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35a85edf8db1cb13db7e0cb1d554564e92584b78.jpg

慧约(又作惠约)(452~535),东阳乌伤竹山里(今义乌市夏演乡)人,俗姓楼(或娄),名灵璨,字德素,生于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智者寺开山祖师,南朝梁武帝的国师。

简介

据史书记载,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四月初八,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华光殿设无遮大会,修八关斋,受菩萨戒。当天,僧俗云集,有十万多人,香花伎乐,佛事盛况空前,慧约法师书写“愿皇成佛”四字而导。受戒完毕,梁武帝向慧约法师执弟子礼,并排而坐,嘱臣下尊称法师为智者([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六)。7年后(公元526年),梁武帝在慧约的老家金华山——那时叫长山——敕建智者寺。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慧约圆寂,享年84岁。

史籍

释慧约。字德素。姓娄氏。东阳乌伤人也。祖世为东南仕族。有占其茔墓者云。后世当有苦行得道者为帝王师焉。母留氏梦长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见紫光绕身。因而有孕。便觉精神爽发思理明悟。及载诞之日。光香充满身白如雪。俗因名为灵粲。儿童时聚沙为佛塔。垒石为高座。七岁便求入学。即诵孝经论语。乃至史传披文见意。宅南有果园邻童竞采常以为患。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乡土以蚕桑为业。常怀悲恻。由是不服缣纩。季父喜畋腊化终不改。常叹曰。飞走之类去人甚远。好生恶死此情何别。乃绝膻腥。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梦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谓曰。汝终日杀生。菩萨教化又不能止。捉来就死。惊觉汗流。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约复至常所猎处。见麋鹿数十头腾倚随船。若有愧谢者所居。僻左不尝见寺忽值。一僧访以至教彼乃。举手东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仍。不见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游于剡遍礼。塔庙肆意。山川远会。素心多究。经典宋泰。始四年于上虞东山寺辞亲剪落时年。十七事南。林寺沙门慧静。随静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养年逾一纪。及静之亡。尽心丧之。礼服阕之。后却粒岩栖饵以松术。蠲疾延年深有成益。齐太宰文简公褚渊。尝请讲净名胜鬘。渊遇疾昼寝。见梵僧云。菩萨当至。寻有道人来者是也。俄而约造焉。遂豁然病愈。即请受五戒。齐给事中娄幼瑜少有学术。约之族祖也。每见辄起为礼。或问。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曰。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岂老夫致敬而已。时人未喻此旨。惟王文宪深以为然。后还都又住草堂。少傅沈约。隆昌中外任携与同行在郡。惟以静漠自娱禅诵为乐。异香入室猛兽驯阶。常入金华山采结。或停赤松涧。有道士丁德静。于馆暴亡。传云。山精所毙。乃要大治祭酒居之。妖犹充斥。长山令徐伯超立议请约移居。曾未浃旬而神魅弭息。后昼卧见二青衣女子从涧水出。礼悔云。夙障深重。堕此水精。昼夜烦恼。即授以归戒。自尔灾怪永绝。天监十八年已亥四月八日。天子发弘誓心受菩萨戒。乃幸等觉殿。皇储已下爰至道俗士庶。咸希度脱。弟子著录者凡四万八千人。尝受戒时。有一干鹊历阶而升。状若餐受。至说戒毕然后飞腾。又尝述戒有二孔雀。驱斥不去。敕乃听上。徐行至坛俯颈听法。上曰。此鸟必欲灭度别受余果。矜其至诚更为说法。无何二鸟同化。后静居闲室。忽有野媪赍书数卷置经案上。无言而出。并持异树自植于庭云。青庭树也。约曰。此书美也不俟看之。如其恶也亦不劳视。经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退。此树叶绿花红扶疏尚在。又感异鸟身赤尾长形如翡翠。相随栖息出入树间。大通四年梦见旧宅白壁朱门赫然壮丽。仍发愿造寺。诏乃号为本生焉。又敕改所居竹山里为智者里。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门外树枝曰。舆驾当来勿令妨路。人未之测。至九月六日现疾北首右胁而卧。神识恬愉了无痛恼。谓弟子曰。我梦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福报当讫。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俨参疾。答曰。今夜当去。至五更二唱。异香满室。左右肃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恒数。勤修念慧勿起乱想。言毕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十有四。六十三夏。初卧疾时。见一老公执锡来入。及迁化日诸僧咸卜寺之东岩。帝乃改葬独龙。抑其前见之叟则志公相迎者乎。又临终夜所乘青牛。忽然鸣吼泪下交流。至葬日敕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吼泪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坟鸣泪声甚哀惋。葬后三日欻然永逝。 [《神僧传》卷第四]

=慧=根

慧约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世族大家。八世祖楼峻是三国东吴散骑常侍。楼峻的儿子楼陟,任宣威将军。楼陟的儿子楼胤,任康乐县令。自楼胤的儿子楼丰,到灵璨的父亲,都任郡守属员。灵璨幼年喜欢用砖块叠成高高的法座,用沙石堆砌成佛塔的形状玩耍。7岁上学,始习《论语》、《孝经》等经典史籍。 灵璨的叔叔喜欢打猎,常常把捕获的野兽放在门前屠宰。邻里小朋友都爱在一旁围观,唯独灵璨总是躲开,不忍观看,也不肯吃野兽的肉。家里人向邻家取来鱼肉,说明鱼是水里养的,不是叔叔捕猎的,他同样不肯吃,还说:“水中岸上,痛苦是一样的。”后来,他见桑蚕作茧而死,便不肯再穿丝绸衣裳。 楼家向来祟仰黄老道学。灵璨8岁时,有一天,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上门讨水喝,灵璨高高兴兴地取水给他。和尚喝完水,手指东方对灵璨说:“你可以去剡中学习佛法。”灵璨不知剡中在什么地方,就进门把和尚的话告诉父母。父母惊奇,出门寻找和尚,已不见和尚的踪影。 小灵璨要去剡中求佛。父母说:“剡县离家很远,有200多里路。”因他年纪太小,不允许他出家。待到灵璨12岁,父母就送他去剡县寺院里学习佛法,并供给生活所需。灵璨在剡县六年,游遍各个寺院,苦读佛经,受到当地僧俗的敬重,称他为“少理妙达”的楼居士。 17岁时回家劝叔父不要再打猎,叔父毁掉猎具。据传,一次灵璨进县城,竟有十余头山鹿随行。

弘法

南朝末明帝泰始四年(468),灵璨在上虞县东山寺落发出家,拜惠静和尚为师,取法号慧约。 惠静法师是吴兴余杭人,俗姓邵,秣陵南林寺业法师高徒。他著有命源佛性论,是南朝刘宋间的名僧。惠静法师后来又携慧约去山阴天柱寺、梵居寺和西台寺。慧约随师求学,博览经书,深受师父赏识。惠静晚年对他说:“振兴佛教的重任,你不承担还有谁呢?”惠静死后,慧约回到天柱寺。他在那里潜心研究大品诸经,声名逐渐大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法师。 齐朝竟陵文宣王坐镇会稽时,慕慧约法师的名望,就请他到王府讲经。名僧智秀法师等见王爷对慧约特别敬重,心中不悦。王爷说:“你们不要因为他年轻就看轻他,他今天是法师,日后会成为佛门领袖的。” 齐朝中书侍郎周顒出任剡县县令时,常去拜见法师。周顒升官后,在南京钟山建造草堂寺,请慧约法师任住持,此寺又名山茨屈知寺。周顒高兴地说:“慧约来到山茨,草堂寺将名闻天下。” 齐朝太宰(一说司空)文简公褚渊曾请慧约法师去讲净名经和胜置经。有一次褚渊生病,正在午睡,梦见有位梵僧前来告诉他菩萨降临。醒来后不久,见了慧约,两人相对而坐,褚渊的病竟在不知不觉中好转。慧约受到褚家的敬重。褚渊当尚书令后,就请慧约法师住在他府中。 齐朝尚书左仆射琅琊王俭也崇信佛法。褚渊去世后,请慧约法师住到他的府中,听慧约讲法华大品。王俭改任丹阳尹,又带慧约法师同去丹阳。 齐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吴兴人,对法师非常敬重。齐隆昌元年(494),沈约出任东阳郡太守。恰逢慧约法师要回故乡为父母修坟,就一起乘船南行。到乌伤后,沈约赠送慧约法师许多钱财,帮助他修好祖坟,然后同游金华山。金华山道士丁德静刚被毒蛇咬死,长山县令徐伯超请慧约除妖,法师欣然住进道观。慧约法师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辟谷静修,只吃麻枣为生。后来沈约改任他职,慧约法师也就回到草堂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沈约因助梁武帝开国有功,升任尚书左仆射,就请慧约法师住进官府,历时11年,直到天监十一年(512)沈约改任丹阳尹后,他才回到草堂寺。 慧约法师长期与朝廷命官、帝王将相交往频繁,养在官府中数十年。因此有人议论:“既然出家为僧,为什么还以游朱门作贵宠为乐事?”慧约辩称:“贫道意乐便往,不知物议也。”

智者

梁武帝崇佛,常把慧约法师请进宫去,同他在后堂昼夜长谈。梁武帝提出进佛门受菩萨戒,选择高僧做师父,当时各地名僧云集京都,梁武帝独选慧约法师。 天监十八年(519)四月八日,梁武帝在华光(一说等觉)殿设无遮大会,修八关斋,受菩萨戒。当天,僧俗云集,有十万多人,香花伎乐,佛事盛况空前。慧约法师书写“愿皇成佛”四字而导。受戒完毕,梁武帝向慧约法师执弟子礼,然后并排坐,并要臣下尊称法师为智者。那时,在梁武帝的带动下,朝野士庶,举国臣民,都崇信佛教。 梁大中通四年(532),慧约法师梦见家乡旧宅全部变成朱门白壁。醒来感悟,应舍宅为寺。于是奏请皇上在故居置本生寺,意思是生我养我之地。梁武帝下记改竹山里为智者里。 大同元年(535)九月,法师生病躺在床上,梦见佛国四部大众,举着旗幡来迎接他,知道自己法缘已尽。又梦见一老翁披头散发,手执锡杖要见他。他知道,这位老翁就是著名的宝志和尚。九月十六日皇帝派舍人徐俨到寺探望。当晚,慧约法师入灭,享年84岁。 死后,皇帝和百官都来治丧。梁武帝下沼,葬法师于独龙山,与宝志和尚墓相邻。并在乌伤县本生寺内建墓、树碑,碑文由国子祭酒萧子云撰写。又在京都草堂寺树碑,碑文由度支使王筠撰写。 主要参考资料:《续高僧传》卷六,[唐]道宣著 

背景

慧约生于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与鲜卑人在北方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对峙。南朝各代的存在时间都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刘宋),最短的仅23年(萧齐),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从420年刘裕夺位建立宋朝开始到589年隋灭陈之战统一为止。 慧约出生时,这个“乱世”其实已经经历了二百余年的思想激荡——3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全面的变动:在政治上,统一了四百年的汉帝国开始分裂;在经济上,各地方的豪族大姓竞相发展大庄园,贫富越来越趋向两极化;在社会上,世袭的贵族阶层开始形成,下面有“客”、“门生”、“义附”、“部曲”各类的人依附在贵族的庇护之下,国家和法律(如赋、役)已经很难直接碰到他们;在文化方面,与大一统帝国相维系的儒教信仰也开始动摇了。(余英时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一个思想激荡的背景下,象教东来。魏晋以来中国大乱,佛教乘虚而入,不但征服了中国的上层思想界,而且也逐渐主宰了中国的民间文化,这个主宰在慧约所在的南朝梁武帝时代达到顶峰。在中国的皇帝队列中,梁武帝与佛教的渊源最为深远,其笃信佛教的结果是大兴丛林,以至于晚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其实,梁武帝统治下的南中国远不止四百八十寺,其麾下的部将郭祖深记录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慧约正是这位梁武帝的国师。

金华二约

据说智者寺的选址和沈约有关。而沈约和慧约的缘分,其实在梁武帝称帝之前就开始了。 沈约博衣裹带的塑像矗立在八咏楼前已是金华的一个地标,但绝大多数金华人都只知道他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地方官,却很少有人知道沈约更是一位胸有韬略的政治家,正是他和另一位叫范云的谋士辅佐萧衍从雍州刺史变身为梁武帝。 [2] 据唐人道宣的《续高僧传》记载,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出任东阳郡太守。恰逢慧约法师要回故乡为父母修坟,就一起乘船南行。到乌伤后,沈约赠送慧约法师许多钱财,帮助他修好祖坟,然后同游金华山。当时金华山道士丁德静刚被毒蛇咬死,长山县令徐伯超就请慧约除妖,法师欣然住进道观。慧约法师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辟谷静修,只吃麻枣为生。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慧约与金华山结缘的最早的记录。 听智者寺一位年轻的师傅介绍,智者寺的选址就是沈约在和慧约同游金华山时确定的,从时间上推断,公元494年的这次同游应该仅仅是一次踏勘,如果那位师傅所言不虚,那么我们可以断定沈约和慧约不止一次畅游金华山。主要参考文章:《智者慧约》 黄茂军撰文 需要交代的一个时代背景是,当时著名的谢灵运已谢世60年了,但他开创的山水诗却已在南朝敷陈开来——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攸关的重要时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是金华山的山水有灵,让颇具诗情的两位先贤驻足。 [2] 沈约的诗歌成就人所共知,慧约的文采尽管“所作不多”(可能更多是“所传不多”),但也婉转可人。比如慧约和范贲是好朋友,范贲去世,慧约赋诗一首:“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这样的悼亡诗,无伽蓝之气,有罗敷之声,很难让人相信出自一位大德高僧的笔端。 主要参考文章:《智者慧约》 黄茂军撰文

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

Anthony Faiola等. 智慧约会:美在心灵. 《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 , 2007 张玲玲. 职工心声:开动智慧将节约进行到底. 《 现代班组 》 , 2013 张巍. 基于Android的智慧医疗预约挂号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大连交通大学 》 , 2015 李政淼. 灵动生成的智慧无法预约的精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机智运用生成性资源的叙事研究.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 2013 李每娥,杜紫红. 简约教学·智慧成长——《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思考与实践. 《 福建教育:小学版 》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