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担担客(乔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担担客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担担客》中国当代作家乔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担担客

随着一阵阵“咚咚~咚”,“咚咚~咚”的拨郎鼓声和“卖~货~了!”,“卖~货~了!”的吆喝声,村子里的大人小孩们就知道担担客(也叫货郎担或担货郎)又进村了。这时,就有人跑出家门,高声呐喊:“担担客来啦!”,“担担客来啦!”,于是,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就停下手中的活,循声来到担担客身旁,不一会儿,就里三层外三层,把担担客围得水泄不通。

担担客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头戴一顶草帽,背有点驼,穿一身半新半旧的蓝布衣服,常年被风吹日晒的脸是古铜色的,爱笑,两排牙齿整齐洁白,很机灵。只见他从左肩上放下担筐,随手从右肩上取下黑乎乎的毛巾,擦一下额头和脸上的汗水,眼睛骨碌碌的转个不停,热情、认真地回答“顾客”们的问价。

两只竹筐里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品种齐全。里边放满了剪刀、顶针、梳子、发夹、头绳、松紧带、丝线、拉锁、纽扣、凡士林、棒棒油、毛巾、包巾、手帕、毛笔、钢笔、铅笔、橡皮擦、本子、香烟、糖果、食盐、碗筷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女人们把挑选的东西捧在手里,和担担客砍价。有的说,你这包巾有点小,能盖住半个头;有的说,你这梳子和发夹,不光滑;有的说,你这松紧带只紧不松,没有弹性……其实都是鸡蛋里挑骨头,为的是少几个钢镚和角票。担担客常年累月走东串西,司空见惯,心里有数,早已谙熟这些技巧,为了薄利多销,有个回头客,总是笑眯眯的,给让一点点利,双方愉快成交。

有的女人囊中羞涩,就跑回家,拿上几颗鸡蛋,来换货。我们这些小孩子,早就把猪鬃猪毛或远志(一种药材)准备好,换糖果吃。

男人们相对比较爽快,买支钢笔买包烟或买瓶烧酒,就痛快的付了钱。这时,担担客也比较慷慨,就给购物者送一支铅笔或橡皮擦,购物者心里过意不去,就给担担客管一顿便饭。担担客高兴的连忙拆开香烟,给主家递上:“大哥,你这人真好!家里还需要啥东西,尽管言传,我下次来时给你捎带上,不赚你的钱。”双方客客气气,皆大欢喜。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担担客路过我家门口,那天正逢在兽医站工作的父亲回来在家,他就买了几斤柿子。那柿子红艳艳的,很诱人,我拿起一只感觉很光滑很冰手,急不可耐的咬了一口,没咬动。母亲说:“愣娃娃,现在吃不成,等明天早上再吃。”只见她舀了半盆水,把几个柿子放进水里。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我就赶快穿上衣服,下炕去拿柿子,柿子经过一夜的浸泡,因为温差的原因,把里边的寒冰都逼到外部。外面裹了一层薄冰,在案板上一磕,磕下来一圈冰块。母亲说:“这回能吃了。”我将软软的柿子送进嘴里,好甜好甜。

以后担担客一来,我就睁大眼睛,看竹筐里有没有柿子。再后来才知道,柿子是有季节的,和糖果不一样。没有柿子,我心里空荡荡的,很失望。

过去农村交通不便,农民们买点东西,要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公社的供销社去买,担担客不辞劳苦的奔波在小山村,靠苦力,凭良心,赚点小钱维持生活,给村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担担客和村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货郎担已逐渐消失,现在基本见不到了。但在过去漫长的艰苦岁月里,它曾经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见证了一段历史,承载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具有久远的历史魅力。

现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商贩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和过去有道德底线的担担客是无法比拟和相提并论的…… [1]

作者简介

乔晖,男,大学文化,陕西定边县人,中国电信员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