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王淑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指尖上的传承》是中国当代作家王淑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指尖上的传承
一块绣布,一双素手,一枚银针捻在指尖,引着七彩的丝线,在或红,或白,或绿,或蓝的纯色绣布上翩翩起舞。绣一朵红梅迎春,绣一对鸳鸯戏水,绣一弯秋月,绣一树花开,绣一个人儿清风里走来,落在旗袍、荷包、香囊、围巾、抱枕、靠垫、屏风、鞋垫和各式各样的挂件上,栩栩如生。刺绣的女子不言不语,安静在时光里,一针一线,一起一落,那些镂刻着岁月轻痕的浅浅心事,就繁茂在眼底眉梢,化成一声轻叹,一抹微笑。
这不是烟雨江南,不是苏、湘、蜀、粤名绣,这是宁夏,是平罗,是沙湖绣。
沙湖绣,是平罗县盛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征丽霞女士在借鉴和吸纳各种刺绣的基础上,在平罗的土地上创立的属于自己的刺绣品牌。
雅艳相宜的苏绣、生动逼真的湘绣、齐整艳丽的蜀绣、富丽堂皇的粤绣,中国“四大名绣”闻名于世,一针针一线线,千万条彩线轻盈穿梭,绣出了中国独有的绚烂,但那些隐于民间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刺绣,同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沙的粗犷,水的柔美,苇的静谧,鸟的灵动,赋予沙湖一派诗情画意,也赋予征丽霞银针下无限的秀美与深远。她在沙湖之畔,轻挑慢捻银针,创作了《沙湖》《沙湖美景》《沙湖鸟翔》等作品,细密地勾画着沙湖的底蕴和美名,这份展现于方寸绣布、素手纤针之下的故乡情,为她赢得了“宁夏旅游商品设计奖”、“石嘴山市巾帼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平罗县巾帼创业之星”的美誉,而《黄河金岸》《手工包》等绣品则让她收获了“石嘴山有礼”、“平罗有礼”的奖项。
齐针、接针、滚针、套针、虚针、铺针、打籽针,征丽霞熟练地运用传统刺绣针法,绣山川河流,绣花鸟虫草,绣她热爱的每一寸风景。 以布代纸,以线当墨,以针为笔, 她将每根丝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几乎细如蚕丝后,穿针引线,用绵密的针脚绣雍容华贵的牡丹,绣高洁典雅的兰花,绣古色古香的玉皇阁,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立体地绣出山峦起伏的层次、水流潺动的波纹、人物细腻的肌肤,使整个绣品呈现出油画般的肌理和光影,全面地展示着沙湖绣的漂亮与精致
在平罗县盛夏文化产业公司的展柜里,有几幅绣品泛着岁月的陈旧,那是征丽霞母亲留下的遗物,她将它们与自己的绣品放在一起,表达着女儿对母亲刻骨的思念。
征丽霞刺绣的手艺最早源于母亲。母亲党洁贞生于1929年,虽没上过一天学,却天资聪颖,心灵手巧,不仅熟背《三字经》《弟子规》,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红。征丽霞关于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用手指当笔,在布料上“掐”出轮廓,再一针一针绣出图案的身影。母亲出嫁时的绣袍、绣鞋都是自己亲手缝制。她至今记得母亲绣袍上精美的绣花,雅致的包扣。她说,小时候,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将脸挨在母亲的绸缎棉袄上,感受绸缎的丝滑。遗憾的是,母亲一颗玲珑的女儿心终是没能抵挡住日子的清贫,那件精美的绣袍经过一次次的裁剪,变成女儿们身上御寒的棉衣,绣袍上的花朵,零落成星。
母亲年老时,眼睛看不清绣品,但凭借着指尖敏感的神经,仍然可以熟练地找到走线的路径,并对她的绣品做出指点,哪些地方应该多走几针,哪些地方应该少走几针……如今,母亲走了,但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温婉细腻以及指尖上的纹路和温度。
值得庆幸的是,征丽霞五姐妹将母亲的刺绣手艺完美地传承了下来。
1980年,高中毕业的征丽霞带着对绣花和服饰的喜爱,来到平罗丽华服装厂做了一名裁缝,工作认真踏实的她,多次受到厂里的表彰;1995年,她利用自己对服装和刺绣的独特感受开始自主创业,进行个体服装加工。精致的裁剪,精美的刺绣,独到的创意,她的生意如火如荼。
眼界决定高度。在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后,征丽霞把目光转向了文化产业。2011年4月,以手工艺品制作、工艺品销售等为主营业务的宁夏平罗盛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盛夏,盛大的盛,宁夏的夏。”一朵非遗传承之花就这样在宁夏的土地上蓬勃盛开,这是古老技艺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心手相应温良敦厚的底子。
传承技艺,也传递爱。在征丽霞的公司里,刺绣呈现出的美,不仅仅在于表面的精致、雅韵,更是一份渗入骨髓的情感——爱。
张淑珍,一个因烫伤毁容并失去双手的坚强女子,谈起征丽霞反复说的只有一句话:“没有征主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个曾经很少出门,连坐大巴都会被拒的肢残人,因为遇到了征丽霞,遇到了刺绣,才有了与外界交流的信心和勇气。当她用一双“手”熟练地穿针引线为我展示她的绣功时,我被这流传了千年的民间刺绣技艺、被像征丽霞这样的民间手艺传承人的工匠之心、被这身残志坚的奇女子深深感动,潸然泪目。
韩凤兰,一个五十多岁的聋哑人,没有上过学,没有出过远门,不会正规手语,丈夫因病去世后,一个人守着几亩地,日子过得清贫而孤独。由于语言听力障碍,她三次进刺绣班学习都被退了回去,是征丽霞让她留了下来,她学刺绣,她学手语,她们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她们常常用手机视频“聊天”,她用刺绣挣来的钱去做了纹眉,买了发饰,发来视频让她看,她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她“咿咿呀呀”比划着,笑得像个孩子。这个在无声世界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农家女子,爱美,也重情。家里腌了咸菜,顶风骑自行车走几十里路给征丽霞送来;院里枣树上的红枣熟了,给她送来;地里种的白菜、萝卜成熟了,给她送来……她不嫌弃,当着她的面拿起一颗红枣,用手擦了擦就吃进嘴里,她笑,她也笑——这是一个乡村聋哑人表达感激的方式,善良的征丽霞,不忍辜负。
作者简介
王淑萍,回族。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