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托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托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托竹

拉丁学名:Pseudosasa

cantori (Munro) Keng 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亚 族:北美箭竹亚族

属:矢竹属

亚 属:茶竿竹亚属

组:托竹组

分布区域:中国广东

香港海南江西福建

托竹(tuō zhú),学名 Pseudosasa cantorii (Munro) P. C. Keng ex S. L. Chen et al.,俗名:鼎湖少穗竹,异名:Oligostachyum pulchellum Pseudosasa cantori Pseudosasa hainanensis Bambusa cantorii Arundinaria basigibbosa Arundinaria basiaurita Arundinaria pubiannula Arundinaria funghomii Arundinaria cantorii Sinobambusa pulchella Arundarbor cantorii ,禾本目禾本科青篱竹属香港原有植物。它生于丘陵和山坡,平均高度约四至五米。 在1840年由Dr. Theodore Cantor在新界大屿山首次发现,因此又名Cantor Bamboo。托竹除了分布于大屿山、大埔滘西贡等地外,还生长于海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 [1]

托竹形态特征

托竹 竹鞭的节间呈圆筒形,长2-3厘米,直径4-5毫米,中空微小,每节上包有宿存的箨鞘状苞片,并生根3条。竿高2-4米,粗5-10毫米;节间圆筒形,长24-33厘米;竿环不显者;竿每节分3枝。

箨鞘迟落,厚纸质或薄革质,长为节间之半,棕黄色带紫色,背部无毛,较光滑,或有稀疏浅棕色刺毛;先端近截形或稍作圆拱形,边缘密生金黄色纤毛;箨耳发达,半月形或镰形,边缘具多数直立而波曲的缝毛,后者较粗糙,长为6-13毫米;

箨舌拱形或截平面微凸起,背面粗糙,边缘具极短纤毛;箨片狭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直立,无毛,具明显小横脉,基部宽为箨鞘顶端的1/2-3/5,边缘具细锯齿。具叶小枝长10-20厘米,具5至10多叶;

叶鞘长约4厘米,枯草色,带紫色,有光泽,背部在顶端具脊,无毛或有微毛,边缘生纤毛;叶耳镰形或半月形,耳缘生长约5毫米的䍁毛,老叶则叶耳脱落;叶舌短矮,截形,全缘或具裂齿,背部具微毛而粗糙;

叶片狭披针形乃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2-20 (32)厘米,宽12-25 (4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小横脉在下表面呈方形至较宽的长方形,次脉5-9对,边缘具细刺状锯齿,老叶秃净平滑;

叶柄长约4毫米。圆锥状或总状花序,着生于侧生叶枝的顶端,有时仅有1枚小穗生于枝顶;小穗柄长5-15毫米;小穗灰绿色带深红色,长3-4厘米,含4-9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4-6毫米,体扁,先端渐粗,顶端作杯状,其边缘生短纤毛,其余无毛;

颖2片,先端渐尖,第一颖长5毫米,具5脉,背部具脊,脊与边缘之上部具短纤毛,第二颖长7毫米,具7脉,背部无毛而边缘之上部生短纤毛;外稃长11毫米,具11-13脉,背部无毛,边缘密生短纤毛,先端渐尖;

内稃较其外稃稍短,背部具2脊,呈拱形弯曲,脊上和边缘均具短纤毛,脊间具微毛及2或3脉;鳞被3,长圆形,长2-3毫米,质薄,下部具脉纹,上部边缘生纤毛;

雄蕊3,花药长6-7毫米;子房长圆形,长1.5毫米,无毛,花柱极短,柱头3,羽毛状,长约3毫米。果实未见。笋期3月,花期3-4月或7-8月。

托竹生长环境

生于低丘山坡或水沟边。

托竹分布范围

产广东、香港、海南,江西、福建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屿山

托竹命名来源

【[Gram.Prim.Sin 12:154. 1957] 【中国植物志】:9(1):654

参考来源

  1. 托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