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
成都图书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翁路, 是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成都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成都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馆名先后称:四川图书馆、成都市立图书馆、成都通俗教育馆分部、成都市图书馆;2003年9月,更名为成都图书馆,200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1320个阅览座位,设有13个机构部门,藏有纸本文献318万册,数字资源110TB。
目录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四川省行政公署拨款创办四川图书馆。
- 1928年,改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
- 1935年,成都市立图书馆并入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
- 1943年,成都市政府令市立图书馆从民众教育馆中分出。
- 1946年10月,成都市立图书馆改名为“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改称为“成都市人民图书馆”。
- 1953年3月,命名为“成都市图书馆”,馆址由人民公园迁至祠堂街。
- 2003年,成都市图书馆在文翁路兴建。
- 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成都图书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藏有纸本文献318万册;古籍善本书422种,4764册;数字资源110TB。
珍贵古籍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藏有善本书422种,4764册,善本中明刻本51种,556册;清刻本371种,4208册;手稿本6种,27册;旧钞本9种,22册。珍贵古籍包括有明嘉靖十八年的刻本《婴童百问十卷》八册、《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二十家子书》《潜龙堂画谱》《宣和博古图》,清顺治刻《说郛》《续说郛》,徐乾学传世楼藏本《通志堂经解》、康熙年间的《景岳全书》等。
数字资源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超星电子书(学术视频)、龙源期刊、CNKI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KUKE库克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围棋自学平台、全国电子报刊索引、维普考试资源、职业全能培训库等近30种,其中特色数字资源库包括媒体看成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锦城讲堂。
民国文献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主要有民国线装书、平装书、期刊和少量报纸等。其中民国线装书纳入古籍管理范畴,以民国时期四川或成都地区重修方志、家谱等为特色;民国平装书总计14617种24197册,涵盖文、史、哲、理、工、农、商等学科书籍,大型丛书有《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等;民国期刊合计1620种10230册[2],包括公开出版物和非公开出版物等,代表性期刊有《儿童世界》《东方杂志》等;影响力较大的全国发行的杂志和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非公开出版物,如《佛教月刊》《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院刊》《成都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特刊》《大邑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外同学会会刊》等;民国报纸约十多种,包括《新新新闻》《新蜀报》《华西日报》等具有四川、成都本地特色的报纸。
视频
成都图书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收藏!成都市内图书馆书店大盘点!看书拍照两不误,家长小孩都能去!,搜狐,2019-07-24
- ↑ 民国文献,成都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