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破砂鍋問到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打破砂鍋問到底

俗語:打破砂鍋問到底

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拙軒頌》:「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成語釋義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成語示例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就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

語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1]

典故一

相傳,在一個村子裡有這麼一戶人家,婆婆做事很精細,幹什麼都非常認真;媳婦卻很馬虎,什麼事湊合過去就行了,從不講究。因為性情不同,這婆媳二人經常吵架,總是要公公從中調解。

一次,公公出門做生意去了,不在家。偏巧這時,媳婦做飯時一不小心打破了一口砂鍋,她怕婆婆知道後又要吵罵,便偷偷把砂鍋扔了。過了幾天,婆婆發現家裡少了一隻砂鍋,就問媳婦砂鍋怎麼沒了,媳婦見瞞不過去,就如實說了。婆婆一聽非常生氣,打碎了東西,還敢隱瞞,以後還不知要瞞多少事呢!兩人又大吵一架,這次沒有公公調解,事情沒法收場了。

婆婆給公公寫了封急信,要他回來。公公打開信一看,原來只是打破了一隻砂鍋,這麼一件小事鬧得這麼厲害,兩個人一定又都鑽牛角尖了,他給妻子回了一信,寫道:

打破砂鍋問到底,切莫吹毛又求疵;

二十年的媳婦二十年的婆,互敬互重萬事皆如意。

婆婆和媳婦都看了這封信,她們都意識到自己做得有些過分,便互相道歉。從此關係和睦了起來。

「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句俗語一直流傳到現在,常被用來形容,對某事一定要知道得明明白白,問個清清楚楚。[2]

典故二

「打破砂鍋——問到底」。因為「紋」同「問」同音,當打破砂鍋時,眼見從鍋邊直到鍋底裂開長紋,「問到底」是「紋到底」之謂也。

「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樣的語言是熟語的一種,叫歇後語。 歇後語的語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鍋」就像謎語中的謎面,而後一部分「問到底」就像謎語中的謎底。後一部分才是歇後語的真意所在。在「謎面」「謎底」之間有一個破折號,它的意思是「間歇」,有時「間歇」之後的部分不說出來,讓人們猜出它的含義,所以這種語言形式叫「歇後語」。歇後語的類型有喻意的歇後語和諧音的歇後語等。喻意的歇後語,前部分是比喻,後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

諧音的歇後語,它的後一部分藉助音同或音近的現象表達意思。這種說法妙語雙關,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味。 「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這種諧音的歇後語。其實「打破砂鍋」和「問到底」毫無關係。但是為什麼把它用在一塊了呢?原來這裡利用了「問」和「璺」的諧音。「璺」音同「問」,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現的裂紋。砂鍋的特點是打破裂紋直到鍋底,人們將「問」代替了「璺」(wèi),於是就有了「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歇後語了。這個歇後語,言在「打破砂鍋」,意在「追問到底」,非常巧妙。。[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