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戴敦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戴敦邦,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1] 。历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2] 。连环画《陈胜吴广》1978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插图二等奖[3] 。《逼上梁山》、《红楼梦故事》分别获1981年第二届、1986年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造二等奖和三等奖。有《戴敦邦黑白插图选》、《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等[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戴敦邦

别名:民间艺人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 丹徒县

出生日期:1938

职业:国画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戴敦邦水浒人物谱》《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

个人简历

戴敦邦

戴敦邦,中国画画家,江苏镇江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历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连环画《陈胜吴广》1978年获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插图二等奖。《逼上梁山》、《红楼梦故事》分别获1981年第二届、1986年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造二等奖和三等奖。有《戴敦邦黑白插图选》、

《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等。

创作手记

《孟浩然》

吾以画为生,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醒梦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此种澹然生涯,或许在旁人眼里,犹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其实个中甘苦,唯心独知。

春光秋阴画卷裹,情丝意绪笔墨中。这多年来,吾之所绘,大凡二类。一是任务之作--恪守职责,谨尽义务,虽有即兴得意之墨,而大抵循源依本,中规中矩,不敢以谬误人。至若应卯应酬,偶而为之,搁笔辄不记怀。二是以中国古代文史为题材之作--始缘于书报界嘱约,恰合吾素常志趣,于是渐成创作重心所在,用力亦勤。

作中国画,案前省不了砚池、水盂、笔洗、笔筒之类,故画界同道喜以“坛坛罐罐”谑称自家作品。今奉于读者面前的,就是经吾反复摩挲、伴吾度过无数寒暑晨昏的旧坛土罐。集内之作,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诗经》《楚辞》,中及唐诗宋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以名著插图为多,有组画、独幅画、长卷、人物造型等形式,共计一百六十余幅;创作时间为一九七○至一九九七年间,略以所本原著问世次第编列。

中国的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诞于生产劳动,萌于生活记号。如象形、虫书,描摹实物形状,亦字亦画。溯寻现行众多汉字结构形成过程,也不难发现其对图画抽象的轨迹。世界上唯汉字与绘画,有此天作之合的奇特姻缘。中国的绘画,与文学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绘画与文学都是独立的艺术创作样式,各具表现特质,然又都是创造美、传播美的活动,相互颇饶沟通。就作者言,多不胜举,如东晋顾恺之,既是画家,又是诗赋作家;唐代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向受称羡;宋代苏轼、黄庭坚等,诗书画俱佳。就作品言,唐宋以来许多诗文名篇,原本就是题画之作,于是题画渐渐成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题材。不过初时题赞图画的诗文,或另纸书写,或书于卷一侧空白处,大抵还是各行其道。至明代,始盛行诗书画的拥抱,就是把诗文直接题于画面。作者题诗词章句于画面,藉以渲泄绘画形象所未能尽达的情感胸臆。例如,唐寅的一帧仕女画,因为有了“大都谁不逐炎凉”的题诗,也便使此画顿增一层耐人咀嚼的深意。自古以诗意、画境为美之极致,而汉字与图画的天然亲缘关系,又使得汉字书法能经线条的抑扬顿挫、字体结构的变化组合,显示其艺术欣赏价值。不妨说,中国书法已具现代审美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特征。精妙的书法,给画面注入了一份别致的灵气。诗书画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图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书画的审美意趣。当然,其主体仍还是画。这里有必要话及事情的另一面:历代有些在文坛颇具影响的作家,并不工于绘画,却爱论画,兴之所至,也喜画上几笔。他们看重于画上书题文辞,有意无意欲以此遮补画之不足。由于忽视绘画表现手段,缺乏敏锐捕捉、生动刻画大千万物形象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个性,故其所作,图像空泛。古代绘画日趋程式化和概念化倾向的出现,与此种“文人画”的行世不无关系。

《西厢记》

文学作品,无论是抒发情感,演绎故事,还是描写性格,塑造形象,总以表现人物为轴心。人物画在唐宋以后的画坛上却不占主导地位。古代人物画,强调封建教化功能,所绘多为圣贤忠良、道释神仙造像,其中虽有神采灵动的万功之作,但总体上只是提供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符号,实在无法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需要。此外,表现仕宦贵族、隐逸之士的力作也不多见,而以下层凡众生活为题材的画卷更是罕见。

明末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的崛起,给人物画坛带来了清新空气。清初吴伟业题刘源《凌烟阁功臣图》云:“四十年来谁不朽?北有崔青蚓(崔子忠),南有陈章侯……陈生落魄走酒肆,好摹伧父屠沽流,笑偿王妪钱十万,稗官墨戏行觥筹。”如果说吴氏所咏还算客观,那么刘源对陈老莲的责难,正反映了那种长期来固有的偏见:“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指水浒人物),则何为者也?”殊不知陈老莲冲破传统,以其富于创新的妙笔,去表现“伧父屠沽”平民生活,绘画民众喜闻乐见的小说戏曲,拓展人物画的题材,正是其难能可贵不同凡响之处。

上面所言,乃吾编画集时闪过的片断想法。这些问题的全面透彻论述,绝非这里所能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历经大浪淘沙而光芒四射的艺术瑰宝。画集与之结缘,无疑是沾了不少的光,好比是有了现成题目方向而作文章。集内之作,即表达吾对原著的理解,或者说是以绘画形式演绎的读后感。常言“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诗画一理,画虽较诗更为直观形象,同样亦尚含蓄耐看。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吾之“读后感”,既欲发表自己体会,又不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是为一难。古典名著所写的时代生活,毕竟距今遥远,如何恰当把握再现原著精神,又为一难。囿于自身素养底蕴,只能力求忠于原著,尽心勉力而为。画集中,或有持萤烛象得首失尾之弊,尚祈读者教正。

作品题材

《胡笳十八拍》

戴敦邦画集中的作品题材,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中及唐诗宋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形式有组画、独幅画、长联、屏条等。按戴先生的说法,集内之作,是他“以绘画形式演绎的(文学名著)读后感”;“常言‘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诗画一理,画虽较诗直观形象,同样亦尚蕴藉耐看。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吾之‘读后感’,既欲发表自己体会,又不欲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见画集《序》)。此言堪为书籍插图艺术的金石之论。

主要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戴敦邦水浒叶子》、《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红楼梦故事连环画》、《戴敦邦绘画粉本精选》、《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戴敦邦图说诗情词意》等。彩色连环画《陈胜吴广》、《逼上梁山》、《戴敦邦新绘长恨歌》等在国内外获奖。他为英文版《红楼梦》、《封神演义》以及人民文学版的《水浒》、《曹雪芹》等绘制插图。1984还精心绘制了《牡丹亭》邮票。

版权之争

判决

2012年6月22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戴敦邦之间侵害作品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法院驳回了口子酒公司的上诉请求,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在“诗韵金口子”白酒包装盒上使用戴敦邦的美术作品《宿深村》,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戴敦邦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

案由

1998年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图画唐诗百首》,该书收录了戴敦邦画的《宿深村》,画面表现了唐代诗人贯休所作同名七言绝句中的场景:一和尚在农舍中与主人一家席地而坐,男主人举碗敬酒,妻儿陪坐在旁。右侧有戴敦邦题字。

2011年8月27日,戴先生在一家超市买了一瓶口子酒公司生产的“诗韵金口子”白酒。在酒的外包装盒两面醒目处都使用了同一幅美术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动作、表情,勾勒线条和背景等与《宿深村》画作完全一致,只是裁切了大量背景画面。在白酒包装盒上没有关于作品作者的记载。

戴敦邦父子与口子酒公司曾于2008年签订并履行过一份和解协议,约定由口子酒公司支付人民币16万元,作为在“老口子”酒包装箱和酒盒上使用《宿深村》的赔偿款。戴敦邦授权口子酒公司在“老口子”酒产品上独家使用《宿深村》。

二审中,戴先生向法院提供了“老口子”酒的外包装盒。在“老口子”酒外包装盒上使用了与“诗韵金口子”白酒外包装盒上相同的图案。

市二中院审理后认为,《图画唐诗百首》一书的扉页和封底明确载明了该书的绘画作者是戴敦邦。该书收录了戴敦邦的作品《宿深村》,口子酒公司虽然对戴敦邦是《宿深村》作者有异议,但并未提供相反证据予以证明。此外,口子酒公司曾就《宿深村》作品与戴敦邦达成过和解协议,并向戴敦邦支付作品使用费16万元,这也间接表明口子酒公司认可戴敦邦是《宿深村》的作者,因此法院确认戴敦邦是《宿深村》的作者。

根据戴敦邦与口子酒公司之前所签的和解协议,口子酒公司仅可在“老口子”酒上独家使用《宿深村》。因此,口子酒公司在“诗韵金口子”白酒外包装上使用《宿深村》仍应取得著作权人戴敦邦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一审法院酌情确定口子酒公司应承担的赔偿数额,并无不当。因此,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人物评价

人物综述

戴敦邦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所谓“有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所描述的社会场景及人物命运很感兴趣,有一种追索宏文大义的自觉意识。对当下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他也很感兴趣,以一个饱经风雨的老画家的敏锐和同情心来观察世态百相,从中体察民情,感受民风,并通过作品来表达民意。甚至在一些细节观察中还表现出一种很单纯的童趣。二是他一直自称“民间艺人”,并刻了一方闲章,在作品上首鲜亮地钤出一颗赤子之心。 戴先生的创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这几年我经常造访他在冠生园路的工作室。他每天早晨从田林新村的家中步行到此,开笔画画。为了省下回家吃饭的时间,午饭就免了,顶多吃几块饼干。一直画到下午四点多,天色渐暗,才慢慢走回家,还要细细回味当天创作时的得失。每次去那里,戴先生总是亲自出来开门,嘴角留下一抹墨汁——他有舔笔头的习惯。如果在夏天,他是赤膊出现在我面前的。我问他为何不装一台空调?以他今天的名声,卖掉一幅画,几间房间的空调都有啦。但他表示不适应空调环境,也不要电风扇,怕电风扇吹动画稿。他就这样在关紧了门窗的画室里挥汗如雨大战高温,乐此不疲。

戴敦邦为更多的读者熟悉,是为电视连续剧《水浒》创作了人物形象造型。其实他这些年来潜心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创作的人物群像画谱,一样精彩。

这些年他画出了《红楼梦》、《金瓶梅》、《聊斋》、《西游记》、《西厢记》、《长恨歌》等四十余部大型画册,上海辞书出版社还出版了六大本《戴敦邦新绘中国风情人物》,这套皇皇巨作是画家为自己从艺五十五周年而编选绘制的精品画集,从二十八年里所画的二千余幅作品精选出四百多幅代表作,加上新绘的二百多幅,勾勒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历代社会生活场景、诸色风情人物,为今天的读者感性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情人物,提供了值得信任的生动画卷。

因长期创作连环画,一度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又担任过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多数作品为依附于中国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诗词的插图,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厢记》等,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也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插图艺术名家,连环画家,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人文学院教授。他早年曾任文艺出版社装帧设计师,插图艺术自然当行。后调任大学教授绘画,出版界仍对他紧追不舍。

传统文化

然戴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濡养,他的画有着独特的风格,有着中国民族艺术的精神,正如蔡若虹先生在《戴敦邦连环画集》中序言所说的“戴敦邦画了很多画,连续性的插图以及四扇屏等等。他的作品可贵之处,是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说中国话(虽然有两三种不同的声音),始终不跟着外国画家的屁股后面跑。他没有强调百花齐放而不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画家。”蔡若虹先生对他的画品给予极高的评价,当不为过。戴敦邦不仅画品好,人品也是有口碑的。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专门请他为该剧中的人物造型,并说:“绘制所给他的费用不是很高。”戴敦邦听后回说:“不给钱也画。”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品高于画品的艺术价值观。 对于外来动漫与中国连环画,戴敦邦却抱着一股爱国热情,以他的学识,非常中肯地说;“外来的动漫实在是种文化垃圾。这将会被人逐渐认识清楚的,在艺术上似乎它根本不属此范畴的无艺可言,和任何可比性,艺术贵在塑造生动而有个性的性象。现在流动的动漫都成为千篇一律不分中外古今一个统一的共同符号,而且渗透到文化、社会、历史诸多领域。并铺天盖地使年轻一代错误而被迫为唯一的认同感,消蚀了自己的民族感情,这是十分危险的,这以经不是动漫取代不取代连环画的事情,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灾难。”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戴敦邦,我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在相册中找到了我与戴敦邦夫妇以及作家、画家等人在一起的合影,使我记起,我与戴敦邦先生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乍暖还寒的季节,2003年2月上海仰光大酒店的餐桌上。那天,他身着中式对襟棉袄,慈眉善目,带着一副眼镜,正襟危坐,不善言辞,也不高谈阔论,颇见出一种君子自知的尊严和朴质风度,让我心生敬意,从内心产生了敬仰之情。

当今沪上画坛,集国画、连环画、插图于一身的戴敦邦先生,已近古稀之年的老画家了。他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1957年进入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从事插图工作。由于,他在连环画上作出了很高的成就,1979年经著名漫画家丁聪、方成俩先生的推荐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绘画,任艺术系主任。由于钟情于绘画,不久又辞掉了系主任职务。正如他自己在创作手记中所言:“吾以画为主,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梦醒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

兴趣广泛

戴先生是著名的人物画大师,他除了绘画以外,对戏曲、音乐、舞蹈,中国古典文学都有着广泛的兴趣。他长于南方的雅曲,并能哼唱昆曲,更喜欢的是北方古老的秦腔,崇尚秦腔的阳刚豪放的气息,并认为秦腔高亢悲壮,有着一派阳刚之气。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半个世纪以来,画过《水浒传》、《三国》、《西游记》、《红楼梦》…… 然戴先生所选取较多的还是古典题材的绘画形式的创作。譬如:他画白居易的《长恨歌》,用非常细腻的笔法,把杨贵妃的美丽和丰腴的身材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反映了在唐代的当时审美情趣,正是符合了古人的审美观。

他不仅是人物画大家,而且还是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更多的而是画《红楼梦》。画册中的人物不论是贾宝玉,或是林黛玉,这些人物的站立或坐姿,眼神举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画过一幅清瘦的《曹雪芹著书图》赠送给海外红学大家周策纵先生。

周策纵又在其画上题词而自己珍惜地收藏着,则就有了一段文苑逸事。戴敦邦又是《外文版红楼梦》的插图作者。画册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脚本于清朝历史有着双重的阐释作用,尤其夺人眼球。

他画《米芾拜石图》的扇面与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绘的《岁寒三友图》扇面,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颇得两岸文化界人士的青睐。

戴先生还接受了作家出版社的邀请将与刘心武合作创作一本《金瓶梅》的人物评传。这本评传,刘心武以文字来评论,戴敦邦则以画来评说。他的修养颇深,能接受民间画的影响。在绘画的表现方法里都有着新的开拓。以人物画为见长,长于人物的神态,善于点染,线条强烈,描写尽致,使其画自成一格,标志着人物画的重大变化。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传承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不仅是他的艺术上的造诣深,更是他丰厚文化内涵的外延!

“民间艺人”

戴敦邦现任中国连艺会副主任,上海连艺会主任。自称“民间艺人”。一生钟情中国画,连环画。他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在书画中寻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2002年他带着沪上范生福、孙愚几位画家以及史力群先生创办了一个以连环画为专业性的刊物,取名《连博》,用鲁迅先生手迹。戴敦邦亲自但任总监。办刊的宗旨是正本清源,求索发展。旨在这个艺术世界里宣传和拯救独具民族特色的连环画。追求连环画根源,报道连坛动态,展示当代连坛画家的时代风采和创作成果。我手中拥有《连博》的创刊号,扉页上有戴敦邦、范生福、孙愚的签名,那是值的收藏的。

上海老作家沈寂先生的长篇历史历史小说《大亨》,被《新民晚报》连载,远在北京的华君武先生看后就立即写信给沈寂说:“应请一画家插图,我想非戴敦邦莫属。”然而,戴敦邦以饱满的热情,用国画的技法,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线条流畅,黑白分明,历时7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连环画《大亨》。此画册长达290幅,文图相得益彰。真是艺贵创新,先生得之。《大亨》的出版,轰动了上海的画坛,并赴比利时“首届中国连环画展”参展,《大亨》被称为当今的连环画经典之作,更体现了他严谨,新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卓然大家

任何一个艺术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从事的艺术始终有着锲而不舍的迷恋,并且在追求过程中不信地打破、反叛、变更和创新。戴敦邦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开创了连环画的新风,《大亨》就是明证。由于他不断汲取古人绘画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质朴、凝炼、深沉厚重的创作风格,使他成

为连环画坛上的一位高手。他的画在连环画界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在边远地区都深知其大名。2005年戴敦邦赴东北沈阳参加“王弘力从艺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便与几位画坛同道到“鲁迅美术学院”拜会95岁高龄的“湖社”画会元老晏少翔。在校区的一隅,被鲁迅美院的学生晁嵩相认后,即后退三步,单腿跪地,右手直伸触地,向戴敦邦行旗人礼节,大声言道:“小的连环画孙子晁嵩,给连环画爷爷请安!”此事已在连环画圈内已传为美谈。戴敦邦在“鲁美”遇到的“跪拜礼”,则充分体现了青年学子们对戴敦邦的画是非常地敬佩,也是对画家的景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平朴是一种深刻而深厚的美,真诚则是这种深刻之美和深厚之美的本质。画家戴敦邦的绘画艺术就充满着平朴的性格和真诚的德行。他创作的国画、连环画更显示出”平朴“、”真诚“的魅力。戴敦邦在国际上享有人物画大家的声誉。1988年名列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受聘于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理事。他的画受到了华裔爱国侨胞们的欢迎。画本无言,画家所说的或许都在画中。他的画有口皆碑,影响深远,也是公认的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独树一帜的卓然大家。

红楼人物

《红楼梦》系列作品

戴敦邦先生与《红楼梦》的因缘,是从绘制插图、连环画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的三卷本《红楼梦》是由戴先生配画的;同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红楼梦连环画(16册),戴先生亦为主要作者之一。此后戴先生的许多画作继续以《红楼梦》为题材。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最新推出的《戴敦邦绘红楼梦人物集》。

戴先生笔下的红楼人物细腻妍雅,风神超逸,极富韵致,注重人物表情的描摹:如黛玉的深情、湘云的娇憨、鸳鸯的沉着、尤三姐的刚烈,都得到了生动有致的表现,传达出感人至深的意蕴。这与传统文人画强调表现孤高绝俗、潇洒出尘之态,是反其道而行的。全集所涉人物不局限于贾府的小姐、丫鬟,而是以生动的笔墨展示了贾府内外的各色人物。

视频

《白汀访问录》对话戴敦邦艺术真善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