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鐵欽納」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英語: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年-1927年),英國籍美國心理學家,為二十世紀初期五大…”)
 
行 1: 行 1:
'''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英語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年-1927年),英國籍美國心理學家,為二十世紀初期五大心理學派中的結構學派領導者,修正過威廉·馮特的感情三維論。採用心身平行論。其重要著作專書有An outline of psychology(1897);Primer of psychology(1898)、A beginner's psychology(1915)等。
+
[[File:Titchener.jpg|有框|右|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https://carnets2psycho.net/dico/sens-de-titchener.html 照片來自carnets2psycho.net]]]
 +
 
 +
'''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英語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867年-1927年),[[ 英國]] [[ 美國]] 心理學家,為二十世紀初期五大心理學派中的結構學派領導者,修正過[[ 威廉·馮特]] 的感情三維論。採用心身平行論。其重要著作專書有An outline of psychology(1897);Primer of psychology(1898)、A beginner's psychology(1915)等。
 +
 
 +
[[鐵欽納]]是[[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的學生,經常被引入結構主義思想學派。雖然[[馮特]]有時被認為是結構主義的創始人,但是[[鐵欽納]]理論在重要方面與[[馮特]]的理論不同。雖然他一生中是心理學的主導力量,但他所創立的思想流派基本上與他同在。
 +
 
 +
==早期生活==
 +
[[鐵欽納]]於1867年1月11日出生於[[英國]][[奇切斯特]],並以獎學金的身份就讀於[[莫爾文學院]]。雖然他的家人最初打算讓他進入神職人員,但[[鐵欽納]]的興趣卻在其他地方。
 +
 
 +
1885年,[[鐵欽納]]開始在[[牛津大學]]學習。他最初專注於生物學,但他很快轉向比較心理學研究。在牛津期間,他開始閱讀[[馮特]]的著作,後來將[[馮特]]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原理的第一卷從德語翻譯成英語。
 +
 
 +
[[鐵欽納]]於1890年從[[牛津大學]]畢業,然後開始在[[德國]][[萊比錫]]與[[馮特]]一起學習。他繼續獲得博士學位。1892年萊[[比錫大學]]心理學專業。
 +
 
 +
==事業==
 +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鐵欽納]]在[[紐約]][[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正是在這裡,他建立了 被稱為結構主義的心理學  派。[[鐵欽納]]認為,通過系統地定義和分類思維元素,研究人員可以理解心理過程的結構。
 +
 
 +
雖然[[鐵欽納]]經常被描述為[[馮特]]的使徒,但他的思想與他的導師不同。他利用了[[馮特]]的[[內省方法]],但採用了更為嚴格的指導方針。他只對意識中存在的事物感興趣,所以本能或無意識等事物對他沒有興趣。
 +
 
 +
內省是一種依賴於自我觀察的技術。訓練有素的觀察者被呈現不同的對像或事件,然後被要求描述他們經歷的心理過程。基於這種研究,[[鐵欽納]]得出結論,構成所有有意識體驗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感覺,感覺和形象。
 +
 
 +
==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
[[鐵欽納]]因將[[馮特]]的結構主義引入[[美國]]而受到讚譽。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歷史學家認識到[[鐵欽納]]的理論與他的導師的理論不同,許多評論家認為[[鐵欽納]]實際上錯誤地表達了許多[[馮特]]t的想法。雖然思想流派在他去世後無法生存,但他在將心理學建立為實驗科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
[[鐵欽納]]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原始成員。但是,他從未參加過一次會議。1904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小組,稱為[[實驗主義]]者。[[鐵欽納]]認為APA存在缺陷,並且過於接受應用心理學專題。
 +
 
 +
[[鐵欽納]]的團體也以禁止女性而聞名,這種禁令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後。儘管[[鐵欽納]]拒絕接納女性,但他的第一個博士生是[[瑪格麗特·弗洛伊·瓦什本]]。1894年,[[瑪格麗特·弗洛伊·瓦什本]]成為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在心理學。在許多女性被禁止在包括[[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主要大學學習的時期,[[鐵欽納]]監督了比那個時期任何其他男性心理學家更多女性的博士研究。
 +
 
 +
除了作為傑出和備受喜愛的教授的職業生涯,[[鐵欽納]]還擔任過幾個著名期刊的編輯,包括Mind,[[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和[[美國]]心理學雜誌。他還出版了幾本批判心理學文章,包括心理學概論(1897年),心理學入門(1898年)和他的四卷實驗心理學(1901-1905)。
 +
 
 +
[[鐵欽納]]於1927年8月3日去世,隨著他的去世,結構主義思想流派也大多消失了。
 +
 
 +
 
 +
==參考資料==
 +
* Verywellmind.com <ref>https://www.verywellmind.com/edward-b-titchener-biography-2795526</ref>
 +
 
 +
 
 +
==注釋==

於 2019年3月4日 (一) 01:32 的修訂

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照片來自carnets2psycho.net

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英語: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年-1927年),英國美國心理學家,為二十世紀初期五大心理學派中的結構學派領導者,修正過威廉·馮特的感情三維論。採用心身平行論。其重要著作專書有An outline of psychology(1897);Primer of psychology(1898)、A beginner's psychology(1915)等。

鐵欽納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的學生,經常被引入結構主義思想學派。雖然馮特有時被認為是結構主義的創始人,但是鐵欽納理論在重要方面與馮特的理論不同。雖然他一生中是心理學的主導力量,但他所創立的思想流派基本上與他同在。

早期生活

鐵欽納於1867年1月11日出生於英國奇切斯特,並以獎學金的身份就讀於莫爾文學院。雖然他的家人最初打算讓他進入神職人員,但鐵欽納的興趣卻在其他地方。

1885年,鐵欽納開始在牛津大學學習。他最初專注於生物學,但他很快轉向比較心理學研究。在牛津期間,他開始閱讀馮特的著作,後來將馮特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原理的第一卷從德語翻譯成英語。

鐵欽納於1890年從牛津大學畢業,然後開始在德國萊比錫馮特一起學習。他繼續獲得博士學位。1892年萊比錫大學心理學專業。

事業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鐵欽納紐約伊薩卡康奈爾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正是在這裡,他建立了 被稱為結構主義的心理學 派。鐵欽納認為,通過系統地定義和分類思維元素,研究人員可以理解心理過程的結構。

雖然鐵欽納經常被描述為馮特的使徒,但他的思想與他的導師不同。他利用了馮特內省方法,但採用了更為嚴格的指導方針。他只對意識中存在的事物感興趣,所以本能或無意識等事物對他沒有興趣。

內省是一種依賴於自我觀察的技術。訓練有素的觀察者被呈現不同的對像或事件,然後被要求描述他們經歷的心理過程。基於這種研究,鐵欽納得出結論,構成所有有意識體驗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感覺,感覺和形象。

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鐵欽納因將馮特的結構主義引入美國而受到讚譽。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歷史學家認識到鐵欽納的理論與他的導師的理論不同,許多評論家認為鐵欽納實際上錯誤地表達了許多馮特t的想法。雖然思想流派在他去世後無法生存,但他在將心理學建立為實驗科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鐵欽納美國心理學會的原始成員。但是,他從未參加過一次會議。1904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小組,稱為實驗主義者。鐵欽納認為APA存在缺陷,並且過於接受應用心理學專題。

鐵欽納的團體也以禁止女性而聞名,這種禁令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後。儘管鐵欽納拒絕接納女性,但他的第一個博士生是瑪格麗特·弗洛伊·瓦什本。1894年,瑪格麗特·弗洛伊·瓦什本成為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在心理學。在許多女性被禁止在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主要大學學習的時期,鐵欽納監督了比那個時期任何其他男性心理學家更多女性的博士研究。

除了作為傑出和備受喜愛的教授的職業生涯,鐵欽納還擔任過幾個著名期刊的編輯,包括Mind,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和美國心理學雜誌。他還出版了幾本批判心理學文章,包括心理學概論(1897年),心理學入門(1898年)和他的四卷實驗心理學(1901-1905)。

鐵欽納於1927年8月3日去世,隨著他的去世,結構主義思想流派也大多消失了。


參考資料

  • Verywellmind.com [1]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