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願你們如花綻放(劉來穩)

願你們如花綻放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願你們如花綻放》中國當代作家劉來穩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願你們如花綻放

那一年,帶着錢穆先生「教大學不如教中學,教中學不如教小學」的感觸,在陣陣秋蟬吟唱聲中,踏上鄉村小學支教之路。那條路,熟悉而又陌生。我滿懷期待,又忐忑不安:從高中課堂跳到小學課堂,其中有多少難以預料的差別?自己是否能勝任那為期兩年的支教工作?自己究竟能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改變?孩子們和我這個長期任教高中的老師可否彼此適應?……站在熟悉而陌生的講台,那一張張小臉,淳樸天真,卻給我前所未有的無形而沉重的壓力——這一株株稚嫩的小苗苗,該如何呵護澆灌,才能茁壯成長,美麗綻放呢?

學校安排我任教五年級。跌跌撞撞中,我終於適應了小學教學的節奏,逐漸摸清了孩子們的秉性習氣,卻也發現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班裡留守兒童居多,不少孩子在家沉湎手機遊戲、熱衷網上聊天,課間喜歡追逐打鬧,心思並不放在學習上……而大多數孩子課外時間幾乎處於零閱讀狀態的情況,這一點儘管可以預料到,但還是讓我大吃一驚。怎麼不讓人心急如焚呢?!朱永新先生認為,兒童閱讀決定民族未來。我深以為然。閱讀之於孩子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不過,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們「回心轉意」放下手機,遠離遊戲,愛上閱讀?

教讀《古人談讀書》一課,課文中有一則曾國藩讀書體會: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孩子們對河伯觀海、井蛙窺天的典故頗感興趣,我因勢利導,逐層分析解說,又聯繫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讀書感想剖析喻理,以期有所啟悟。孩子們屏息聆聽,神情專注,目光炯炯,頻頻點頭,似有所得。我暗自歡喜

根據教學內容要求,我隔三岔五地布置課外拓展閱讀,要求可旁註,可摘抄,可仿寫,可感悟,滿懷期待着孩子們的進步表現。然而,有一次值日班長把筆記收齊,交給我時,弱弱地問了一句:「老師您覺得同學們會獨立完成嗎?」我聽出端倪,仔細閱讀筆記內容,發現多有雷同。一番徹查,情況令我「心塞」——不少孩子投機取巧直接抄襲網上資料!咳,一個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

第二天上課,行師生之禮畢,我沒有像往常那樣讓孩子們坐下,而是特意要求他們抬頭挺胸立正,聽我訓話。看着台下一張張充滿稚氣的臉,準備好的幾句罵詞,卻一下子難以出口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每次課前分享,我都準備了關於開卷有益的名言警句,並詳加解釋,直到學生領會無疑方止。「強扭的瓜不甜」,況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那就學一學春雨的「潤物細無聲」吧。

開卷有益,況且古人有云:「書非借不能讀也」。我特意從家裡帶了一套兒童文學作品集,以及親子閱讀中讀過的《烏丟丟奇遇記》《動物農場》《細菌歷險記》《小王子》《皮囊》《相約星期二》《苦菜花》《林海雪原》《地球的紅飄帶》等書籍放在班級書櫥里,以供孩子們借閱。同時,為了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其他孩子「向優秀看齊」,我又把六名值日班長(同時也是閱讀積極分子)組織起來,帶動更多同學閱讀,希望書櫥里的書本「漂流」起來。

讀書方法,古人多有歸納,我也要求孩子們「不動筆墨不讀書」,並投影自己在讀林語堂《蘇東坡傳》一書的旁註筆記。見我書中蠅頭小字密麻麻,孩子們連聲嘖嘖,躍躍欲試。我反覆強調,讀書貴在持之以恆,不可一曝十寒,否則寸進尺退,終無所獲。

慢慢地,我欣喜地發現,那些書已經從書櫥里「飛入」孩子們的手中,許多孩子甚至自覺按課標規定,讓家長購書來讀。那幾個好動的孩子變得斯文,學着大伙兒捧書而讀。浮躁愛鬧騰的小許,竟然看起了《西遊記》原著!小佳同學更是時常詢問《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故事。瞧,他又來問了:「老師,關羽水淹七軍是不是太殘忍了?不是說英雄相惜嗎,龐德抬着棺材出征多麼勇敢,關雲長為什麼還要斬殺他?」我驚訝地看着他。他仰着頭,睜大眼睛,求知若渴之態,惹人憐愛!

[1]

作者簡介

劉來穩,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