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卵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抱卵蟹是指交配产卵后抱卵的雌性河蟹。雌蟹的腹脐 (腹部)内侧有4对双肢型附肢,叫腹肢,腹肢中的内肢 是雌蟹用来产卵时附着卵粒的地方。即河蟹交配受精后产 出的卵不像鱼卵散于水中,而是先堆集于雌蟹腹部,然后 再黏附于内肢的刚毛上孵育,这种附肢附着受精卵的雌 蟹,因形似抱着卵一样,而称之为抱卵蟹,抱卵蟹经春末 夏初自然孵化后就死亡。[1]
饲养管理
充气 24小时不间断充气,保持水体溶氧5毫克/升以上。
温度 温度同胚胎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适温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胚胎发育越快,但要注意升温循序渐进,不能升温过快,幅度过大,否则容易造成胚胎畸形。抱卵蟹刚入池时,一般室外水温10℃-12℃,移入室内后首先在自然温度下暂养1-2天,使蟹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当蟹活动设使转入正常后开始升温,升温幅度每日不超过1℃,当温度超过12℃时,胚胎发育开始启动。升温的速度应与胚胎发育的速度同步。准备培育的抱卵蟹,饲养的水温不宜超过18℃,以控制胚胎发育过快。刚入池时,蟹胚胎发育一般在囊胚期,随着时间的升高,依次经过原肠期、眼点期、心跳期,卵的颜色也由紫酱色逐渐变成灰白色。当心跳速度达到160次/分以上时,即标志着幼体即刻破膜,应立即准备布幼。
控制光照 蟹喜暗光,暂养期间应在池上或屋顶上挂些黑窗帘,用以遮光。
人工筑蟹巢 河蟹喜穴居,在暂养池内用瓦片、水泥瓦等搭些人工蟹巢。有的用连根带泥的草坯做穴,不仅能供蟹栖息,而且能防止抱卵蟹爬动直接接触水泥壁砖瓦伤指、脐。蟹巢要适当多搭一些,避免蟹相互拥挤,造成肢体损伤。
换水 暂养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100%,水放干后,同时清除残饵及死蟹,加水时要加等温度、等盐度的水。
投饵 暂养蟹必须以充足的优质饵料供其摄食,一来防止饥饿的蟹挖卵充饥,二来可增强蟹的体质,蟹体质强,腹部扇动的频率快,卵的发育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才能使幼体顺利出膜。抱卵蟹的饵料以其爱吃的小杂鱼、杂色蛤、青蛤、山芋、沙蚕等为主。投喂应避免频繁更换饵料品种,每一个新的品种刚投喂时,总有1-2天摄食量减少,对蟹不利。投饵量以略有剩余为限,水温10℃时,投饵量为蟹群体重的1.5%-2%,以后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也要相应增加。每日投饵两次,早晨投全天饵量的1/3,晚上投2/3,饵料要求新鲜,并冲洗干净,鲜活最好。蛤类要用刀劈开,小杂鱼要用刀剁碎,沙蚕用开水将活的烫死,经高锰酸钾消毒后再撒入水中。
饲养方式
抱卵蟹的饲养过程也是胚胎发育、幼体孵化的过程。抱卵蟹的饲养只能雌性单养。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天池散养 饲养方法与亲蟹相似,即放入抱卵蟹之前,池子要彻底消毒,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再放入抱卵蟹,密度2-4只/㎡。放蟹前池子要放足水,南方水深1.5米以上,北方水深2、3米。在饲养中应适当增加投饵量,以增加营养,积累营养物质,为增强抱卵蟹的体质和顺利产卵打好基础。如果抱卵蟹吃不饱,就会用大钳取腹部的卵粒充饥。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增氧,每次宜换1/3-1/2,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并保持池水温和盐度的相对稳定。
控温散养 控温散养抱卵蟹是依孵幼时间的需要而控制水温升降的,其方式有室内水泥池和大棚土池两种。 ①、大棚土池散养,一般是建造宽8-10米,深1.2-1.5米,面积1-3亩的长方形池沟,池内安装必要的增温、增痒等设施,使池内有较高的恒温,以保证抱卵蟹胚胎发育按计划进行和安全越冬。抱卵蟹自室外移至室(棚)内前,室内暂养池及管道应消毒刷洗,池内所加的海水盐度、温度应同移出塘基本一致,水温1米,而后将抱卵蟹冲洗干净,剔除雄蟹,按8-15只/立方米的密度投放池内; ②、室内水泥池散养,多数是暂时利用河蟹育苗室或饵料、紫菜、海带、鳗鱼等培育室饲养的。
海水中笼养 蟹笼用竹编或聚乙烯网片制作,每只笼体积0.3-0.5m³,放20-30只抱卵蟹,笼底部铺卵石,用延绳钩把笼子沉入海水中,深度以在低潮位时不露出水面为准。每隔7-10天检查、投喂一次。采用这种方法饲养的抱卵蟹成活率虽较高,但海里大风大浪影响较大,管理也不方便。因此,笼子应放在风浪较小的海湾里,并要改进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