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我自由的空间(吴地子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自由的空间》中国当代作家吴地子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自由的空间

每晚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散文在线》我的空间,这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因为这是一个有《散文在线》编缉们的呵护与厚爱的空间,一个没人干扰的可以让自己的情感一泻千里的空间。

说真的我是无意中找到这个空间的。

去年十月,我心血来潮,想寻找一个能把这十多年来给自己咀嚼的文字公开的平台。于是,就毫无目标地在百度上输入了“原创散文”的字符,浏览了很多的原创散文网站。那些被看到的网站不是感到主页太花俏,就是感到商业化成份很高。虽然自己文学水平不高,但也想寻觅一个比较正规的网站,不太功利的文学网站,能够让我这个初涉文学的人无太大的心理负担而能喧泄自己情感的平台。

就是那个晚上,我欣喜地找到了《散文在线》。我欣赏《散文在线》的办站宗旨,欣赏主页上的散文分类。随即我斗胆地发了我的《玻璃心》。让我惊讶的是,居然在十分钟后我的《玻璃心》被编缉配上了一张精美的图片。真的是一颗玻璃的“心”,在一片淡绿的、透明的背景中极端雅致的看着你!那个时刻,我兴奋的血液从头到脚涌动不停,让我在那个只有一人的空间里尽情地狂舞。

我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也许是在好多年前,我也曾把我的文章发在了号称全球原创的散文网站《榕树下》。记得当初就发了自以为最感人的一篇《飘雪》,结果被网站编缉退了,百分之百的退稿。记得编缉回复说“文字很美,只是太单薄,不予录用。”那是一千多个文字啊,倾注了我无限的哀思和我全部的“文学造诣”,居然就这么“毙了”。看到回复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有一盆冰水从头浇到了我的心里,无比的冰凉,更多的是沮丧。因为那是我深情的用心的文字啊。从此,我再也无心赏析我自认为的美丽的文字,我只觉得我的那些文字很拙劣,惨淡无味,不屑一顾。

说实话,像我这样“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从懂事起就听到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打倒走资派”的口号。虽然父母不是太大的官,可也是属于小走资派一类的。虽不是那种走到哪儿就被挨批的,但在那个年代,也是在人面前不敢大声喘气的那种。儿时的我想读书却没有书读,整天跟着大人“闹革命”。在家能看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能听的曲是“京剧样板戏”。做过红小兵,当过红卫兵,亲眼目睹红卫兵大哥哥大姐姐把学校食堂的阿姨当成偷吃学生大米的“大老鼠”批倒批臭,直至把阿姨逼得走投无路,终于,那个阿姨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自尽于全校师生每天饮用的那口古井中……

也许上帝要我读书,那年论到我那届毕业生上山下乡,上级却又来了指示必须年满十六周岁。我是早学成材,十五周岁就高中毕业,当然轮不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啦。好不容易熬到了恢复高考,拿着知识青年上山知识丛书,挑灯夜战,懵头痛读。想着一个乡最多只有一个考生录取,没有勇气。父亲说:“真的只有一个人,说不定就是你呢!”从小到大还真的没听过父亲说过这样的话,如得令箭。终于,我不负父望,在众多的考生中作为唯一的女生通过了全省的初考和复考。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样的角逐竟付诸东流。县医院的医生在体检单上签了四个字“心动过速”,于是上学成了泡影,记忆中父母对此事一点反应也没有。也许现在的高中生根本就听不懂那些事,想象不出十七八岁的人怎么就患上了这么严重的心脏病而不能上大学了呢?想像不出父母怎么能置之不理呢。而我从没觉得我有病,几十年来我也从确实没发过病,至于这件事也是我这一辈子感到最不解的一桩事了。至于父母为何没反应,我至今也没问过他们。

高考第二年,我又一次以“人民公社”高考点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省选拔。庆幸的是体检医生再也不用老标准来指责我的“心脏”有问题了,可是,市招办却因我已是商业系统的正式职工而不予录取。看着同去高考的学友一个个走了,心里无比地失落。幸亏我的母亲,为了我而四处奔走,也许,母亲这时才醒悟到要为女儿的前途着想,才得以在其他考生上学两个月后让我拿到了那张沉甸甸的中师“入学通知书”。

在中师,我不学文科,我不善文学,我擅长微积分和化学方程式。在我的思维中只有“对”和“错”。我看不惯语文老师的婆婆妈妈,四十分钟下来不知讲解了什么内容。我喜欢数学老师的严密推理,步步为营,要么对,要么错,从来没有是事而非,扭扭捏捏。

人生是富有喜剧性的,我的微积分丝毫没有改变我的命运,我最终与1加1等于2为伍。八十年代,我每天面对是那一张张稚嫩的充满求知欲望的脸,数着12345…..。现在想来那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页。正是那个时光,我爱上了那些孩子,我拜了那些语文老师为师,我不失时机地坐进孩子们的课堂,欣赏一堂堂精美的语文阅读课。由此,毫不夸张地说,我今天的文字的起源就是在那个年代扮演的小学生的角色中吸取的一点浅显的写作技巧罢了。

今天,当与《散文在线》结缘后,我自认为我的数学逻辑与文字的邂逅达到了最佳的境地。因为《在线》的每个作者都是我的老师,《在线》的每个专栏都是我的课堂。我衷情于这个空间,虽然我无溢于美丽的言词,但我八小时以外的与键盘为伍,操练五笔,已印证了“散文在线”在我生命中的份量。

夜寂静一片,我不想打扰你,只是轻声地对你说:我的在线,每一次我组合的文字,只是用三千汉字来组合我的心而已,务必请你笑纳[1]

作者简介

吴地子竹,女,出生于1980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