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承孝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承孝相(Seung,H-ang),韩国建筑师,1952年出生于韩国釜山,曾就读于维也纳工科大学。师从金寿根15年(1974至1989 年)。

  • 1981至1982年曾在维也纳Marchart Moebius Partner事务所工作。
  • 1989年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履露斋。并参加了引领韩国建筑界新风气的4.3集团。
  • 1998年担任北伦敦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出任韩国坡州出版城市的总设计协调者,主持新城市规划。
  • 个人作品“惠康城”(Welcomm City)(1995 -2000),Subaekdan(1997-1999),曾获多项大奖
  • Sujoldang(1992 -1993),被选为20世纪韩国最伟大的十大建筑作品之一。
  • 美国建筑协会(AIA)授予他荣誉成员称号。
  • 2002年,他成为韩国当代国家博物馆评出的首位“年度艺术家”。[1]

承孝相,一位和中国结缘的韩国建筑师,三个孩子的父亲、地道的韩国铁杆足球迷。得知这些片断来自他的中国翻译。这个深受SOHO中国老板潘石屹欣赏的设计师,到目前已完成了国内赞誉颇高的“长城脚下的公社”会所、海南博鳌“蓝色海岸”的设计建造工作,正在进行的项目是位于北京CBD辐射区的朝外SOHO。

在未与这位建筑师谋面之前,读到他答记者问时说过的一句话,“在早前我曾经设计过教堂,亲眼看见有个女人哭泣著进去,出来的时候却面带笑容,当时我觉得非常幸福,这种幸福感也是一种革命”。

擅长绘画被认为是有本事的建筑系学生

在承孝相即将出版的中文版作品《建筑,思维的符号》一书序言中,他披露了自己为何会选择踏上建筑师行业:“我决定从事建筑设计,是在读高三的时候。并非是因为自己特别懂建筑,也不是出于有某种动机。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因此对美术有些执著,但是父母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我以美术作为职业。我当时正处在徬徨不定的少年时期,又掀起了对神学的热情,曾想过踏上圣职之路,但父母总是在强调我的长子身份,我又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因此总是犹豫不定。那时,教我建筑,开导我的人是我姐姐。也许她认为能够继续我所喜欢的绘画职业的相关职业就是建筑了,也许她觉得建筑是结合了技术和艺术的产物。实际上我考取了大学的建筑专业之后,因为擅长绘画,被大家称为有本事的建筑系学生,因此自己也感觉比其他同届生更有优越感。”

房子不是盖而是做出来的就像做诗一样

“房子不是盖,而是做出来的,就像做饭、做农活儿、做诗一样做出来的。”承孝相认为,“做”是使用材料,通过想法、意愿和心灵,使之变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与单纯的物理运动的结果相比,其方法和过程不同,根本的思想也不同。而“做”房子的意思就是做生活体系,即做出生活的方法就是建筑。他这样解释说:“建筑的平面图就能明确说明这一点:先推想在房间里可发生的行为,决定收容其行为的空间,来预测使用人数,再决定大小,之后规定顺序,重新组织起来就构成平面图。在这平面里生活的我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学习和适应其平面组织的规律。”

好建筑不在于它是否华丽和寒酸

早在 1996年,承孝相关于建筑理念的第一本作品《贫穷之美》就曾阐述过:建筑的好或坏并不在于他的华丽和寒酸,华丽的建筑反而遮盖真实的生活,而诱导一种荒唐和假惺惺的生活;寒酸的建筑倒更容易培养正确的心态。虽然建筑的功效可能让人感觉很缓慢,并非那么急功近利,但是建筑确实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我们的人格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建筑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师需要文化素质而非艺术技巧

建筑师的图的价值在于是否表现出他的思维。因擅长绘画而做建筑的话,绘画只能妨碍他的思考过程。换句话说,将建筑师思维的纪录,用普通语言来表示的,就是建筑师的图。因此,建筑师应擅长绘画是没有理由的,他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就像写文章一样,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记录下来就是了。某种意义上说,他所需要的是文化素质,并不是艺术技巧。

用心构造空的建筑

在承孝相设计的朝外SOHO售楼处就不难看出其构造“空”的建筑理念。朴素的灰色售楼处外立面,内在的空间却既简单而丰富,在楼顶的空地,承孝相专门请来了韩国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错落有致的花草小径,让这个矗立在朝阳路边的小楼更多了些生活情趣。在他眼中,“空”不是剩下的东西,而是想要的和存在的。承孝相表示,正是城市的这些空白,使社区有了生命。这些空白,就是城市本身的精华和脉搏。换言之,城市的一部分,远比整体更重要。承孝相把建造“空”,以及这些“空”的集合所形成的风景称作是“文化景观”。而这种造出文化景观更多的是建筑之间,被城市弃置的地方,屋顶空地,以及一切由物质所打造的建筑剩下的空处,所有这些的集合。它没有特定的功能或尽头,但是,只要肯用心就能够在这些“空”的上面建设新的生活。

在建筑外观中产生美好人生几乎不可能

承孝相认为,建筑的外形是其中已包含人生体系的状态,因此外观和外形最好真实地表现其体系。在建筑不是作为事物,而是作为环境渐渐高扬其价值的今天,建筑的外观是次要的,只是属于平面组织的附属而已。但是目前还是存在把立面误以为建筑之目的,把建筑师为视觉的象征和符号的许多例子,把客观的建筑误以为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建筑中产生美好的人生是几乎不可能的。从某种角度考虑,建筑不仅仅是盖房子,房子只是基础,此房子里蕴含的我们的生活与房子一起成为建筑,也就是造就我们人生就是建筑更明确的含义。

承孝相喜欢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

承孝相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来北京一次,看到这个城市的容颜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他坦言:“每一次到那里,都会看见新的道路,每一次也都会有新的高楼在规划中。我还注意到过往的人们,面部表情也不同以往,夜晚的时候,我看见城市灯光渐渐地次第亮起来。这一切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运动中的城市’。我开始爱上了这个城市。我喜欢王府井后面的大排档,我喜欢走在胡同小巷里。清晨时,天安门前空旷的广场,那种安宁平静,尤其让我全身无处不感受到都市沉默时的美丽。城市安静的时候,有时候真有一种难以置信的高贵风范,让人心生虔诚。然而,每一次我再回到汉城,心中的某个角落,便会隐隐的觉得低落。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再一次看到,不好的建筑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也不是因为我觉得再也看不到胡同里的那些小巷了。如今也要在北京消失了,一念及此,我便坐立不安。”

锈钢板原来这么神奇

没有哪种建筑材料,像清水混凝土这样性能可靠而感觉安宁,承孝相在个人作品中不只一次用到了这种材质。另外,他还喜欢使用锈钢板,这种钢本是用来建造桥梁等不能使用外层涂料的地方。其表面会在五年的时间里渐渐产生美丽的绿锈,这层绿锈对其强度有保护作用。锈钢板的强度和重量,制造一种紧张,一下子就能抓住观者。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沉淀时间的遗迹。随著绿锈越积越多,色彩随之而变,显示出的深度,非单纯的材质可比。

“长城脚下的公社”会所

“建筑即风景”是这一设计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由于这个地方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群山环绕山谷,且风景绝佳,长城蜿蜒在险峻的群山上,为这里划出一道天然的边界。第一次查看现场回来以后,承孝相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岩石、树木,甚至现有的人造结构,都要保留。考虑到场地足够的功能空间及斜度,大量的空间,应该放入几个部分,以留给“空”设计的馀地。这样一来建筑分割的各个部分,便与其他房子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会所处于“长城脚下的公社”中心。从各个房子可以很容易地来到这里,它靠近南面和北面的山谷起源的地方。从这里向西看,长城正在眼前,能看到整个地区最好的风景。往东看,也可以看到东面的山谷,而南北两边的视野,则圈定在群山之内。这个会所,是为各个房子的客人和住户提供服务,包括两个饭店、一个游泳池、一个画廊、一家杂货店、一个管理中心以及员工宿舍。

所有的人工元素,都与原有的风景丝丝相扣。边缘应特殊处理。这样做的效果,是仿佛五个部分从北面的山脉自然延伸出来的,而不是建在地上。材料也是表现设计理念的手段。因此,这个建筑要使用天然材质如木头、锈钢板和混凝土。锈钢板时间长了会生锈,这一锈层,逐渐变化,变得与自然世界中经过许多岁月的颜色变化相仿。混凝土里的石头是把清水混凝土和现场的石头结合起来使用,将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出来的是一种“返旧”效果,仿佛已经沧海桑田。[2]

出版作品

  • 《贫穷之美》(1996)
  • 《智慧之城/智慧建筑》(1999)
  • 《作品:10X2》(2004)
  • 《建筑,思维的符号》(2004)
  • 《构造“空”》(2005)

参考来源

  1. 韩国建筑师承孝相[13]
  2. 好建筑造就好的人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