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35a85edf8db1cb13db7e0cb1d554564e92584b78.jpg

慧約(又作惠約)(452~535),東陽烏傷竹山里(今義烏市夏演鄉)人,俗姓樓(或婁),名靈璨,字德素,生於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智者寺開山祖師,南朝梁武帝的國師。

簡介

據史書記載,天監十八年(公元519年)四月初八,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華光殿設無遮大會,修八關齋,受菩薩戒。當天,僧俗雲集,有十萬多人,香花伎樂,佛事盛況空前,慧約法師書寫「願皇成佛」四字而導。受戒完畢,梁武帝向慧約法師執弟子禮,並排而坐,囑臣下尊稱法師為智者([唐]道宣《續高僧傳》卷六)。7年後(公元526年),梁武帝在慧約的老家金華山——那時叫長山——敕建智者寺。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慧約圓寂,享年84歲。

史籍

釋慧約。字德素。姓婁氏。東陽烏傷人也。祖世為東南仕族。有占其塋墓者雲。後世當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母留氏夢長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便覺精神爽發思理明悟。及載誕之日。光香充滿身白如雪。俗因名為靈粲。兒童時聚沙為佛塔。壘石為高座。七歲便求入學。即誦孝經論語。乃至史傳披文見意。宅南有果園鄰童競采常以為患。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鄉土以蠶桑為業。常懷悲惻。由是不服縑纊。季父喜畋臘化終不改。常嘆曰。飛走之類去人甚遠。好生惡死此情何別。乃絕膻腥。叔父遂避於他里恣行剿戮。夢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謂曰。汝終日殺生。菩薩教化又不能止。捉來就死。驚覺汗流。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約復至常所獵處。見麋鹿數十頭騰倚隨船。若有愧謝者所居。僻左不嘗見寺忽值。一僧訪以至教彼乃。舉手東指雲剡中。佛事甚盛因仍。不見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游於剡遍禮。塔廟肆意。山川遠會。素心多究。經典宋泰。始四年於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時年。十七事南。林寺沙門慧靜。隨靜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養年逾一紀。及靜之亡。盡心喪之。禮服闋之。後卻粒岩棲餌以松術。蠲疾延年深有成益。齊太宰文簡公褚淵。嘗請講淨名勝鬘。淵遇疾晝寢。見梵僧雲。菩薩當至。尋有道人來者是也。俄而約造焉。遂豁然病癒。即請受五戒。齊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術。約之族祖也。每見輒起為禮。或問。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曰。菩薩出世方師於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時人未喻此旨。惟王文憲深以為然。後還都又住草堂。少傅沈約。隆昌中外任攜與同行在郡。惟以靜漠自娛禪誦為樂。異香入室猛獸馴階。常入金華山采結。或停赤松澗。有道士丁德靜。於館暴亡。傳雲。山精所斃。乃要大治祭酒居之。妖猶充斥。長山令徐伯超立議請約移居。曾未浹旬而神魅弭息。後晝臥見二青衣女子從澗水出。禮悔雲。夙障深重。墮此水精。晝夜煩惱。即授以歸戒。自爾災怪永絕。天監十八年已亥四月八日。天子發弘誓心受菩薩戒。乃幸等覺殿。皇儲已下爰至道俗士庶。咸希度脫。弟子著錄者凡四萬八千人。嘗受戒時。有一干鵲歷階而升。狀若餐受。至說戒畢然後飛騰。又嘗述戒有二孔雀。驅斥不去。敕乃聽上。徐行至壇俯頸聽法。上曰。此鳥必欲滅度別受余果。矜其至誠更為說法。無何二鳥同化。後靜居閒室。忽有野媼齎書數卷置經案上。無言而出。並持異樹自植於庭雲。青庭樹也。約曰。此書美也不俟看之。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此樹葉綠花紅扶疏尚在。又感異鳥身赤尾長形如翡翠。相隨棲息出入樹間。大通四年夢見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仍發願造寺。詔乃號為本生焉。又敕改所居竹山里為智者里。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門外樹枝曰。輿駕當來勿令妨路。人未之測。至九月六日現疾北首右脅而臥。神識恬愉了無痛惱。謂弟子曰。我夢四部大眾幡花羅列空中迎我凌雲而去。福報當訖。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參疾。答曰。今夜當去。至五更二唱。異香滿室。左右肅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恆數。勤修念慧勿起亂想。言畢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十有四。六十三夏。初臥疾時。見一老公執錫來入。及遷化日諸僧咸卜寺之東岩。帝乃改葬獨龍。抑其前見之叟則志公相迎者乎。又臨終夜所乘青牛。忽然鳴吼淚下交流。至葬日敕使牽從部伍。發寺至山吼淚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鶴一雙。繞墳鳴淚聲甚哀惋。葬後三日欻然永逝。 [《神僧傳》卷第四]

=慧=根

慧約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世族大家。八世祖樓峻是三國東吳散騎常侍。樓峻的兒子樓陟,任宣威將軍。樓陟的兒子樓胤,任康樂縣令。自樓胤的兒子樓豐,到靈璨的父親,都任郡守屬員。靈璨幼年喜歡用磚塊疊成高高的法座,用沙石堆砌成佛塔的形狀玩耍。7歲上學,始習《論語》、《孝經》等經典史籍。 靈璨的叔叔喜歡打獵,常常把捕獲的野獸放在門前屠宰。鄰里小朋友都愛在一旁圍觀,唯獨靈璨總是躲開,不忍觀看,也不肯吃野獸的肉。家裡人向鄰家取來魚肉,說明魚是水裡養的,不是叔叔捕獵的,他同樣不肯吃,還說:「水中岸上,痛苦是一樣的。」後來,他見桑蠶作繭而死,便不肯再穿絲綢衣裳。 樓家向來祟仰黃老道學。靈璨8歲時,有一天,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上門討水喝,靈璨高高興興地取水給他。和尚喝完水,手指東方對靈璨說:「你可以去剡中學習佛法。」靈璨不知剡中在什麼地方,就進門把和尚的話告訴父母。父母驚奇,出門尋找和尚,已不見和尚的蹤影。 小靈璨要去剡中求佛。父母說:「剡縣離家很遠,有200多里路。」因他年紀太小,不允許他出家。待到靈璨12歲,父母就送他去剡縣寺院裡學習佛法,並供給生活所需。靈璨在剡縣六年,游遍各個寺院,苦讀佛經,受到當地僧俗的敬重,稱他為「少理妙達」的樓居士。 17歲時回家勸叔父不要再打獵,叔父毀掉獵具。據傳,一次靈璨進縣城,竟有十餘頭山鹿隨行。

弘法

南朝末明帝泰始四年(468),靈璨在上虞縣東山寺落髮出家,拜惠靜和尚為師,取法號慧約。 惠靜法師是吳興餘杭人,俗姓邵,秣陵南林寺業法師高徒。他著有命源佛性論,是南朝劉宋間的名僧。惠靜法師後來又攜慧約去山陰天柱寺、梵居寺和西台寺。慧約隨師求學,博覽經書,深受師父賞識。惠靜晚年對他說:「振興佛教的重任,你不承擔還有誰呢?」惠靜死後,慧約回到天柱寺。他在那裡潛心研究大品諸經,聲名逐漸大起來,成為遠近聞名的法師。 齊朝竟陵文宣王坐鎮會稽時,慕慧約法師的名望,就請他到王府講經。名僧智秀法師等見王爺對慧約特別敬重,心中不悅。王爺說:「你們不要因為他年輕就看輕他,他今天是法師,日後會成為佛門領袖的。」 齊朝中書侍郎周顒出任剡縣縣令時,常去拜見法師。周顒升官後,在南京鐘山建造草堂寺,請慧約法師任住持,此寺又名山茨屈知寺。周顒高興地說:「慧約來到山茨,草堂寺將名聞天下。」 齊朝太宰(一說司空)文簡公褚淵曾請慧約法師去講淨名經和勝置經。有一次褚淵生病,正在午睡,夢見有位梵僧前來告訴他菩薩降臨。醒來後不久,見了慧約,兩人相對而坐,褚淵的病竟在不知不覺中好轉。慧約受到褚家的敬重。褚淵當尚書令後,就請慧約法師住在他府中。 齊朝尚書左僕射琅琊王儉也崇信佛法。褚淵去世後,請慧約法師住到他的府中,聽慧約講法華大品。王儉改任丹陽尹,又帶慧約法師同去丹陽。 齊朝著名文學家沈約,吳興人,對法師非常敬重。齊隆昌元年(494),沈約出任東陽郡太守。恰逢慧約法師要回故鄉為父母修墳,就一起乘船南行。到烏傷後,沈約贈送慧約法師許多錢財,幫助他修好祖墳,然後同游金華山。金華山道士丁德靜剛被毒蛇咬死,長山縣令徐伯超請慧約除妖,法師欣然住進道觀。慧約法師在那裡住了一年多,辟穀靜修,只吃麻棗為生。後來沈約改任他職,慧約法師也就回到草堂寺。梁武帝天監元年(502),沈約因助梁武帝開國有功,升任尚書左僕射,就請慧約法師住進官府,歷時11年,直到天監十一年(512)沈約改任丹陽尹後,他才回到草堂寺。 慧約法師長期與朝廷命官、帝王將相交往頻繁,養在官府中數十年。因此有人議論:「既然出家為僧,為什麼還以游朱門作貴寵為樂事?」慧約辯稱:「貧道意樂便往,不知物議也。」

智者

梁武帝崇佛,常把慧約法師請進宮去,同他在後堂晝夜長談。梁武帝提出進佛門受菩薩戒,選擇高僧做師父,當時各地名僧雲集京都,梁武帝獨選慧約法師。 天監十八年(519)四月八日,梁武帝在華光(一說等覺)殿設無遮大會,修八關齋,受菩薩戒。當天,僧俗雲集,有十萬多人,香花伎樂,佛事盛況空前。慧約法師書寫「願皇成佛」四字而導。受戒完畢,梁武帝向慧約法師執弟子禮,然後並排坐,並要臣下尊稱法師為智者。那時,在梁武帝的帶動下,朝野士庶,舉國臣民,都崇信佛教。 梁大中通四年(532),慧約法師夢見家鄉舊宅全部變成朱門白壁。醒來感悟,應舍宅為寺。於是奏請皇上在故居置本生寺,意思是生我養我之地。梁武帝下記改竹山里為智者里。 大同元年(535)九月,法師生病躺在床上,夢見佛國四部大眾,舉着旗幡來迎接他,知道自己法緣已盡。又夢見一老翁披頭散髮,手執錫杖要見他。他知道,這位老翁就是著名的寶志和尚。九月十六日皇帝派舍人徐儼到寺探望。當晚,慧約法師入滅,享年84歲。 死後,皇帝和百官都來治喪。梁武帝下沼,葬法師於獨龍山,與寶志和尚墓相鄰。並在烏傷縣本生寺內建墓、樹碑,碑文由國子祭酒蕭子云撰寫。又在京都草堂寺樹碑,碑文由度支使王筠撰寫。 主要參考資料:《續高僧傳》卷六,[唐]道宣著 

背景

慧約生於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在中國南方地區相繼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漢人政權,與鮮卑人在北方建立的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等政權對峙。南朝各代的存在時間都較短。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劉宋),最短的僅23年(蕭齊),是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從420年劉裕奪位建立宋朝開始到589年隋滅陳之戰統一為止。 慧約出生時,這個「亂世」其實已經經歷了二百餘年的思想激盪——3世紀的中國經歷了一場全面的變動:在政治上,統一了四百年的漢帝國開始分裂;在經濟上,各地方的豪族大姓競相發展大莊園,貧富越來越趨向兩極化;在社會上,世襲的貴族階層開始形成,下面有「客」、「門生」、「義附」、「部曲」各類的人依附在貴族的庇護之下,國家和法律(如賦、役)已經很難直接碰到他們;在文化方面,與大一統帝國相維繫的儒教信仰也開始動搖了。(余英時 《綜述中國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一個思想激盪的背景下,象教東來。魏晉以來中國大亂,佛教乘虛而入,不但征服了中國的上層思想界,而且也逐漸主宰了中國的民間文化,這個主宰在慧約所在的南朝梁武帝時代達到頂峰。在中國的皇帝隊列中,梁武帝與佛教的淵源最為深遠,其篤信佛教的結果是大興叢林,以至於晚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感慨。其實,梁武帝統治下的南中國遠不止四百八十寺,其麾下的部將郭祖深記錄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慧約正是這位梁武帝的國師。

金華二約

據說智者寺的選址和沈約有關。而沈約和慧約的緣分,其實在梁武帝稱帝之前就開始了。 沈約博衣裹帶的塑像矗立在八詠樓前已是金華的一個地標,但絕大多數金華人都只知道他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地方官,卻很少有人知道沈約更是一位胸有韜略的政治家,正是他和另一位叫范雲的謀士輔佐蕭衍從雍州刺史變身為梁武帝。 [2] 據唐人道宣的《續高僧傳》記載,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約出任東陽郡太守。恰逢慧約法師要回故鄉為父母修墳,就一起乘船南行。到烏傷後,沈約贈送慧約法師許多錢財,幫助他修好祖墳,然後同游金華山。當時金華山道士丁德靜剛被毒蛇咬死,長山縣令徐伯超就請慧約除妖,法師欣然住進道觀。慧約法師在那裡住了一年多,辟穀靜修,只吃麻棗為生。 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慧約與金華山結緣的最早的記錄。 聽智者寺一位年輕的師傅介紹,智者寺的選址就是沈約在和慧約同游金華山時確定的,從時間上推斷,公元494年的這次同游應該僅僅是一次踏勘,如果那位師傅所言不虛,那麼我們可以斷定沈約和慧約不止一次暢遊金華山。主要參考文章:《智者慧約》 黃茂軍撰文 需要交代的一個時代背景是,當時著名的謝靈運已謝世60年了,但他開創的山水詩卻已在南朝敷陳開來——南朝是中國詩史上詩運攸關的重要時期,與魏晉詩人不同,南朝詩人更崇尚聲色,追求藝術形式的完善與華美——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不僅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為中國詩歌增加了一種題材,而且開啟了南朝一代新的詩歌風貌。繼陶淵明的田園詩之後,山水詩標誌着人與自然進一步的溝通與和諧,標誌着一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是金華山的山水有靈,讓頗具詩情的兩位先賢駐足。 [2] 沈約的詩歌成就人所共知,慧約的文采儘管「所作不多」(可能更多是「所傳不多」),但也婉轉可人。比如慧約和范賁是好朋友,范賁去世,慧約賦詩一首:「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並灑秋風前。」這樣的悼亡詩,無伽藍之氣,有羅敷之聲,很難讓人相信出自一位大德高僧的筆端。 主要參考文章:《智者慧約》 黃茂軍撰文

參考資料

學術論文

Anthony Faiola等. 智慧約會:美在心靈. 《 新東方英語(大學版) 》 , 2007 張玲玲. 職工心聲:開動智慧將節約進行到底. 《 現代班組 》 , 2013 張巍. 基於Android的智慧醫療預約掛號客戶端設計與實現. 《 大連交通大學 》 , 2015 李政淼. 靈動生成的智慧無法預約的精彩——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機智運用生成性資源的敘事研究. 《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 , 2013 李每娥,杜紫紅. 簡約教學·智慧成長——《垂直與平行》一課的思考與實踐. 《 福建教育:小學版 》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