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手电“巨无霸” 丁耀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巨无霸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巨无霸》中国当代作家丁耀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巨无霸

家中藏有五十多年前矿工使用的特别手电筒,它的肚子里有四节1号电池,那时没有比它有更多电池可放的手电筒了,所以它显得特别长,光线清亮高强,是手电筒的“巨无霸”。

夜里上班安全吗?井工经常要走夜路到工作场地,民兵要按时在处于丘陵地带的矿区和生活区夜间巡逻,有一把专门的四节电池手电筒是必须的。它是高强光老式铁皮手电筒,采用光源,尤其是亮度非常出色。与一般手电不同,四节电池前后一体的设计,光源稳定,亮度十分充足。探路高强光手电筒还支持切换远近灯光,可以照亮身前的大片面积,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远处的射程照明。灯泡也别样,呈子弹头型,这款产品亮度堪比射灯,从此半夜出门再也不用害怕安全当然多了些。

当时莹石矿的井工和与之工作相关的工人基本上配有这样的手电筒,由矿区专门到厂家定制发给职工应急使用。他们上下井时必须带上,三班倒的井工中班(16:00——24:00)、夜班(0:00——8:00)要在黑咕隆咚恶劣环境下艰辛行路,赴井下开采莹石原矿,他们手中有一把胜任透亮的手电“巨无霸”可谓如虎添翼,像在黑暗洞穴中眼前突然一亮、见到太阳一样的感觉,胆大、勇毅、勤奋干活,它提升了矿工安全指数!拨动它随人心,其光辉灵动有爱;将它作为安全使者,一路福星相伴;把它擦拭干净,放在家里是装饰品。后来矿区给每把手电筒配上袋子,袋上的绳子能够像挎包一样肩扛或手提着,蛮神气的。 四节电池手电筒作为劳保用品,被需要的感觉,像光明天使一般保障工人平安无事。一天傍晚,父亲和另一个工人到大井开卷扬机,谁料想宽敞的机房照明灯突然不亮了,不见机器的操作很容易出事故,还好他俩带上的手电“巨无霸”挂在墙上,于是立刻拿起它,打开高强度的光,顿时整个机房亮堂堂。手电筒光影中的线路,如同白天太阳光一样透明闪亮,影子是一条清晰光带闪耀普照。两人分工照射,一个跑到室外,一个坐在室内,可以确保井口的罐笼和机房的卷扬机在司机的视线范围内。父亲镇定自若,左手沉稳拿着手电筒,右手紧握操作柄,逐步加档,仔细盯着钢丝绳,有惊无险将几个井工放入井下。

时候矿区经常组织工人夜间巡逻,手电筒是指路明灯。父亲是矿区民兵连长,我偶然会跟着去赶场体验,一天凌晨四点钟,他应约走过来,在我的耳旁悄悄地喊:去巡逻啦,快起床!我一骨碌爬起来,伸了懒腰,揉揉惺忪睡眼,胡乱漱洗一下,背着小扳手玩具步枪,小小个子拿着长长手电筒。我俩一路快步,与几个大人会合后,向工作区进发,330国道早就有水泥路铺着,为了节省电池,我们先不打开手电筒,看着地面白色就大胆行走,到大井口、选矿场、汽车队和矿区食堂等沿途石子路了,才使用黑夜杀手,用手电“巨无霸”灯光不停照射,就像搞卫生一样,不遗漏任何地方,把前后左右旮旯角落扫射个遍,确保安然无恙才回去吃早餐。

后来很多家中也有这样的手电筒,好像有它才是很普遍的事情。工人白天要上班,晚上搞的群众活动也比较多,手电筒发挥了无可比拟作用。1969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全体干部、工人、家属和学生来到灯光球场集中,隆重庆祝党的“九大”胜利召开,国营大企业举行了声势浩大庆祝游行:九块大型宣传牌开路,九十位年轻人高举鲜艳红旗,参与游行的每个人左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浩浩荡荡,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放火炮,一路喊口号,一路放声高歌,沿着弯曲的公路,整整齐齐向三华里外的职工疗养院进发。这个时候,手电“巨无霸”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照明效果,人群中许多人高擎着它,兴高采烈,加入欢庆队伍。一时间,鲜亮光速不成规则地到处扫射,形成各种线条光影,像白昼一样亮堂,人们簇拥着,如在太阳光照耀下欢快跳跃,手电筒汇聚一起发出的高强光,如同光芒四射的一盏盏探照灯闪亮无比。 到大会堂看电影、看戏,是矿山人乐不可支的高兴事。从家里到目的地,去回的路上,原来黑乎乎的,有了手电“巨无霸”,可就不一样:人们三三两两走着,或呼朋唤友追逐着,总有人手里的手电筒掌握得稳稳的,远看手电的光亮像满天繁星在闪烁,近看巨型圆柱光环照着络绎不绝的行路人和地上,像灿烂光体迎合人们观影、观剧的喜悦之心。不管是观看“三大战”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以及《英雄儿女》《青松岭》等,还是现代京剧电影,也不管是观看浙江越剧团、金华婺剧团,还是武义文工团的演出,大家会高高兴兴打着手电筒强光出发,关上电筒文明观看欣赏,平平安安打开手电回家。在人们那透明的心中,每一束灯光都能被晶莹地透过和折射,享受惬意文化生活带来的快乐

岁月不居,时间如流。美好的风景都是拿来路过的,别停留。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半个世纪过去,曾经绽放高强光的手电“巨无霸”,我好好地珍藏着,它已经成为璀璨记忆中的感性老物件之一。[1]

作者简介

丁耀明,笔名大丁,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