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披碱草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披碱草属

中文学名:披碱草属

拉丁学名:Elymus Linn.

界:植物界

披碱草属 (Elymus spp. )是禾本科 ( Gramineae)小麦族 ( Triticeae)重要的一个属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 其垂直分布从海拔几米的海滩一直到海拔 5200 m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区。披碱草属植物的多数物种为草原和草甸的重要组成成分 ,许多种类是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 ,有些种类还具有麦类作物所缺乏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旱、耐盐碱等优异基因 ,可以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遗传和生物技术的方法从野生种类中转移到栽培小麦和大麦的遗传背景。

目录

本属简介

下级分类

检索表[1]

主成分分析

主要价值

本属简介

多年生丛生草本。叶扁平或内卷。穗状花序顶生,直立或下垂;小穗常2-4(6)枚同生于穗轴的每节,或在上、下两端每节可有单生者,含3-7小花;颖锥形,线形以至披针形,先端尖以至形成长芒,具3-5(7)脉,脉上粗糙;外稃先端延伸成长芒或短芒以至无芒,芒多少反曲。

模式种:Elymus sibiricus Linn. 产西伯利亚

本属共约含40种以上,分布于北半球之温寒地带,东亚与北美各占1半,仅少数种类分布至欧洲。我国现知有12种1变种。 本属植物多为有价值的牧草。

下级分类

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 (Nevski) Hand.-Mazz. 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Keng) Keng f. 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 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 (Franch.) Honda 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 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 Turcz.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 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 P. Wang et H. L. Yang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 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 (Keng) Keng f. 麦薲草Elymus tangutorum (Nevski) Hand.-Mazz. 毛披碱草Elymus villifer C. P. Wang

检索表

1颖(芒除外)显著短于第一小花。 1颖(除芒外)稍短于或等长于第一小花。 2外稃先端仅具小尖头至具长不超过5毫米的短芒。 2外稃先端的芒长于5毫米至较稃休为长。 3外稃先端芒长2-5毫米;颖先端可具长仅1毫米的短尖头。短芒披碱草 3外稃之芒极短(长不超过2毫米)或近于无芒;颖先端不具小尖头。无芒披碱草 4植株较粗大,高60-90厘米;叶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穗状花序长而疏松,长15-20厘米;小穗排列不偏于1侧;颖先端具短芒。老芒麦 4植株较细弱,高40-70厘米;叶长3-8(10)厘米,宽2-5毫米;穗状花序较紧密,一长5-12厘米,小穗排列多少偏于穗轴的1侧;颖先端具芒尖或无。 5颖长圆形,长4-5毫米,先端具长1-4毫米的芒尖;叶扁平,宽3-5毫米。垂穗披碱草 5颖甚小,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2-4毫米,先端不具芒尖;叶通常内卷,宽仅2毫米。黑紫披碱草 6花序下垂;颖线形,先端之芒长7-18毫米。加拿大披碱草 6花序直立;颖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的芒通常不超过7毫米。 7穗轴节处膨大,密被长硬毛,棱边具狭翼,亦被长硬毛。毛披碱草 7穗轴节处不膨大,亦不被长硬毛,棱边具小纤毛而无翼。 8植株全休被有白粉/1,.粉绿带紫色;颖及外稃的先端、边缘及基部密具紫红色小点;芒被毛且呈紫色。紫芒披碱草 8植株绿色不被白粉;小穗绿色或带有紫色,但颖及外稃不具紫红色小点;外稃的芒粗糙无毛,绿色。 9基部叶鞘密被长柔毛;颖脉上粗糙,疏被短硬毛。青紫披碱草 9叶鞘无毛,或有时下面的具短柔毛;颖具粗糙的脉而不被毛。 10颖先端具长5-7毫米的芒;外稃先端的芒长10-30(40)毫米,向外开展。 10颖先端具长1-4毫米的短芒;外稃先端芒长3-13毫米,直立或稍开展。 11外稃全部密生短小糙毛;穗状花序宽5-10毫米,穗轴中部各节具2小穗而接顶端和基部各节仅具1小穗;叶宽5-9(12)毫米。披碱草(原变种) 11处畔背部无毛,粗糙,仅先端、脉上和边缘被微小短毛;穗状花序粗壮,宽10-12毫米;穗轴每节具2-3(4)小穗;叶宽10-16毫米。肥披碱草 12借株高大粗壮,秆高120厘米,具4-5节;叶宽6-14毫米;穗状花序较粗,通常宽8-10毫米;外稃无毛或仅上半部被微小短毛。麦宾草 12植株较细瘦,秆高40-80厘米,具2-3节;叶宽仅及5毫米;穗状花序狭窄,宽约5毫米;外稃全部被微小短毛。圆柱披碱草

主成分分析

以我国9种披碱草的40个居群为材料,对28个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系数0.78为尺度把40个披碱草居群分为两大类,第1类主要包括垂穗组披碱草种类,第2类大多数包括穗直立的披碱草种类.披碱草属每个种的各居群基本能够聚在一起,并和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和紫芒披碱草(E.purpuraristatus)变异性很大,而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归类比较清晰明显;在形态分化的指标中,与生产应用及分类功能联系密切的17个特征向量可反映总变异85%以上的信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为10个不同的层次;单株重、单穗重、分蘖数、生殖枝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穗色、小穗长、外稃、芒长、小穗宽、穗宽、生长速度(出苗-幼苗)、颖宽、植株绒毛分级、生长速度(幼苗-分蘖)、叶片颜色和株高是披碱草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

主要价值

以甘南亚高山草甸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为对象 , 通过考察种群密度 、 施肥与刘割处理等对植物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效应 , 比较了垂穗披碱草在 5 个密度及 2 个施 肥实验处理条件下对 4 种刘割处理 的补偿性反应特点。 结果表明 ,在所有密度及施肥处理条件下 , 早期轻度刘割处理 (分蘖期刈割 , 留茬 4 cm ) 都有利于植物的补偿作用 , 后期重度处理 (拔节期刈割 , 留茬 2 cm ) 可显著降低植物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殖部分干重 ( 穗重 ) 。在不施肥情况下 , 刈割对垂穗披碱草的影响程度随种群密度而加大 , 在低密度处理中早期轻度刘割的植物发生了超补偿 。 可 以认为 ,低密度种群中植物具有较多的分孽是植物在刈割后表现 出较高补偿能 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原因。 实验还发现 , 施肥可提高植物个体的分蘖能力和秆叶再生能力 , 因而总体上 可增强植物 的补偿能力 ,并 且在中等密度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的补偿能力较强 ,尽管没有发生超补偿现象。 不过 , 施肥主要是有利植物地上营养器官的补偿 , 生殖器官的补偿程度较小一些 。

披碱草开花后迅速衰老,茎秆较粗硬,适口性不如其他禾本科牧草。但在孕穗到始花期刈割,质地则较柔嫩,青绿多汁,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均为家畜喜食。其再生草用于放牧,饲用价值也高,一般每亩干草200~400千克,有灌溉条件时可达500千克。结实性好,亩产种子60千克左右,其鲜草,干草的营养成分都较丰富。披碱草除饲用价值外,其抗寒、耐旱、耐碱、抗风沙等特性是相当突出的,有其它禾本科牧草不能比拟的经济价值。

主要供晒制干草,宜在抽穗及开花期刈割,每年刈割一两次,每公顷产干草1.5~3.8吨,可维持高产4年左右。其干草营养成分为:水分10.49%,粗蛋白质7.45%,粗脂肪2.78%,粗纤维39.68%,无氮浸出物33.79%,灰分5.91%。适口性好。

参考资料

  1. 披碱草属,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