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扒皮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扒皮鱼
ba pi yu

中文学名:扒皮鱼

科:革鲀科

扒皮鱼的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革鲀科) Navodon septentrionalis,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营养丰富,除鲜食外,经深加工制成美味烤鱼片畅销国内外,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1]

形态特征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产地、产季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及黄、渤海东海产量较大。其主要渔场和渔期如下:在温台外海、对马海峡和闽东渔场,旺汛期为12月至翌年3月;钓鱼岛渔场旺汛期为3至5月;舟山渔场和舟外渔场的盛渔期为5至6月;在黄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渔期为4至10月。

经济价值

绿鳍马面鲀加工制做的鱼片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Bluefin leatherjacket,日文名为ゥマッテハキ。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上海、广东。

扒皮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

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此外,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耗儿鱼(四川)等别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