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扒河泥(孙同林)

扒河泥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扒河泥》中国当代作家孙同林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扒河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河泥是庄稼的好肥料,因此,每到冬天,乡下便形成扒河泥的高潮。

扒河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罱子罱河泥。罱河泥需要船只,一条小木船两个人(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个人),一个人站船头,一个人站船尾,小船在结了薄冰的河面上晃悠。哗一声,罱子入水,罱、夹,罱、夹,几个回合之后,罱子猛地一提,叭一声,河泥被甩进船仓,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摇出一河涟漪,也摇出两岸一连声的啪啪水声。

小船装满了,罱泥人将小船上的河泥上到河坡预先挖好的泥塘里,河坡上的泥塘俗称“二坞子”。从罱泥船向二坞子里上河泥是一项费力气的活儿,人立于船头,手握抄瓢(一种专用抄泥工具),从船上抄上河泥,使劲向“二坞子”里一甩,“叭”一声,河泥入塘,接着再抄再甩再响……,小船被抄泥人甩得晃晃悠悠,样子很好玩,但半天下来,手臂必然是酸痛难忍,唯其经过长期历练的人才能持久操作。二坞子里的河泥要待沉淀一段时间凝固后,再由人们挑散到地里去。

罱河泥一般以船数记工分,比如一天罱5船河泥,一船4分工,两个人分,每人就是10分工。

扒河泥的另一种方法是车沟塘。在小河塘上支起水车,将河塘里的水车净(更小的用木桶刮),然后扒。河塘里的水抽净后,待淤泥稍稍固化,然后,在沟塘的四周挖出埠口,男女劳力们,分成若干组,挖的挖挑的挑,直接将河泥分送到地里去。这种方法最适合数九寒冬,虽然是冰天雪地,因为人多气氛浓,人们一点不觉得冷,身处河底的人甚至热得脱去棉衣,裤腿卷得老高。

不管是罱泥还是车沟塘,都能弄到鱼。生产队老罱泥的徐二是个富农,隆冬天气里罱河泥这种苦差事自然非他莫属,但徐二罱泥一直用罱网,每天能罱到不少小鱼,他常将这份额外收获送给左邻右舍们,因此,他在那个“成分论”的年代少受了许多罪。生产队长家的孩子多,孩子们嘴馋,徐二就常送些鱼给他。不知怎么回事,会计与徐二较上了劲,他揭发徐二,说他的送鱼行为是腐蚀拉拢干部,又揭发队长包庇富农分子,要批队长这个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事情闹到大队革委会,但是却很长时间不见动静,经会计调查发现,原来革委会主任也没少吃徐二的“细鱼”,再查,又发现全队除了他几乎没有人没吃过徐二的“细鱼”,会计恨得直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车沟塘更能捉到鱼,因为,河塘里的水被车干了,鱼们就完全暴露在人们眼底,特别是那些鲫鱼鳊鱼,它们仰着肚子在淤泥上挣扎,尾巴拍得淤泥啪啪响,仿佛是招呼人们去抓它。只有那些狡猾的黑鱼,它们早就钻进了深深的淤泥里,据一些“老渔夫”们说,黑鱼钻在淤泥下,半年都不会死。但是在挖河泥时,却还是没有能够逃脱,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泥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弄出一河塘的笑声。那冷自然更不冷了。 [1]

作者简介

孙同林,男,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人,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