理專家;被譽為中國蒙特梭利第一人;歷年來被CCTV、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在千萬家長心中,孫瑞雪就是「育兒百寶箱」;主要代表作包括《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等新作《完整的成長——兒童生命的自我創造》《自由中的規則》(暫定名)即將出版。
圖書目錄
第1章: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開始啦
暢暢,0~4歲
世界就是味道
對接
寶貝。你的玩具呢
幼年如歌
敏感期,一個接一個的出現
桓桓,2~3歲
小狗下坡
求助
小哥哥,你別走
拿掉剪刀
找椅凳
探索空間
插不上的圓柱
愛,妙不可言
徵求別人的意見
繪畫與音樂
一個人的空間
遲到的敏感期,一個個補上未了
緹緹,2歲半~5歲
孩子憂鬱了
緹緹的手
遲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復/孫瑞雪
緹緹的巨變
放肆的語言
天賦
伴隨母愛,兒童心智全面發展
毛毛,2歲半0~6歲
「媽媽,上主題課!」
西天
「不讓媽媽打電話」
塗畫的樂趣
語言的敏感期
隨便給
生活中的數學
第2章:0歲~2歲半
視覺
小托蒂的悲劇
視覺的敏感期/孫瑞雪
口
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愛咬人的瑋瑋
口的敏感期/孫瑞雪
手
手的敏感期
三指抓
兒童在用手思考/孫瑞雪
走
坡上漫遊
走樓梯
走:換個角度看世界
空間
策策的故事
困難
愛扔東西的楠楠
拋撒、搬運和壘高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孫瑞雪
細小事物
緊握小木釘
對細小事物的敏感
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秩序
秩序
秩序是文明的基礎/孫瑞雪
模仿
學舌
模仿的敏感期
模仿的敏感期/孫瑞雪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審美
殘缺了的威化
審美建構道德/孫瑞雪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孫瑞雪
學會表達愛意
寶寶學說話
酷愛高跟鞋的芊芊
第3章:2歲半~3歲
建立概念
汽車概念的建立
自我意識產生
「我的」
「他打我了!」
自我的誕生/孫瑞雪
秩序
重新開門
車走了新路線
掛毛巾
「老師,我要歸位」
一個環節也不能錯
分享成長
兒童天然要走向獨立/孫瑞雪
「我是孫悟空」
「老師,我很棒」
三項式
「你不是好男人」
請爸爸工作
熟悉新環境
第4章:3歲~4歲
執拗
壘高
色彩
語言
詛咒
追求完美
剪、貼、塗
藏、占有欲
邏輯思維
繪
延續秩序
人際關係
分享成長
第5章 04~5歲
出生
情感
人際關係
婚姻
審美
數學概念
身份確認
性別
音樂
繪畫
符號
分享成長
第6章 5~6歲
婚姻
書寫
數學邏輯
社會性興趣
動植物、實驗、收集
延續交往的敏感期
分享成長
第7章 6歲以上
第8章 孩子應該怎樣學習
我要感謝
……
圖書檔案
作 者: 孫瑞雪 著
出 版 社: 新蕾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7-1
頁 數: 312
開 本: 16
I S B N : 9787530733738
定價:¥28.00
推薦
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內容提要
嬰兒7個月左右出現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絕坐,然後開始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瞳.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走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開始越來越強。
1歲半到2歲期間,兒童會有一個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絲頭髮,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兒童並不總是這樣。
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這都和童年期手的發展有關。
音樂的敏感期呈螺旋狀發展。2歲的幼兒就能把握節奏;3-4歲時開始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感興趣;5-6歲後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6-8歲時已經能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處在身份確定敏感期的兒童,會選定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我是忍者神龜!」「我是超人!」通過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兒童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最終形成自我。
關於本書案例部分,要說明兩點:一、有些案例的記錄對象是發展不夠好的孩子,這部分孩子我們都用了化名。二、本書收錄的案例跨越10年,由於時間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記錄者已經不詳,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作者簡介
孫瑞雪,女,蒙台梭利教育專家 生於1962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現任寧夏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寧夏婦女聯合會委員、《銀川晚報》特約撰稿人、銀川電台特約嘉賓主持、寧夏 蒙台梭利幼兒園園長、北京心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國內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兒園的創辦者,在國內外幼兒教育界頗具聲望。從1998年起為《銀川晚報》「蒙台梭利科學教育方法講座」欄目撰文,寫有文章100餘篇約100萬字。從1995年起應邀到全國許多城市進行 蒙台梭利教育講座,受到 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蒙台梭利教師,相繼在寧夏電視台、銀川電視台、蘭州電視台做過多次專題報導。2000年出版了教育學術專著《愛和自由——新兒童教育法》以及合著出版《心智教育成長叢書》《和孩子終生分享數學邏輯的快樂》上下冊;《觀察與創造》《想象與創造》《心靈與創造》。
網友評論
細心捕捉孩子成長期的每個瞬間。
我的小姑娘今年剛好兩歲多點,馬上九月秋季就要入園啦,早就在網上購買了這本書是和<愛和自由>一起買的,因為這本書涉及了0-6歲孩子的敏感期,分階段0-2歲半\2歲-3歲\3歲-4歲\4歲-5歲\5歲-6歲\6歲以上上學孩子的敏感期描述,採取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很多事例來說明,很令作父母的發人深思,值得好好學習用另一種蒙式教育的觀點來發掘孩子的特點,我想只有在這種給予孩子更多愛和自由發展的空間下,孩子才會身心快樂得成長.雖然我針對性看得不多,只能看到3歲以內,因為再遠點我的孩子還太小,等着以後慢慢的看.特別要提到的是書中提到,2歲左右孩子的敏感期:秩序_執拗_完美_規則,的確如此,我是個善於捕捉觀察孩子成長階段的細心媽媽,還特別花時間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了博客,從出生至今都在寫,通過描述孩子成長的足跡,我驚喜地發現孩子的成長不正是家長們應該每個時期注重學習的教科書嗎?.有心的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小家坐坐,共同交流和提高吧!很不錯的一本書發表。
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一口氣看完之後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原來我以為我很愛孩子我給孩子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所做的也是都有道理的,而就在幾天前我還為了一件小事和孩子發生了衝突毫不客氣的打了她的小屁股,現在看了書我知道孩子為什麼要那樣做了,心中一陣愧疚,孩子沒錯啊!沒有壞的孩子只有無知的家長,既然什麼都願意為孩子付出,為什不能理解孩子呢?這本書通過許多活生生的實例告訴了我關於孩子的許多大人看來奇怪的言行背後蘊藏的含義,讓我重新解讀和審視我和孩子的關係,還好我看到這本書的時間還不晚,我可以在這本書的指導下和孩子一起迎接一個一個敏感期到來,感謝!
圖書目錄
第一章: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歲-4歲)
暢暢(0歲-4歲)
貝貝(1歲-3歲)
緹緹(2歲半-5歲)
第二章:0歲—2歲半
視覺——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口——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 ,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聽覺——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手——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 、認識世界。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秩序——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模仿——最早表現 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複進行;也模仿動作。
自我意識——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
審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1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孫瑞雪)
第三章:2歲半—3歲
建立概念——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2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誕生(孫瑞雪)
第四章:3歲—4歲
執拗——秩序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壘高——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後推倒,再重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
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並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
語言——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並重複或模仿他人的話。
詛咒——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追求完美——從審美發展到了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執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手一起走來。
剪、貼、塗——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開始強烈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物品的交換從此開始,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邏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
……
第五章:4歲—5歲
第六章:5歲—6歲
第七章:6歲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邊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應該怎樣學習——孫瑞雪和薛梅的對談
我要感謝(孫瑞雪)
書摘
緹緹(2歲半-5歲)
作者 康立新 緹緹媽媽
女兒是個極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細枝末梢,在她眼裡就可能被放大成參天大樹。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一直錯誤地以為這麼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鍊。我居然一直在磨練她,好讓她變得潑辣一些!
女兒2歲半時,我們搬家了。大人當然高興,但對女兒來說,看不見熟悉的物品,看不見熟悉的鄰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們把家搬回去,這當然不可能。我絲毫沒有注意到女兒漸漸憂鬱起來的眼神。
現在想來,女兒受的最致命的打擊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那天,她帶着最喜愛的畫書《紅寶盒》到了幼兒園,下午接她的時候,發現女兒的眼睛哭得又紅又腫。她說畫書被老師沒收了,再也找不到了。我心疼地、小心翼翼地跟老師商量,明天就送女兒來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師說:「這樣太慣着她了,我們都是當老師的,這個道理你還不懂嗎?」第二天,當女兒用絕望的眼神哀求我別送她去幼兒園時,我不為之所動,自以為那是對她的鍛煉,只要堅持送,就能改變她的敏感多慮。
從那以後,女兒開始出問題了:憋尿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不愛說話,即使面對媽媽。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頭,濕濕的!但她再也沒有放聲大哭過!
她小小的心靈到底有過多大的創痛?現在想來,那段日子對女兒來說一定是暗無天日的。同樣的經歷不一定給別的孩子留下陰影,但女兒卻從此陷入了恐懼中。而我卻在無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遠。假若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帶着女兒搬回舊家!一定第二天就帶着女兒退出那所「雙語藝術幼兒園」!
後來接觸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終於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細心的理解和呵護、更多的愛與自由。如果媽媽都不能成為她最後的安全港灣,她那脆弱如絲的心靈還能從哪兒得到撫慰?對一個孩子而言,當四面八方都無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閉起來?
現在我知道,女兒因為敏感,比一般孩子千百倍地易受傷害;因為敏感,她也具有更細膩的品質。應該感謝上帝的安排,也許正因有如此敏感的孩子,才使我從心底生出更為敏銳、細緻而深切的愛來獻給她。
孫瑞雪: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要鍛煉、摔打,這樣才能培養出堅強的、有出息的人。我們有意對孩子嚴厲,有意給孩子艱苦的環境,有意讓孩子吃苦,有意傷害孩子。當這些並不奏效時,我們會變本加厲。這個似是而非的觀念給多少孩子帶來了苦難,帶來了創傷?多少孩子心理出了問題,甚至得了自閉症?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就開始追問,開始反省。一旦明白就痛心疾首地改正,並加倍給孩子補償。我碰到過很多這樣的家長,這些家長從此徹底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用他們常說的話:脫胎換骨了。
文摘
世界就是味道
暢暢是冬天出生的。出生後四十幾天,孫(瑞雪)院長來看暢暢。觀察了一會兒,她說:「小晶,你看暢暢在做什麼?」只見他抬起手臂使勁往嘴邊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沒成功,暢暢懊惱地「哼哼」着。
孫院長說:「他用手的敏感期來了。這種狀況應該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則他會有挫敗感。」暢暢努力了幾下後,我們幫他把手送到口裡。他立刻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真神奇!
孫院長說暢暢的衣袖過長,棉襖太厚重,手不容易夠到口。我們馬上給孩子換了衣服。幾天後,暢暢終於能順利地把手送到口裡了。
一天天過去,暢暢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用口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一百天的時候他開始頻繁吃手指,幾乎整天小手都在口裡。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時甚至把整個拳頭塞進口裡。
到會用手抓東西時,到手的東西必然要送到嘴裡進行「檢驗」,暢暢口的敏感期延續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看到他這樣都會忍不住制止,每逢這時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運的是我明白這一切,我會在暢暢「工作」的時候勸說大家不打擾他。
然後暢暢開始咬,見什麼咬什麼,把玩具咬得嘎嘎響。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後來就開始吸飲料管,吃固體食物,還逐漸地學着發音。
有時我真擔心。比如他要嘗瓜子皮、栗子皮,吃筆帽,總擔心他咽下去造成險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響他的學習過程,只能在旁邊提心弔膽地看。但每一次他都會原封不動吐出來。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帶皮的蘋果,居然把皮吐了出來,把果肉吃了,真令人驚訝!
這一年裡,我對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來感知世界的。
孫瑞雪:
嬰兒在喝過糖水後會拒絕喝白水。狗的嬰兒(狗崽)也是這樣。很顯然,嬰兒和小狗崽都會用口來品嘗味道。
但是,嬰兒用口來品嘗味道和用口來認識世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嬰兒用口認識自身之外的各種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喚醒自己的身體,包括手和腳。
在最早,口全方位的被使用和自我訓練,以便健全口的功能,口裡什麼都放,放到塞不下為止,再吐出。不僅如此,同時口還肩負着發現這個世界的工作,連「軟」與「硬」這樣抽象一點的概念,幼兒也用口來認識的。幼兒喜歡用口來分辨,打開每一個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開另一包,再吃一口……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幾盒不同的巧克力,幾種不同口味的果凍,都被孩子們打開了,吃一口這個,再吃一口那個。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這一個,再吃那一個。」 成人則僅僅把它理解為吃,按計劃的吃,並關注節約。這是一個社會系統的價值觀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認識味道,了解外在,建構自我,這是一個生命系統的價值觀。當成人強制性地要求兒童節約時,兒童的生命的建構和內心的需求就會受損和不斷地掙扎。
通過口而健全口的機制,通過口來認識世界,這個時期能持續到6歲以後,只不過0-6歲,尤其是0-2歲是嬰兒高度把注意力放在開發和使用口上。再大一些,滿足口的需求依然是一種心理的需求,常常表現在玩了,還不能是一個完滿的結束,玩了,吃了,才會畫一個完滿的句號。這個特點成人容易看到。隨着其他敏感期的到來,通過口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了二線。
對接
自暢暢出生以來,我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這孩子太令我驚訝了!」真的,他的成長是如此迅速,發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暢暢9個月的時候,有一天,幼兒園工作的大姐來我家陪他玩。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意識到好一陣兒沒聽到兒子的聲音,奔過去一看,暢暢正練習蓋瓶蓋呢,大姐在旁邊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勁兒才拔起瓶蓋,又想努力蓋回去,蓋偏了就重蓋,反反覆覆。我當時看了一下時間,這個過程居然持續了20分鐘!
從這天起,他開始喜歡蓋奶瓶蓋,還學會了把筆插進筆帽里。當時正值夏天,各種各樣的飲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鍾愛的玩具。有些飲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細小,他的小手怎麼也對不準那個小孔,插好幾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至於一插進去他就要長長地出口氣,似乎剛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節過後,家裡有了一個圓形的月餅盒,暢暢又把那個月餅盒玩了半個月。接着他又開始玩鍋蓋。我給他一大一小兩個鍋蓋,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會兒把大蓋蓋上,一會兒把小蓋蓋上。但小蓋一蓋就掉進鍋里,他伸手取出來,很奇怪地看着。過一會兒看明白了,把小蓋扔到鍋里,又把大蓋蓋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終拿着鍋蓋頂部的那個圓疙瘩,絕不會拿着鍋蓋邊。
從蓋奶瓶到蓋鍋蓋大約持續了兩個多月。不久前,我給暢兒買了一小瓶AD鈣奶,暢兒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對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當寶貝的時期,真是不可思議。那個敏感期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暢暢會有什麼令人驚訝的進步呢?
孫瑞雪:
蒙特梭利的「圓柱體插座」就是為兒童的「對接」遊戲設計的。在蓋、插、擰……這些基本動作的重複中,兒童在建構手的組裝能力,還在發展着最早的空間感覺(後面的章節會談到)。
在這裡,我要特別解釋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來,有兩樣東西和人的智慧緊密相關:口與手(在談語言敏感期時會詳細談口)。當一個兒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時,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過手來占有環境。嬰兒出生時第一個能運動的器官就是口,嬰兒就用這個他僅能支配的器官喚醒了手——他不停地吃手,從而發現自己有手。可以想象,當嬰兒第一次將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時,肯定會有「開天闢地」般的驚喜。當幼兒第一次有意識地向外界物體伸出他的手時,他對世界的探索就開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時,幼兒幾乎是見圓的就擰,見方的就按,見線就拽,音響、電視機、洗衣機……都成為他探索的對象。隨着空間敏感期的到來,幼兒在使用手的同時,還在建立空間的概念:他喜歡外面的插進去,裡面的抖出來……將磁帶插入,關上,抽屜打開,拿出,反覆進行。寶貝,你的玩具呢?
暢暢3歲半了,越來越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覺時他會要求我講故事、讀書給他聽,現在,他要給我講他的朋友、講老師、講幼兒園。看着暢兒的笑臉,我感慨孩子的成長是如此之快。
一天,暢兒興高采烈地從幼兒園回來,手裡拿着一張「王牌」:「媽媽,看!王牌。」我蹲下來接過那張王牌,顯然是一張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暢兒的:「是誰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換的,就是那個金箍棒換的嘛!」暢兒大聲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樣。這時我才發現昨天小姑給他買的那杆金箍棒沒帶回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開始遇到一些煩惱。每天早晨上幼兒園,暢暢都要帶上好幾個玩具。晚上回來時,有的玩具「失蹤」了,有的變「陌生」了,不用問,要麼送人了,要麼和好朋友交換了。
一天清晨,他決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帶到幼兒園。下午接他時,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來。果不其然,暢暢用它們換了一杆破損的毛筆,還快樂地說:「媽媽,這是我好朋友換給我的,我好朋友說這個毛筆不但可以寫字、畫畫,還能玩沙子,看!」然後用那支毛筆極認真地刷刷腳趾縫裡的細沙:「媽媽看!它真好用。」我只好點頭表示贊同,但心裡有些不安,擔心他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吃虧。
一天下午去接暢暢,遠遠看見他正在和明明交談,神情非常認真。走近了,聽到明明問:「你同意了嗎?你說呀!」暢暢答:「同意,都說好了嘛!」看到我,暢暢說:「媽媽,我把我的槍和明明的碟交換。」明明問:「阿姨,你同意嗎?」「暢暢的玩具,他說了算呀。」說完我就後悔了。那支玩具槍是一個朋友專門在上海給暢暢買的,價格昂貴。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還是忍不住給他講了一些道理。聽了我的話,暢暢說他有個好主意,先互相交換兩天,然後再換回來,我很高興。第二天晚上我提醒暢暢,他說:「媽媽,我就想把槍換給明明。」我又講了些道理,最後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意見,槍是你的,你自己作決定吧。」暢暢沉默了一會兒,懊惱地說:「媽媽,你煩人,你不給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暢暢把槍帶回來了。接下來的幾天,他總會問家裡的用品比如衣服架、電腦、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們去交換。我認真地告訴兒子:「寶貝,這個家裡,你的玩具、書、衣服都是你自己的,電腦、電視等用品是屬於我們三個人共有的,你的東西由你支配,共有的東西我們共同支配。比如說你要把槍換給明明,媽媽應該尊重你的意見,由你來決定,以後媽媽會努力做到,好嗎?」我希望兒子能恢復他自由的心智。
一個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俠電視劇,暢暢突然說:「我的寶劍送給好朋友了,我沒有了,我想要回來。」老公說:「兒子,說話要算數,送給別人就不能再要回來,你說呢?」「那我想個好辦法,明天我給他拿個玩具把寶劍換回來。」
我和老公相視而笑。 --此文字指其他 平裝 版本。
媒體推薦 家長反饋 翻開第二版《捕捉兒童敏感期》,看到書中增加了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從口的敏感期照片,到手的敏感期照片,到空間的敏感期照片……一下子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也很容易和孩子在生活中出現的行為進行配對。另外,看到這些孩子的生命狀態真的很好!那麼飽滿,專注,讓我們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對孩子生命發展的重要。我也更加堅定,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孩子敏感期的發展!
——在路上
讀第二版《捕捉兒童敏感期》,欣喜地發現書中大量內容被充實了、豐富了。首先,看到新增了孫瑞雪老師對一些主要敏感期的專門闡述,如「兒童在用手思考」、「空間、時間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等。讀後深深地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然後,看到增加了許多新文章,而且看到每個敏感期都專門對應列舉了實例,非常清晰、醒目。全書既有深入的理論闡述,又有大量典型、鮮活的實例,讀後既有認識上的提升,又有實踐上的指導。
——樂樂媽媽
該書是奉太太之命購買,太太每次閱讀時都在喃喃自語,不時發出「噢,原來如此」「終於明白了」等,邊看邊畫槓槓,還將兒子的情況與書中的介紹進行對比後,跟我一起分析兒子的種種「令我們頭疼的事件」。在太太的引導下,增進了我對兒童教育的認識。在之後的日子裡,我們夫妻倆按照書中的指引在兒子身上加以運用,並取得奇效。在太太言傳身教的感染下,連她身邊的朋友、同事、親戚都受到啟發,也在閱讀此書和加以實踐。
——豆豆bbmmlu
我強烈建議負責任的爸爸媽媽們讀讀這本書,因為我們的很多理念受原生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很深,很多想法是錯誤的。以前我們的父輩沒有條件去學習科學育兒知識,難道我們這一代還要重蹈覆轍嗎?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有大量的實例參考,讓我們明白在孩子的各個敏感階段我們應該怎樣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 3歲決定孩子一生,我們要重視!
——九頭飛狼
每每和媽媽們談論寶寶的變化時,我都會引用到「敏感期」這個概念,繼而給大家介紹什麼是兒童的敏感期,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幫助兒童順利度過兒童敏感期……儼然一個育兒小專家了! 而這本書,也在我的朋友圈中傳閱着。媽媽們都努力在實踐中驗證科學育兒理論,而媽媽自己本身也是相當受益的。一些媽媽平時脾氣暴躁,自從學習了育兒知識,知道體貼別人了,知道從別人的角度感受和考慮了。而由此衍生出來的益處又何止於此呢……
——zplxh
由孫瑞雪和她的幼兒教育專家團隊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影響了千千萬萬個父母的育兒觀,甚至將可能影響到全中國未來的幼兒教育觀念。它讓上千萬的孩子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愛和自由,得以真正的生命成長,也將重新改變他們的人生。 一本好的書籍會給讀者帶來醒悟和啟迪,而《捕捉兒童敏感期》會讓你終身受益的。
——智慧女孩 --此文字指其他 平裝 版本。
序言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傾心的夜晚,我又聽到了老師們的歌聲,又見到了老師們的舞姿。他們在歡度自己的節日。現實中的舞和歌雖然不像專業舞台和影視屏幕中的那樣精粹,卻近在咫尺,親近自然,更美輪美奐,讓人陶醉。
雖說是老師,他們幾乎都是才二十多歲,有些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絕大部分是女孩,只有幾個是男孩。
這些老師們具有我沒有想到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看到這些僅簡單編排就上馬的動人的節目,看着這些美麗優雅的面龐,心間不時涌動另一個情景——那是1996年的中秋節,二三十個老師聚會來到黃河邊。老師們吟唱與月亮有關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竟然唱了一個晚上,伴着波光粼粼的河流和習習的涼風,從月亮升起唱到天明。那麼多的歌,那麼多的情。 --此文字指其他 平裝 版本。[1]
參考文獻
- ↑ 《捕捉兒童敏感期》心得體會3篇道客巴巴網,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