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蒙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YH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1: 行 1:
  北欧表现主义先驱者—— 蒙克 (Edvard Munch ,1863 年12月12日 —1944 年1月23日 ),又译名为'''孟克''', 挪威表 義畫 家和版 畫複製 匠。
+
[[File:爱德华·蒙克图片.jpg|缩略图|右|'''爱德华·蒙克 图片'''
  是一位风格独特 的挪威 籍著名大 画家。 他的童年 活几乎都笼罩在死亡与疾病的阴影 下,而这些可怕 经历,不仅在他的心灵上烙下深刻不灭的印象,也间接地变为创作绘画时的灵感素材,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绘画史上与众不同。
+
</br>中文名:爱德华· 蒙克  
 +
</br>外文名:Edvard Munch  
 +
</br>国  籍:挪威
 +
</br>出生地:挪威勒滕
 +
</br>出生日期:1863 年12月12日  
 +
</br>逝世日期:1944 年1月23日  
 +
</br>职  业:画家
 +
</br>毕业院校: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
 +
</br>信  仰:基督教
 +
</br>主要成就: 挪威表 义画 家和版 画复制 匠。  
 +
  伟大 的挪威画家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  
 +
</br>代表作品:《呐喊》《 舞》《卡尔约翰街 夜晚》
 +
</br>图片来源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741470102v6n0.html]]]
 +
 
 +
== '''简介''' ==
  
  作品:《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生命的饰带」组画
+
  北欧 现主义先驱者——''' 蒙克'''(Edvard Munch ,1863 年12月12日 —1944 年1月23日 ),又译名为'''孟克''', 挪威表 義畫 家和版 畫複製 匠。
中文名
 
爱德华· 蒙克  
 
外文名
 
Edvard Munch  
 
国    籍
 
挪威
 
出生地
 
挪威勒滕
 
出生日期
 
1863 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44 年1月23日  
 
职    业
 
画家
 
毕业院校
 
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
 
信    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挪威表 义画 家和版 画复制 匠。  
 
伟大的挪威画家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代表作品
 
《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人物
+
  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画家。他的童年 活几乎都笼罩在死亡与疾病的阴影之下,而这些可怕的经历,不仅在他的心灵上烙下深刻不灭的印象,也间接地变为创作绘画时的灵感素材,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绘画史上与众不同。
编辑
 
  
 +
代表作品:《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生命的饰带」组画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出生于[[ 挪威]] 雷登在奥斯陆长大。爱德华·蒙克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他一再告诉他们,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出生于挪威雷登在奥斯陆长大。爱德华·蒙克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他一再告诉他们,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
+
 
 
爱德华·蒙克沉思
 
 
1879年 ,爱德华·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
 
1879年 ,爱德华·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
 +
 
1880年,爱德华·蒙克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
 
1880年,爱德华·蒙克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
 +
 
1881年,爱德华·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和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
 
1881年,爱德华·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和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
 +
 
1885年,爱德华·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期印象派,然後是新艺术造型。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后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
 
1885年,爱德华·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期印象派,然後是新艺术造型。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后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
  
  
 +
'''中年经历'''
 +
[[File:呐喊.jpg|缩略图|左|'''《呐喊》'''
 +
</br>图片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139243014_354611]]]
 +
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和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此的相爱。
 +
1892年 爱德华·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爱德华·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后结束。在柏林,爱德华·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爱德华·蒙克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
  
 +
1893年12月,爱德华·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爱德华·蒙克出展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画所组成。这是他此后命名为“生命的饰带 以 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组画的起点。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爱德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
  
中年经历
 
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和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此的相爱。
 
1892年 爱德华·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爱德华·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后结束。在柏林,爱德华·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爱德华·蒙克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
 
1893年12月,爱德华·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爱德华·蒙克出展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画所组成。这是他此后命名为“生命的饰带 以 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组画的起点。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爱德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
 
 
1894年,“生命的饰带”加进了《焦躁》《灰烬》《圣母》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爱德华·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
 
1894年,“生命的饰带”加进了《焦躁》《灰烬》《圣母》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爱德华·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
  
 +
'''晚年经历'''
  
 +
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
1909年爱德华·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在纳粹统治期间,爱德华·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反纳粹主义的爱德华·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为他的第二祖国。
  
晚年经历
 
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1909年爱德华·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在纳粹统治期间,爱德华·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反纳粹主义的爱德华·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为他的第二祖国。
 
 
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与世长辞。他向奥斯陆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后来为纪念爱德华·蒙克,建造了爱德华·蒙克美术馆。
 
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与世长辞。他向奥斯陆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后来为纪念爱德华·蒙克,建造了爱德华·蒙克美术馆。
  
人物影响
+
== ''' 人物影响''' ==
编辑
 
 
 
 
 
 
 
  
历史发展
+
''' 历史发展'''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1] 
 
  
 +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
'''思想传播'''
  
 
思想传播
 
 
 爱德华·蒙克通过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爱德华·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爱德华·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
 
 爱德华·蒙克通过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爱德华·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爱德华·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
  
作品解读
+
== ''' 作品解读''' ==
爱德华·蒙克 《呐喊》
+
[[File: 《生命的舞蹈》.jpg|缩略图|右|''' 生命的舞蹈 '''
[[File: 呐喊.jpg|缩略图|右|《 呐喊 》图片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139243014_354611]]]
+
</br> 图片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139243014_354611]]]
 +
'''爱德华·蒙克 《呐喊》'''
  
 
 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与其说他边扭动着身体边呼喊,不如说是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呐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这声[呐喊]震撼了全世界,变成狂乱的彩色曲线,向他的周围滚滚而来……
 
 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与其说他边扭动着身体边呼喊,不如说是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呐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这声[呐喊]震撼了全世界,变成狂乱的彩色曲线,向他的周围滚滚而来……
 +
 
 在画面上方,绛红如血的天空中央,有画家潦草的笔迹“只有疯人才画得出”几个小字。那便是蒙克的呼喊,他始终认为自己过于敏感的神经是遗传所致,对他来说,是血缘诅咒导致自己变疯。
 
 在画面上方,绛红如血的天空中央,有画家潦草的笔迹“只有疯人才画得出”几个小字。那便是蒙克的呼喊,他始终认为自己过于敏感的神经是遗传所致,对他来说,是血缘诅咒导致自己变疯。
 +
 
 蒙克自小就失去母亲和姐姐,在他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于生命和性爱有着强烈的憧憬和深深的绝望。他始终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保持怀疑的态度,在成为画家之后,仍竭力表现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绝望。
 
 蒙克自小就失去母亲和姐姐,在他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于生命和性爱有着强烈的憧憬和深深的绝望。他始终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保持怀疑的态度,在成为画家之后,仍竭力表现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绝望。
在《呐喊》这幅画之中,蒙克以他在某一天傍晚所看到的红色低云笼罩的景象,以及回响于心灵深处的恐惧“呐喊”,描绘出他对生活的恐惧以及不安的情绪。
 
  
  爱德华· 蒙克, 舞蹈》,1899—1900
+
  在《[[呐喊]]》这幅画之中, 蒙克 以他在某一天傍晚所看到的红色低云笼罩的景象,以及回响于心灵深处的恐惧“呐喊” 描绘出他对 恐惧以及不安 情绪<ref name="陈瑞林尹彤云2005">{{cite book|author1=陈瑞林|author2=尹彤云|title=外国 形艺术简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VGAFKf1GpUC&pg=PA173|year=2005|publisher=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7-302-10684-5|pages=173–}}</ref>。
[[File:《生命 舞蹈》.jpg| 缩略图| | 《生命的舞蹈》 片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139243014_354611]]]
+
 
 +
爱德华·蒙克,《[[生命的舞蹈]]
  
 
 《生命之舞》可以说是蒙克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油画“人生壁画”之大成。夏至的节日里,人们在海边聚会。
 
 《生命之舞》可以说是蒙克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油画“人生壁画”之大成。夏至的节日里,人们在海边聚会。
 +
 
 画面前方三个女性,一个是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处女,她正因期待恋爱而感到兴奋,另一个是沉溺于恋爱的红衣妓女,最后是为恋爱而憔悴的黑衣妓女。在她们的后面,是沉溺于肉欲、疯狂舞蹈的男女。
 
 画面前方三个女性,一个是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处女,她正因期待恋爱而感到兴奋,另一个是沉溺于恋爱的红衣妓女,最后是为恋爱而憔悴的黑衣妓女。在她们的后面,是沉溺于肉欲、疯狂舞蹈的男女。
 蒙克在《生命之舞》这幅油画里表现圣女、娼妇、同时又是不幸的献身者的女人。在油画《生命之舞》中,蒙克把一个女人的恋爱变化集中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中
+
 
 +
 蒙克在《[[ 生命之舞]] 》这幅油画里表现圣女、娼妇、同时又是不幸的献身者的女人。在油画《生命之舞》中,蒙克把一个女人的恋爱变化集中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中
 +
 
 +
==參考資料==
 +
[[Category:挪威人]][[Category:画家]]

於 2019年11月18日 (一) 14:50 的最新修訂

愛德華·蒙克 圖片
中文名:愛德華·蒙克
外文名:Edvard Munch
國 籍:挪威
出生地:挪威勒滕
出生日期:1863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1944年1月23日
職 業:畫家
畢業院校:奧斯陸皇家藝術和設計學院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 偉大的挪威畫家 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代表作品:《吶喊》《生命之舞》《卡爾約翰街的夜晚》
圖片來源網址:[1]

簡介

北歐表現主義先驅者——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又譯名為孟克,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

是一位風格獨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畫家。他的童年生活幾乎都籠罩在死亡與疾病的陰影之下,而這些可怕的經歷,不僅在他的心靈上烙下深刻不滅的印象,也間接地變為創作繪畫時的靈感素材,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繪畫史上與眾不同。

代表作品:《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生命的飾帶」組畫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63年12月12日,愛德華·蒙克出生於挪威雷登在奧斯陸長大。愛德華·蒙克的父親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們灌輸了對地獄的根深蒂固的恐懼,他一再告訴他們, 如果他們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們就會註定被投入地獄,沒有任何寬恕的機會。

1879年 ,愛德華·蒙克為成為一名工程師而進工學院念書受印象主義畫風的影響,然而,頻繁的患病中斷了他的學業。

1880年,愛德華·蒙克為了成為一名畫家而離開工學院。

1881年,愛德華·蒙克考進了奧斯陸皇家藝術和設計學院,他的老師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爾頓和自然主義畫家克里斯蒂安·克羅格。

1885年,愛德華·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開始顯示出法國畫家的影響;一開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後期印象派,然後是新藝術造型。愛德華·蒙克的繪畫儘管風格上是後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題上卻是象徵派的,愛德華·蒙克的繪畫內容在於刻畫內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現實。


中年經歷

《吶喊》
圖片來源網址:[2]

1889年改用傳統的畫法創作《病孩》和變體畫《春》,從而獲得獎學金去法國留學,從師L.博納。在法國,他在研究印象主義畫法的基礎上,轉而對後印象主義和納比派發生興趣。他發現線條和色彩有強烈的表現力,試圖用它們畫出活生生的人們,他們的呼吸、感覺、受苦受難並彼此的相愛。 1892年 愛德華·蒙克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聯盟在11月份舉行的畫展。愛德華·蒙克的繪畫成了苦澀的爭論對象,畫展在一星期後結束。在柏林,愛德華·蒙克成了一個國際圈子裡的一員,裡面有作家、藝術家和評論家,包括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和瑞典戲劇家奧古斯特·史特林堡。愛德華·蒙克為易卜生的幾個劇本設計了布景。

1893年12月,愛德華·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開畫展。和其它作品一起,愛德華·蒙克出展了題為「愛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畫所組成。這是他此後命名為「生命的飾帶 以 生命、愛情和死亡的詩」組畫的起點。它包括深深地沉浸於大氣的主題《風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題有揭示愛的陰暗面的,比如《玫瑰與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則以死亡為主題,基於愛德華·蒙克對姐姐蘇菲之死的回憶。

1894年,「生命的飾帶」加進了《焦躁》《灰燼》《聖母》和《女人三階段》作品集。在世紀之交之際,愛德華·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

晚年經歷

1908年秋,他的焦慮變得深刻並在丹尼爾·賈可布遜博士的診所住院接受治療。醫院裡施行的休克療法改變了他的個性。

1909年愛德華·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現出對大自然的興趣,他的作品變得更富於色彩,減少了悲觀的成分。在納粹統治期間,愛德華·蒙克的作品被貼上了「頹廢藝術」的標籤,從德國的各個美術館撤了下來。反納粹主義的愛德華·蒙克來說是很傷心的,因為他把德國看作為他的第二祖國。

1944年1月23日,愛德華·蒙克於奧斯陸附近的艾可利與世長辭。他向奧斯陸捐贈了1000幅油畫,15400張版畫,4500件素描和水彩畫,還有6件雕刻作品。後來為紀念愛德華·蒙克,建造了愛德華·蒙克美術館。

人物影響

歷史發展

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他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因此,他的創作有「心靈的現實主義」的稱號。由於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很快被封閉,但對德國青年畫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動了表現主義運動的產生。

思想傳播

愛德華·蒙克通過主題來表現他切身經歷的對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着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這些畫具有永恆的震懾心靈的力量。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還可以看見那個「世紀末」的景象,那種迷途的欲望深淵和無法逃脫的死亡陰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無奈交織在一起。愛德華·蒙克作品的驚人表現力量來自於對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不加掩飾的忠實表達,愛德華·蒙克的畫是用整個心靈來創作的。

作品解讀

《生命的舞蹈》
圖片來源網址:[3]

愛德華·蒙克 《吶喊》

在畫面最前面是骷髏又像是幽靈的人,就是畫家蒙克自己。與其說他邊扭動着身體邊呼喊,不如說是他自己被[貫穿大自然的吶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聲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這聲[吶喊]震撼了全世界,變成狂亂的彩色曲線,向他的周圍滾滾而來……

在畫面上方,絳紅如血的天空中央,有畫家潦草的筆跡「只有瘋人才畫得出」幾個小字。那便是蒙克的呼喊,他始終認為自己過于敏感的神經是遺傳所致,對他來說,是血緣詛咒導致自己變瘋。

蒙克自小就失去母親和姐姐,在他的靈魂深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對於生命和性愛有着強烈的憧憬和深深的絕望。他始終對自己「存在」的意義保持懷疑的態度,在成為畫家之後,仍竭力表現這種內心的不安和絕望。

在《吶喊》這幅畫之中,蒙克以他在某一天傍晚所看到的紅色低雲籠罩的景象,以及迴響於心靈深處的恐懼「吶喊」,描繪出他對生活的恐懼以及不安的情緒[1]

愛德華·蒙克,《生命的舞蹈

《生命之舞》可以說是蒙克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油畫「人生壁畫」之大成。夏至的節日裡,人們在海邊聚會。

畫面前方三個女性,一個是是穿着白色衣服的處女,她正因期待戀愛而感到興奮,另一個是沉溺於戀愛的紅衣妓女,最後是為戀愛而憔悴的黑衣妓女。在她們的後面,是沉溺於肉慾、瘋狂舞蹈的男女。

蒙克在《生命之舞》這幅油畫裡表現聖女、娼婦、同時又是不幸的獻身者的女人。在油畫《生命之舞》中,蒙克把一個女人的戀愛變化集中表現在同一幅畫面中

參考資料

  1. 陳瑞林; 尹彤雲. 外國圖形藝術簡史.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173–. ISBN 978-7-302-10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