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戈夫曼 |
戈夫曼 |
中文名称 :戈夫曼 外文名称 :Erving Goffman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加拿大曼维尔 |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82年于美国费城去世。
目录
人物生平
戈夫曼生于1922年,他是在20世纪开始前大批俄罗斯向加拿大移民潮中的乌克兰家庭的后裔。家里后来迁移到马尼托巴的多芬,那里是他父亲裁缝生意发家的地方。在上温尼伯中学的三年后,在二战开始的第一年他成为了马尼托巴大学的学生(主修化学专业),但是他离开了学习并迁移到渥太华并为由John Grierson建立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公司工作。后来他将兴趣发展为社会学。在这段时期他遇见了北美著名社会学家Dennis Wrong。这个见面也激励了他后来离开马尼托巴进入了多伦多大学,1945年完成学业并获得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后来,他去了芝加哥大学并分别在1949年和1953年收获了他的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也是女演员Frances Bay的弟弟。
人物理论
和许多其他社会学家一样,戈夫曼在发展他自己的理论框架时深受George Herbert Mead和Herbert Blumer的影响。戈夫曼和Everett Hughes,Gregory Adams,Edward Shils, 与W. Lloyd Warner共同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他成为了学术的先驱,面对面的影响,或微社会学,详细描述了"戏剧化影响"和人类的互动,并发展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理念。戈夫曼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他1959年的书中《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的符号互动论研究,是由George Santayana关于面具的题词开始的。在符号互动论的传统的大量工作中,他凝练了中心理念和应用。对于戈夫曼来说,社会学不是均质的。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设定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所争论的背景不是因为社会学的庞大,而是他具体的背景和环境。戈夫曼建议说生活犹如剧场,但是我们仍需要停下来并有一个装扮的空间:在面对面的符号互动后面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在自我表现中",戈夫曼试图理解个人扮演他或她的各自部分在维持整个社会世界的范围内显得微不足道。事实上,他引用的个人为"栓"指当"在某些协同工作的时候会被涉及/波及到"。
思想背景
亚当.斯密、休谟、弗格森、詹姆斯关于人的思想;鲍德温、杜威的社会思想;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托马斯、米德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学术思想
根据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内经常和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误导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是适用的;"角色距离"是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能否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表演框架
戈夫曼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客观的社会现实,而在于主观现实。他指出:"我所面对的也不是社会生活的结构,而是个人在他们社会生活的任一时刻所拥有的经验结构。"他把这种经验结构(主观现实)归结为人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也即"框架"。框架可以把个人的经验组织起来。戈夫曼所讲的"框架"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状态,但不是一种心态,而是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与共同理解。戈夫曼把"框架"界定为"一种情境定义,它是根据支配事件-至少是社会事件的组织原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主观投人做出的口"他人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设骗局?
剧本期望
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自我是社会情境的产物。在个人行动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他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人们的社会行动受社会体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限定。"剧本期望"是指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对于个人来说,还要受到其他个人的期望的影响。其他个人的期望分为其他演员的期望与观众的期望。社会是由剧本、其他演员、观众及其期望所构成。戈夫曼在探讨人们的社会行动时,承认社会结构、暂时性情景、共同规则和规范的决定性作用,承认社会生活舞台结构、脚本的支配性意义,但他研究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演员个体的表演,个人即刻的投人,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行动口
剧情表演
剧情口表演就是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一定的人们为了给他人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所有活动。在戈夫曼看来,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扮演着角色,都是表现剧情的人,即剧情表演者。剧情是"表演期间所显示出来的预先建立的行动模式、它在人们互相接触时表现出来,或者由人们来表演"②表演必须要有一个表演者、观众、共同参与者、纯粹的观察者口表演是表演者做给观众看的活动。而不是给观察者看的;共同参与者是协助表演者表演的人。表演是表达某种意义。例如在美国,一个女大学生周末接到男朋友约她看电影的电话,她接电话时故意大声说话,其表达的意义是"有人约我去看电影"等。戈夫曼认为,表演者可能很真诚地相信他所表演的行为,也可能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前者抱真诚的态度,后者抱犬儒主义态度,明明知道自己的表演并不可信,是做给人看的。这两种态度可以互相转变。玩世不恭的人扮演某种角色,扮演时间久了,可能会相信自己的表演。戈夫曼指出,夏特兰岛上的居民很穷,为了招揽游客,他们也穿戴得好一些;由于经常这样穿着打扮,久而久之也就从玩世不恭转变为虔诚,慢慢把中产阶级游客的生活方式变成自己的习惯。
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叫做剧组4同一剧组的成员彼此处在一种重要的关系中,这种关系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当剧组表演正在进行时.任何成员都可能出于不恰当的举动而泄露或破坏整个演出。每个成员都依赖其他人.因而必然存在一种互惠互赖契约,它把剧组各成员彼此联系起来。这种剧组成员所共同造成的相互依赖性,甚至会超越社会分层的界限。其次,剧组中所有成员都了解他们是在上演同一幕剧,他们都了解舞台演出的技巧上的秘密,即都是"知情人",所以,剧组成员彼此熟悉,相互间的社会趾离相对小些,他们共同保守剧组的秘密。因此,戈夫曼把剧组称为"秘密社会",并指出,在剧组里,"表演者经历了行动诡秘的同谋生涯"。
剧组表演的特点有:
- (a)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适宜剧情的行为,同样其他成员也要依赖于他的适宜剧情的行为。
- (b)为了在观众面前造成某种特定的场景意义,剧组成员在进人角色时必须互相进行亲密的合作;面相互之间不太可能维持那种剧组给观众的特殊的印象。舞台以外的行动使他们互相联系在一起,联系程度与他们作为同一剧组行动的次数以及表演的数量成正比。
- (c)在按剧情进行表演之前,剧组成员彼此练习他们的"动作程式",互相提意见,确定自己的表演是否恰如其分,是否有较好的效果。在按剧情进行表演的时候,剧组的成员必须得到信任;因面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挑选。
- (d)每一个剧组都要维护某些情境定义的稳定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隐瞒或掩盖某些因素。
戈夫曼指出,保证剧组演出不出错的基本特质有三种:忠诚、训练、慎重。忠诚就是对表演及其作用持肯定的态度。剧组要使每一个表演者都忠实于这场演出,不能让表演者与观众站到一边去。例如,商店要防止售货员站到顾客方面,说商品不好。训练就是不受他人表演的干扰而按演出程序表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外表与举止。慎重就是事先决定表演的最佳方法,并进行预演,考虑周全。
表演要求
表演有两个区域:
前台包括:
- (a)布景,指演员表演所必须的场景,缺少它就无法演出。例如医生经过特殊装备的手术室口
- (b)个人门面,它包括个人外表与举止。个人外表是"在告诉人们表演者的社会地位时起作用的标志"。例如,一件白大褂、脖子上挂着一个听诊器,就是医生同其他人员区别开来的标志。举止则是"在告诉人们表演者于互动中扮演的角色时起作用的标志"。例如,医生在接待病人时,自信、不动感情与镇静等特征。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人的舞台部分。在后台,表演者可以不关注外表与形象上的限制。例如,医生在后台可以同护士开玩笑,病人是看不到的;而在前台则不适宜如此。前台倾向于被选择,而不是由演员创造的。当行动者扮演某种既定的社会角色时,通常会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设计好了。当个体承担一项不熟悉而且社会也未曾明确过的工作时,他可能会发现,已经存在着几种他必须从中作出选择的明确的前台。后台与前台是相对的。如果有观众闯人后台,那后台就会变成前台,也即成为另一场不同演出的前台。例如,一个餐厅中有餐桌的地方是前台,厨房则是后台,观众是顾客。一旦卫生检查员到了厨房,厨房的工作人员就互相合作,使厨房看上去被维护得符合卫生标准的样子。从而,厨房就成了应付卫生检查员检查的前台。戈夫曼认为,社会学家要观察人是如何从后台转变到前台的。戈夫曼指出,地位越高的人,后台的同伴越少,因为同伴总是在同一级上。
假面具
戈夫曼反复强调的主题是:当别人观察某人或某些人时,他们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各人表演"我",不是表现真实的"我",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我"。表现伪装起来的"我",就是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上生活,显示一种理想化的形象。表演者就是"戴着假面具的人"。这个"假面具",是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一致的前台行为模式,是一种角色面孔。在戈夫曼那里,"假面具"不完全等同于欺骗工具。我认为,这种观点虽然不能轻易延伸运用,但对于说明人们社会化过程是有一定意义的。浮躁不安的个性、侵犯性的欲望、随心所欲的举动,只有受到相应的约束,社会的微观与宏观结构才能保持某种稳定性。
主要著作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1]
相关视频
[漫画思想史]尔文·戈夫曼(厄文·高夫曼)的自我表现/自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