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观音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成都观音寺,坐落在城区以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
观音寺,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
中文名: 观音寺
外文名: Temple of Avalokiteśvara
别 名: 莲华接翠
地 点: 永商镇宝桥村境内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8:00-17:00(中午休息不开门)
门票价格: 一元
著名景点: 毗卢殿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四川省成都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历史起源
观音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城区以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
观音寺现存仿明牌坊、山门、弥勒殿、张商英故里纪念碑以及接引、毗卢、观音诸殿[1]。观音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代绘制的佛教十二圆觉壁画,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匀称,丰满细腻,神态端庄,堪与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媲美。其中的清静慧菩萨最为精致,菩萨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
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入选观音寺壁画4幅。观音殿内明代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八年,造型生动准确,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飘海观音”最为精美,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东方维纳斯”。
相关典故
文革之后,现仅存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和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跨过寺门,是弥勒殿,殿后右边有一座碑亭,亭内立一石碑,正面是“宋少保张商英故里”,背面有张商英生平简介。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朝蜀州新津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1110),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年七十九,卒,赠少保,谥号“文忠”。张商英生前非常信奉佛教,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据说,观音寺所在地原为张家故宅,张商英圆寂之后,其家人舍宅为寺,这才有了观音寺,往上,是接引殿,内塑西方三圣。 接引殿之后,一座外貌普通的殿堂,叫毗卢殿,毗卢殿后,是观音殿。
除了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和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外,近年,观音寺还在观音殿后面新建了千手观音殿和玉佛殿。
主要景点
毗卢殿,是专为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建造的,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至今已有近五百五十年的历史,毗卢遮那佛为佛教中的法身佛,按梵音直译,为“光明遍照一切处”之意,正龛塑有三身佛,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
布局结构
毗卢殿左右两壁的明代壁画,被誉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这些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7铺,面积94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其中最精妙的壁画,是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其人物形象生动,表情自然,内涵丰富,将庄严端肃的宗教思想,喻教于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形之中。十二圆觉绘在大殿左右两壁,左边依次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依次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十二圆觉菩萨壁画,是根据唐代西域来华的高僧佛陀多罗所译之《圆觉经》内容而作,壁画中的主人公,便是经书中十二位为了让末世众生能够获得觉悟解脱而向佛陀求法的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群像运思精湛绝妙,画工技艺超群。虽然其人物形像和比例完全按照佛教的《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绘制,但艺术家对每一个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却刻划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一反传统宗教艺术因内容严肃而流于僵化刻板的通病。
整个壁画的线描技法,娴熟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各尊菩萨的服饰根据各自在教内的不同象征,在线描技法选用上相当灵活自如,比如圆觉菩萨,是采用兰叶描勾勒,以显其圆润亲和之特色;再比如普觉菩萨,则采用铁线描勾勒,以突出其凝重行愿的特征。
主要特征
观音寺,菩萨们身上所披之雪白细纱,皆用珍珠粉勾勒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具有轻薄透明、如沐春风的质感,令人叹为观止。而大幅画面则以朱砂、石绿为主,并运用沥粉贴金,既庄重富丽,又灵动酣畅,俨然一派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大家风范,无怪乎成为国之瑰宝,惊世绝伦。
整个壁画色调柔和,壁画中所绘菩萨像,身材匀称,脸庞圆润,凤目低垂,樱唇微闭,不仅画出了菩萨的丰润饱满,也表现了菩萨的温存慈祥。特别是左壁最后一幅“文殊菩萨”画像,笔法尤为精细,连文殊菩萨所披薄纱上的雪花图案,也画得笔笔精到,将丝织品特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所有形像中堪称极至的,则是右壁第二铺最后一幅“清净慧菩萨”。清净慧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清净圆明的深妙智慧,在这幅壁画中,菩萨手执玄色如意,慧目微开,双足如意自在趺坐,肌肤以珍珠粉晕染,璎珞宝饰全身,整个画面宁静自在,吉祥安谧,于袅袅生风的衣带裙裾中,透出一股纤尘不染的清净智慧之气,令人叹为观止,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
佛龛背后绘有“香山全堂”佛教故事画,壁画面积共94平方米,菩萨画像均为坐式,高一米八;二十四诸天均高一米五,飞天高90至100厘米。
观音大殿
观音殿,整个大殿为明代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五间,气宇不凡,占地面积333平方米。观音寺就是以这座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的观音殿而得名。殿门上悬挂三块清代光绪年间的匾额,从左至右依次是:无上正觉、慈云普荫、正法在住。
殿内石砌佛台上为观音乘独角兽像,两旁文殊、普贤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各高五米。这三尊塑于明成化十一年的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面容丰腴,肌肉圆润,服饰典雅,神态端庄。背屏中的奇花瑞草,灵禽异兽,八宝图案,色彩鲜艳夺目。两侧木龛内的四十六尊罗汉像,形态各异,细腻传神,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左右两壁塑五百罗汉,其中26尊,各高近两米,分坐两边莲台。形象逼真,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性格特征明显,塑像为明成化年间塑造,殿中还有石刻香炉三座,上刻有"大明正德二年造"的题款,刻工十分精美。
浮雕艺术
背后为闻名遐迩的飘海观音像,这是一幅巨幅深浮雕像。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飘海观音脚踏鳌鱼出没在惊涛骇浪之中,背塑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山西五台山全景,乘驾各色水兽的众佛弟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飘海观音四周,紧密地和飘海这一情节相互呼应。鳌鱼的头和尾隐现在浪花之中,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充分显示出浪漫的神话色彩和浓郁的生活韵味。
在这一组绝妙的浮雕中,古代艺术大师大胆地使用了“之”型的雕塑手法,不仅丰富了构图,而且增强了观音的稳定性,这是一种艺术创新。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壁画和塑像都有些脱落、破损,2004年,新津观音寺与布达拉宫等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保护重点修复工程,国家文物局出资800万元,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修复。
文物保护
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古名平盖治(张道陵24教区之一),为东汉末年吴都仙客崔孝通修真之处,宋淳熙八年(1181)创建,毁于元季兵燹之中,明宣德(1398年-1435年1月31日)年间依治重修,至弘治三年(1490年)竣工,共建殿宇十二重。明末清初遭毁损,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一新,为川西著名寺院。同治、光绪年间,道松和尚来此住锡,增建殿宇十重,始改为“十方丛林”。
对外开放
2009年7月,观音寺壁画、泥塑、石刻彩绘维修工程通过国家文物专家组的验收,重新对外开放。
观音寺虽然规模不大,香火也不算太旺,但它的壁画和雕塑却是惊世绝伦,不仅是西南地区古代壁画的佼佼者,而且其艺术水平可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媲美。
这些明代壁画和塑像,在内容和形式、重点和一般、主要和次要诸方面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而且还注意了形神变化,体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这在我国现存的佛教造像艺术上是比较少见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被全国一流的文物专家称为“文物精品中的精品”。它们不仅是明代寺院佛教壁画佳品,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1元
开放时间,8:00-17:00(11:30-14:00休息时间,不开门)
交通信息
观音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城区以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
成都市城北客运中心、新南门汽车站均有长途公共汽车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