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

中文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外文名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地理位置成都市成华区外北熊猫大道1375号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开放时间除5月1日-5月5日其他时间07:30-18:00(最晚入园17:00);5月1日-5月5日 07:30-18:00(最晚入园16:00)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58元占地面积1500 亩 距市中心10公里所属国家中国官方电话86-28-83510033

大熊猫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

1987年,为了加强对病饿大熊猫的救治管理,将大熊猫的教育展示功能与救护研究功能分离,强化大熊猫科学研究,提高大熊猫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并与成都动物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0年后,成都基地与成都动物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单位。

1992年,大熊猫博物馆对游客开放。

199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国家计委、成都市计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1500多万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开展中国特有濒危保护研究的开放实验室。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2000年,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系统率先开展公众保护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 2001年,开放实验室被四川省科技厅命名为“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同年,成都基地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研究与实验。 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并获批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

2007年,该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为“濒危野生动物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现代化的大熊猫博物馆、动物标本馆和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

2011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会联合创办的“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挂牌成立。 2014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国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猫谷”对外试开放。

2015年4月20日,“熊猫谷”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4月,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西南旅游景区联盟。

基地概况

根据2017年5月基地官网信息简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管理上实行“主任办—部(中心)—班组”三级管理模式。主任办设5个领导岗位,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含副书记)4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设机构为5个部,名称分别为:综合秘书部、动物饲养管理部、动物疫病防控部、动物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


熊猫繁育

1987年,成都基地以从野外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成功繁育大熊猫62胎、88仔,幼仔存活数54只;圈养大熊猫由1991年的8只增加到2005年的47只,是全国大熊猫主要输出单位之一。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成都基地与国际自然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保护组织,以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美国施米桑林国家动物园保护研究中心、美国奥克兰市东湾动物园协会、英国曼彻斯特动物园协会、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方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三星农园、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等12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的国际研究网络平台。从1989年起,与国际自然联盟保护繁殖专家组(CBSG)联合,先后主办了“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培训班”、“猫科动物兽医培训班”、“种群遗传管理培训研讨会”、“大熊猫非干扰性繁殖内分泌培训班”等国际学术培训活动。1994年起与日本白滨野生动物园开展了为期10年的大熊猫合作繁育研究,其间在日本产仔成活4只;从1999年11月起,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合作开展为期10年的大熊猫繁育研究,成功繁育幼仔2只。

繁育合作

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

1994年起,基地与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开始进行首个大熊猫国际合作繁殖计划,合作繁育大熊猫共8胎15仔,成活12只,大熊猫“梅梅”2000、2001、2003、2005、2006年连续产5胎9仔,成活7仔,创造了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冬季产仔成活和连产9仔成活7仔的佳绩。

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及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

基地自1999年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及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繁殖计划”以来,旅美大熊猫“伦伦”于2006、2008、2010年共产下3胎3仔。2006年出生的大熊猫“美兰”现已归国,并成为了“地球一小时”全球形象大使。

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

2007年9月,成都熊猫基地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正式合作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繁殖计划。2010年9月,雌性大熊猫“花嘴巴”成功产下一对双胞胎。

法国保瓦尔野生动物园

2012年1月15日,基地的雄性大熊猫“圆仔”和雌性大熊猫“欢欢”乘专机从成都飞赴法国保瓦尔野生动物园(ZooParc de Beauval),开展为期10年的中法大熊猫国际繁育合作计划。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