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意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意志

意志( will ),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行动表现出来。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意志 [1]

拼音:yì zhì

基本解释:

人有意识、决定达到某种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2]

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其主要特征: (1) 明确的目的性,即意志行动总是自觉确定和执行目的行动。(2) 与克服困难直接相联系,即只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实现预定的目的。(3)直接支配人的行动,即意志主要是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行动。它对行动的调节既可表现为发动和进行某些动作或行为,也可表现为制止和消除某些动作或行为。

引证解释

T01a3e4a597cd1cb7f4.jpg

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商君书·定分》:"夫微妙意志之言,上知之所难也。"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既性暗善忘,又少文,意志不专,所识者甚薄,亦不免惑。" 明《杀狗记·断明杀狗》:"被告的没理会,告状的失了意志。" 杨朔《潼关之夜》:"她的革命意志虽然坚强,但她的心始终有血有肉。"

基本含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盲目的冲动或一些习惯动作都不含有或很少有意志的成分。意志: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意志,即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心理现象。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指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确定达到该目的的方法。执行阶段即克服困难,坚定地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意志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与预定目的相符的行动以及抑制与预定目的矛盾的愿望和行动两方面。

人的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通常总是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先在头脑里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选择方法,组织行动,施加影响于客观现实,最后达到目的。例如同学们进高等师范院校学习,立志从事教育事业,这首先要确定行动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顽强地刻苦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这些行动过程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还以此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这样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T011385ee22c6ecfa12.jpg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大辞典》155页中认为:"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生活工作中常常如决策、计划、实施乃至娱乐消遣行为等,都需要程度不同的意志过程的参与,但并不代表这一切都需要"克服困难",或者说有一种困难的感觉。进一步说,如果有这种困难为难的感觉才算是心理上的意志过程,恰恰等于说当人感觉力所难及时或者人不愿出力时人才会有意志过程,而这恰恰是与意志心理过程的事实存在状况不符。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在人主动地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状态)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等方面的控制调节作用。

人的行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机决定的,这些动机是为了保证生存和满足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或社会有某种需要时,就会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从而进一步有意识地确定追求的目的,拟定达到目的的计划,并做出行动。这种行动始终是由意识调节支配的,是自觉的、指向于一定目的并与努力克服达到目的所遇到的障碍相联系的。从产生动机到采取行动的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行动不同于生来具有的本能活动和缺乏意识控制的不随意行动,而是属于受意识发动和调节的高级活动。人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是有目的的随意行动,都是人类所特有的意志行动。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个相反的方面:一个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另一个是主体对客体的反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共同发展。价值关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过程,行为关系则反映了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过程。

行为关系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反映了主体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对客体施加反作用力,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值是行为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根本差异之所在。任何价值关系既需要进行消费,也需要进行生产,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如果没有价值生产,价值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价值消费,价值关系就会将变得毫无意义。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价值生产,使实践活动具有价值增值的特征,行为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价值关系,它是一种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价值关系。

OYYBAFapqr6Ad6JQAAB4UWuJVu8833 b.jpg

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

二是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 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 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没有"认知"的评价就是一种盲目的评价,没有"认知"的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意志;没有"评价"的认知就是一种麻木的认知,没有"评价"的意志就是一种无聊的意志;没有"意志"的认知就是一种空洞的认知,没有"意志"的评价就是一种空洞的评价。

两个方面

T016f29ecfa924eb006.jpg

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两个方面。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意志既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还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尤其要考虑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能力,它是一种非中性的而且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认知情感与意志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知、情、意(即认知、情感与意志)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

1.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2.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认知一般是以抽象的、精确的、逻辑推理的形式出现,情感一般是以直观的、模糊的、非逻辑的形式出现,意志一般是以潜意识的、随意的、能动的形式出现;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没有客观依据而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失去公正性而变成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把情感与意志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成了空洞的情感;如果把情感与意志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成了糊涂的情感。

T011f5b57aac5f37f8f.jpg

3.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价值关系,行为关系也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意志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品质特性

有些人决策判断优柔寡断,工作计划杂乱无章,行为举止简单粗暴,情绪爆发难以自控,生活作风贪图享受,工作业绩不思进取,这些既不完全是认知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意志方面的问题。意志是一种特殊的、针对行为活动方面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使人类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意志的品质特性就是意志在对人的行为驱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特性,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行为价值关系变化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人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层次性、强度性、外在稳定、内在稳定性、效能性、细致性等。

运行程序

意志是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主体根据各种行为的价值收益率的多少(即行为价值率高差的大小)来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自身的行为活动,使主体能够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B102627aac73.jpg

意志活动的运行程序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价值目标的确立。人在某一时期内通常会有若干价值需要,并在大脑中会形成相应的主观欲望,这些欲望的满足具体表现为某一种价值事物(如食物、金钱、地位或爱情)的获取或价值目标的实现,其生理机制是:某一种价值目标(或价值需要的目标物)在大脑皮层中所对应的兴奋灶得到锁定和激发。

2.整体规划的设计。人能够针对已经确定的价值目标,设计出一个整体规划,并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安排。由于任何一个价值目标必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复杂行为来实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行为,这一系列的复杂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复杂行为,因此整体规划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超复杂行为的设计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复杂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比较并选择出最大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某一种价值目标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从而使各个复杂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作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整体规划。

3.实施细则的制定。整体规划确定以后,对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就需要进行具体安排,这就是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构成超复杂行为的每一个具体的复杂行为,通常需要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来协调完成,因此实施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每一个复杂行为的设计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具有最大价值率的复杂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按照整体规划,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所对应的某种复杂行为,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简单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从而使各个简单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作为实现整体规划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环节工作的实施细则。

4.具体行为的落实。实施细则确定以后,对于每一个具体行为需要进行落实。对于构成复杂行为的每一个具体的简单行为,通常需要多个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或一级条件反射)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来协调完成,因此具体动作的落实过程实际上就是每一个简单行为的设计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本能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具有最大价值率的简单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按照实施细则,每一个简单行为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本能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简单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简单行为作为实现实施细则的具体动作。

T0136acf926b1e86082.png

5.意志动力特性的修正。人对于每个自身的行为动作(超复杂行为、复杂行为、简单行为和本能行为)都有一个意志,由于意志是人对其行为价值率高差的一种主观估计,因此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差,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以复杂行为的修正为例,意志的修正程序是:人在实施某个复杂行为之前,总会对相关的所有简单行为的价值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复杂行为的价值率产生一个预测值,与人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后,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实施这个复杂行为的意志。在完成这个复杂行为后,人又会对其价值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对照,如果存在明显的误差,就会对其中一个或多个简单行为价值率的预测值或意志进行修正,修正的优先顺序是:先修正相对不熟悉的、新出现的或相对不明确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低价值层次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低层次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使用规模较大的简单行为的意志。

意志素质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智力商数以外,只存在一个生命科学参照元素:情绪商数(即情商EQ),情绪商数往往比智力商数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婚姻、事业及人际关系的成败。事实上,除了"智商"和"情商"外,还存在第三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科学参照元素,这就是"意商",它既不同于智商,也不同于情商。人的全部认识活动可分解为知、情、意三种相对独立的心理活动,人的综合心理素质也相应地分解为三种相对独立的心理素质:认知素质(或智力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它们分别用以反映人对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的认识能力。

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人的意志素质可采用"意商"参量来描述,其大小取决于人的意志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的比值。意商较高的人能够准确地、严格地控制自己各种活动的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发生频率或概率、牵涉范围、作用对象等,并准确地估算、全面地掌握、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而正确而果断地做出相应的行为决策,并有效地实施它。他既能顽强奋斗又能急流勇退,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创造性又有继承性;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犯重复性错误;他善于中庸之道,既不犯左倾冒进的错误,也不犯右倾保守的错误;他能够保持其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为人处世上做到不亢不卑、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信守诺言;他办事利索、决策果断,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心胸宽阔、严于律已,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等等。

数学模型

P4YBAFsq-GOARoG AACp8dGFONs151 n.jpg

1.意志的客观目的。意志的哲学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意志与行为价值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可以说,人的意志活动的逻辑过程与一般情感活动的逻辑过程基本上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反映的对象不同,一般情感活动所反映的对象是一般事物的价值关系,而意志活动所反映的对象是主体自身行为的价值关系。人的任何行为一方面能够获取一定的价值收益,另一方面需要耗费一定的价值代价,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收益与价值代价之比,就是该行为的价值率。根据"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某一行为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该行为的作用规模(或发生频率);相反,当某一行为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该行为的作用规模(或发生频率)。与情感的客观目的相同,意志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主体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即行为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人在意志的引导下,可以对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价值率高差较大的行为将会不断地加强,价值率高差较小的行为将会不断地削弱。

2.意志的数学定义。由于行为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于该行为的基本态度与取向,决定着人对该行为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因而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观意识--意志。为此,做出如下定义:

意志:人对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P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定义为人对该行为的意志。

人的行为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自身所有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志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意志系统,并可采用一定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描述和运算。

意志矢量:人对于自身所有行为的意志所组成的数学矢量(或数学矩阵),称为意志矢量(或意志矩阵)。

有些抽象行为本身是由多个具体行为所组成,则抽象行为的意志可用多个具体行为的意志所组成的意志矢量来描述。如果多个具体行为又是由若干更具体的行为所组成,则多个具体行为的意志可分别用若干更具体行为的意志所组成的意志矢量来描述,这时,抽象行为的意志可用一个二维的意志矩阵来描述。

同理,可以定义n维意志矩阵。

意志的并集运算:当某一母集行为是众多子集行为的并集时,人对于母集行为的意志可由各子集行为的意志的并集运算而得,从而构成并集意志。

598790c9N4f1975f5.jpg

意志的交集运算:当某一母集行为是众多子集行为的交集时,人对于母集行为的意志可由各子集行为的意志的交集运算而得,从而构成交集意志。

意志的合成运算:集体对于某一行为的意志强度可由各成员的意志强度合成运算而得,从而构成该行为的合成意志。

三大定律

意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同样遵循情感强度三大定律,即:

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即意志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意志的强度与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即意志强度边际效应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活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意志强度第三定律(即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现负指数下降。

人的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越大,根据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它所产生的意志强度越大,人就会越经常地、大规模地发展这一行为活动;同时,根据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其价值率就会逐渐下降并趋近于人的中值价值率,它所产生的意志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最终消失,从而体现出意志强度第三定律。

逻辑关系

知、情、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

1.从哲学范畴来看: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包含在广义认知的范畴之内;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包含在广义情感的范畴之内。

T0177a084c2496d3daa.jpg

2.从生理机制来看:认知是一般事物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周围其它神经组织(不含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之间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情感是价值事物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意志是行为活动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

3.从发生顺序来看:首先产生认知,再出现情感,最后形成意志。如果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情感;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情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志。

4.从功能控制来看:意志控制着情感,情感又控制着认知。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不是对情感的否定和压抑,而是对情感的综合运用和统筹兼顾,使人不至于在各种情感上顾此失彼或轻重失衡;同样,情感对认知的控制不是对认知的否定和压抑,而是对认知的协调和组织,使认知不至于盲目而忙乱。

5.从进化时序来看:情感从认知进化而来,意志又从情感进化而来。情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是从一般的认知中分离出来的;意志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从一般的情感中分离出来的。

6.从功能基础来看:认知为情感提供功能基础,情感又为意志提供功能基础。如果没有认知功能,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情感;如果没有情感功能,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志。

7.从价值目的性来看:情感使认知具有了目的性,使认知能够按照人的价值需要进行发展;意志又使情感具有了目的性,使情感能够按照人的价值需要进行发展。如果没有情感的引导,人的认知活动就是漫无边际,人就会遇到什么就认识什么;没有意志的引导,人的情感活动也是盲目的、受本能控制的,人就会见利忘义、见异思迁、低级趣味。

意志过程

说明

意志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

T01ae32e14f7b37a006.jpg

决定阶段

意志的决定阶段,也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要解决动机斗争的问题,然后是确定行动的目的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方法。任何意志行动都与一定的动机相联系,而动机又与需要相关。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愿望、意图、信念和理想等等,它们都是意志行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性质和方向。

在采取决定之前,一般都有动机斗争。由于人的思想、愿望的复杂性,常会同时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动机。因而必须有所选择,即进行动机斗争,以放弃一些次要的,对他当前没有多大意义的动机。而选择一个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一个人究竟对动机作何种选择,这往往会反映出他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以及他如何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行动目的明确后就可以进一步选定达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拟定行动的计划了。至于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是否合理、确定的行动计划是否切实可行,这又与意志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有关了。

执行阶段

指将行动计划付诸实现的过程。在执行阶段中,意志的品质表现为坚定地执行所定的行动计划。努力克服主观上和客观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果在执行原定计划时遇到障碍就半途而废,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意志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随着言语和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表现,它是社会的产物。新生儿没有意志,但随着逐步掌握言语、产生自我意识和出现主观愿望,就会开始出现意志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活动的基础。言语具有抽象和概括的作用。人能运用言语提取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各种动机和需要,确定行动目的和拟定行动计划,进行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意志以认识为基础,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人只有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与关系,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有意识地根据客观规律确定行动的目的,进行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自由,是以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为前提,而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意志过程与人的情感密切联系着。高尚的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而消极的情感往往成为意志的阻力。

1123 20110824161922228200 1.jpg

意志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人的意志由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才能既发动符合于目的的某些行动,又能制止不符合目的某些行动。意志行动效应的大小,是以人的 目的水平的高低和社会价值为转移的。目的越高尚、越远大、越有社会价值,意志表现水平就越高。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是以困难的 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来衡量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人的行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有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两种。不随意动作是指无预定目的的动作,随意动作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受意识指引的动作。有了随意动作,人们就可以根据目的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实现预定的目的。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训练过程

从小事开始锻炼自己的意志

培养意志应该从小事做起,不要以为是小事就不屑注意,恰恰是小事能反映一个人的意志,高尔基曾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刚强有力!"中学生处于掌握知识阶段,对于身边的小事,要善于用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如以注意卫生为例,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投杂物,便后冲水等。生活中的小事俯拾皆是,反观自身的弱点、缺点,坚持去克服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运用学习来提高意志力

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学习需要意志力,而学习也是锻炼意志力的方式。给自己立好一个目标,坚持学习,持之以恒,使自己的意志得到提高。

T01c48c64892e3de12a.jpg

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而又力所能及的任务

任务过于简单,过于容易,激不起克服困难的力量,没有锻炼意志的价值;而过于困难,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成功,则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样锻炼不了意志。为了培养锻炼意志,应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而又有一定的难度的任务。例如,数学较差的学生,应该将目标定在70分以上;基础较好的,则应该向85分以上看齐。所以,确定恰当的目标,进行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就可以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锻炼意志品质的好方法,如长跑,如果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跑下来的,爬山、游泳、足球、俯卧撑、跳绳、篮球、围棋等等,都对培养人的意志力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自身意志品质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锻炼方法

不同的人意志品质有不同的特点,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意志特点设计相应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有的人对待苦累繁杂的工作都能坚持完成,但如果有病要去打针,却怕得很,常不能遵医嘱,完成打针疗程。有不少人吃苦耐劳,能任劳却不能任怨,受不得气。有的人在学习上能孜孜不倦,刻苦努力,但对生活上许多细节,却缺乏耐心。所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应设计相应的锻炼方法,克服自身弱点,成为意志品质坚强的人。

借助集体生活来提高意志力

集体活动多,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如集体去登山、野炊,可以使体力弱的同学得到平时锻炼不到的效果,如集体参加一场球赛等。集体的力量可以使一个人的意志力提高更快,集体的力量可以使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强者。

T0170331a4ed29dbcb2.jpg

意志的作用

1.意志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深入

意志是在人的认识和情感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同时,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意志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在认识活动中,有意注意的维持、知觉的合理组织、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展开等,都需要人的意志努力和意志行动。同时,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恒心等能促进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2.意志调节着人的情绪、情感

首先,情绪、情感影响着意志行为。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意志行动的动力,消极的情感是意志行为的阻力。其次,意志对情绪、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与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是情绪服从理智,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相反,意志薄弱者则易成为情绪的俘虏,使意志行动不能持之以恒。

3.意志对人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意志的品质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

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

T01572ed81444c3b1ae.jpg

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于优柔寡断相反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

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包含三层含义,即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2.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情景就是使目标不能实现的各种阻碍和干扰的因素,概括起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

主观因素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

3.挫折的反应:个体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在三方面,即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和个性的变化

情绪性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特定的行为反应,如冷漠、退化、固执等

T01a0975fdef960c324.jpg

理智性反应--意志行动的表现,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朝向目标

个性的变化--持续或重大的挫折甚至能使挫折反应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和个性特点,影响个性的形成发展

4.挫折的承受力:能否经受得起挫折不仅决定于个体经受挫折时的心态,对挫折的认识、评价和理解,还取决于个体对待挫折的

态度以及对付挫折的行为方法,集中重要的增强挫折承受力因素如下:

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改善挫折情景--用智谋预防、改变、消除或逃避挫折情境

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失败和挫折中的教训

调节抱负水平--要使个体生活中产生成就感又不受挫折,就提出适合自己能力的有挑战的标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意志的培养

72A888piCRqp.jpg-0.jpg

1.形成积极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念

2.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的

3.培养深厚坚定的情感

4.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5.发挥榜样的作用

6.加强自我锻炼

7.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意志锻炼

调节作用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人的行为的方向性,调节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认识行动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为达到预定目的的行为。

抑制表现为制止和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

当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时,意志的力量体现在控制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理智.

T01d13fe7957b5cb089.jpg

行动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

一般包含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标、选择行动方法、作出行动决策等环节。

执行决定阶段

既要坚持预定目标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又要制止那些不利于目标达成的行动。

第二章:哲学名人对意志的定义叔本华论意志

意志-一切活动的根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每个人只要闭目静思,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的。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洞同在,最后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相互关系

意志与认识、情感活动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客观世界与社会实践是意志力量的源泉,认知过程是情感和意志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知过程,就不会产生情感和意志过程。

T018dd223450305525e.jpg

情感对认知和意志过程有增力或减力的重要影响作用--既可能是认知和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能是其阻力。

反过来,意志对认知和情感过程有调节作用。第二信号系统的过程中,意志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者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构成了统一的心理过程。

名人名言

①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会臣服。--泰戈尔

②人们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穆泰耐比

③意志与智慧两者是一个相同的东西。--斯宾诺莎

④伟大的人做事绝不半途而废。--维兰花

⑤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克雷洛夫

⑥意志引人入坦途,悲伤陷人于迷津--埃·斯宾塞

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⑧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⑨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周海中

T01ab0e139224481dee.jpg

⑩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圣经神学

意志(Will)

--信息来源:《圣经神学词典》

按着神形象造的人,带着可畏的责任与荣耀,包括有能力作出具有意义之道德选择(创一26-27,二16-17)。藉着恩典,受造的人类有自由去使用意志,作道德选择,而这正是圣经所指出,人与其他受造物的分别。神的主权以彻底个人化的方法来深化;在创造的高峰,神造人,使他们拥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顺从或不顺从,爱或不爱。真正的主权是不专制、不强迫的;它容许人有别的意愿。

人堕落以后,意志被误用了。人类建造那亵渎神的巴别塔,反映目中无神的态度(创十一1-9)。救赎故事的基础,在于神为人类提供机会,使他们与他重建那在伊甸园失去的圆满关系,尽管伊甸园的事件已经产生根本的影响。难怪与神重建关系包括了一系列的道德抉择。

人类犯罪,主要是由于人单凭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去选择善恶(创三5、22)。信心和信靠会在意图的层次上受到根本的考验(创十七1;比较二十5-6)。在某方面,意图是希伯来字aba的基本意义。有趣的是,这个关乎按意愿来作决定的用词,常以否定的形式出现──"不肯"(出十27;赛一19-20)。这字词与动词"听"的关系,显出"聆听"后一种最初的直觉和理解的能力,其意义往往是对一些事或人做出决定性的行动(结三7)。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吩咐我们要爱神(申六5)。真爱是不能勉强的。以色列人要对神独特的本性作出回应,而爱神的呼吁是假设人可以选择。西方思想很快就进而把人分成不同部分──心、灵魂,和力量──来讨论。但在古代近东,人被看成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这样,他必定是全心全人地选择耶和华作为唯一真实的主。人若按自由意志去选择爱神(申三十15-20;比较书二十三11,二十四14),他身上的器官(心)、他意志的方向(灵魂),以及他献身的完全(力量),就有真正的意义。

T01fd1f4e6cb94ef33e.jpg

按着圣经来说,心主要指一个人内在的本质,包括意志、思想和感情。抉择就是心的决定(代下十一16,十二14;伯三十四14)。意图显然是与道德的责任结合。在一个人作出行动之前善与恶,已经在他的心里出现(创六5;诗七十八8)。因此,人在重新得着平安之前,必须对付背逆、硬心,和抗拒履行圣约义务的心;人首先要有内在的转变。这在大卫祈求"专心、一心"敬畏和称赞神的祷告里(诗八十六11-12)清楚可见。要强调的是,在基础上,神的旨意与人的意愿实际上是不能划分的。能否继续自愿地服侍和奉献,是在于神恩典的作为。

耶和华甘心乐意拣选以色列人作他的子民(撒上十二22),以色列人却往往误用自由意志来回应神(尼九17;何五11;亚七11-12)。神子民对神的恩典作出回应,尝试全心守律法的时候,神与子民的关系就得以恢复。神若渴望和喜悦甘心的奉献(出三十五29;利二十三18),这关系就得以修复。以色列明白甚么能带来真正的快乐(诗五十一15-17),这证明无论神或以色列都可自由地改变主意。乐意的心是神所喜悦的(玛一8、13)。

我们尝试评估旧约的见证时,会发现焦点在于神的旨意。当人慎重地选择时,就反映了神的形象。对圣约的忠心和委身在于彼此的意愿和选择去爱,纵然在以色列的情况中,其中一方永远是在上的(申七7-9)。

新约不过把旧约对人类有选择自由的概念深化。新约断言神有至高无上的旨意,而人在神指引之下,能做出决定,这份神所恩赐的礼物一直都是完整的。

19f0000605ee9589f047.jpg

新约有两群主要的字眼:(1)出于内心的意向或决定,由灵所引导的意图,和经过深思熟虑、由意志所作出的自由决定(boulemai);(2)欲望、愿望,或意愿,以及意志或意图。这两个字群在上述所有旧约的概念里交替地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出现次数远超过boulomai(前者是207次,后者37次)。与神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由决定,在整本新约里都有出现。约瑟"不愿意"明明地羞辱马利亚,因此他仔细考虑,"想"把她休了;经文所谈及的都是人类意志力的行使,这突显了圣经的传统思想,就是虽然神知晓万事,但他决不专制独裁地强加在人类的意志上(路七30:"废弃了神的旨意";林前四5)。神的旨意或意愿是完全的,但他的广阔伟大,在有需要的时候,足以吸纳和包容人的意愿(徒二23)。

耶稣在顺服神的旨意上,正如他的生活各方面,是我们的最佳榜样;他完全顺服神的旨意,但在过程中却没有消减个人的选择。在约翰福音和路加福音里,意志的使用不单有基督论方面的含义,也对人类有良好启示。我们若能对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作出正确的解释,就不会误以为神未得救主同意就预定所有事情(路二十二42)。耶稣祷告说:"父啊,你若愿意……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此处揭示了关乎人类意志的重要启示。圣经向人启示神的旨意,主要是他要拯救人的意愿。神呼吁人对他这个心意和预备作出回应。当人愿意选择神的旨意,放下自己的意愿时,十字架的模式就被彰显。若神的旨意主要是关乎救赎的工作,那旨意必须也成为信徒主要的意向和目的。承担神旨意所产生的冲击,必从信徒所作的各种伦理道德抉择中显明出来(太二十二37;可十二30;腓二13;来十三2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