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惟性所宅 真取不羁 柏峰专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惟性所宅 真取不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惟性所宅 真取不羁》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惟性所宅 真取不羁

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党宏的《聆听心灵的回声》这本散文集,心想,党宏的才气还是甚为充盈,满纸的烟云舒卷出看似不经意却又是精心结构的一段段好文字。党宏早年间写诗歌,而写诗歌是要讲究语言的精粹与追求深邃的意境的,这是诗歌的艺术特征之一,他有过这样的文体训练和操持,转移到写散文上来,就使散文朦胧]上一层优美的诗意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了——这部散文集,也正符合了和确实了“聆听心灵的回声”——犹如从山间流泻出来的清泉。说到清泉,自然使人想起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以上是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清新自然,仿佛山野的宁静与原始的大自然,一切都在和谐而秩序里存在,散发出亘古的强烈的具有禅意一般的意味,这就是一种文字建造出来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永远在微笑,微笑如神秘的不可解的“美”。当然,这种“美”,首先是思想之美,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是的,在唐代的将近三百年间里,出现了那么多伟大杰出的诗人,出现了那么多优美的诗歌,可是,王维的山水诗,至今仍然独具艺术魅力,是一处绝美的精神绿地。

党宏的散文重要的艺术特征是“接地气”,首先表现在他笔下大部分的篇章都是与自己相关的人与事情,比如,写他的父母亲,写他的初恋情人,写他的妻子以及写他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片段,例如《生命之树》,记叙他的家世与父亲以及自己的生命演续历程;《伟大母亲》则通过家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母爱;《风雨姻缘》以风趣之笔触,把其父母之间的看似荒诞却又妙趣横生的夫妻之情写得犹如一部令人回味不尽的好戏;《老爷子的梨园情结》表达了父亲这位一生喜爱戏剧的传奇历程等等,还有一些写自己情感经历的篇章,如《秋菊》《爱是一个轮回》,抒写了自己心底的情感波澜,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其次,党宏也有不少的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例如《怕春》《触摸大海》《闲走少华山》《冬之礼赞》等等,这些散文篇章,依然纵横着他的不羁的艺术笔墨。好像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这样一个观点“熟知非真知”——这句话在哲学家的眼里是非常哲学的问题,也揭示出一个严肃的命题,这就是人们往往被一些经常出现在眼前的事物自己认为已经很熟悉的现象遮蔽了,并非真正从理性的科学的层面上去认识和判断得出尽量符合真实的结论——然而,在文学的视野里,却不是这样,需要把一个熟悉的人或者事物甚或是已经有了理性的科学结论东西,予以“陌生化”,在“熟知”的情况下,写出另外的一番意趣来,给人一种仍然是“不熟知”的艺术效果,当然,这就需要用“艺术”的“美学”的眼光去重新打量世界,才能写出独异的别样的文学作品,给人以新的美学冲击——在《秋长城里》,党宏就把一个前人和同时代的写作者已经写过多少次的“旧题材”——长城,写出了自己的“意思”。他着力于长城在“秋”的时分呈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时光的“异样”之美,令人读来兴趣盎然。

再次,党宏也写了一些故土风光的散文篇什,例如《洽川是一汪梦》《杨家庄印象》等,也是情深意重,桑梓之情跃然纸上。我国有一句老话,“狐死首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出自《礼记注疏》卷六《檀弓上》:“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离开故土愈远愈好,远方是一个具有极大诱惑的召唤。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却总是思量着故土,盼望着能叶落归根。你看,连狐狸都知道怀念故土何况人呢?我现在就有强烈的这样的念头,经常梦见儿时的生活以及深深烙印在心灵深处的故土之恋,怀念故土深井里的清冽的甜水和黄土高崖下面奔流的北洛河……

现代世界已经进入了以信息革命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过去的农业时代甚至工业化后期时代也已经进入了历史的陈列馆,这时际,如果不想被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所遗落,就得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具备新的生活技能。党宏呢,尽管沉迷于墨海航行,但是,也不曾拒绝新的科技带来的信息变化和生活变化,例如,他也经常写点“微信”之类的东西,也许是应和了古人的“敝帚自珍”的惯常心理吧,他也在这部散文集里选入了一些自以为还可以的“微信”文章,例如《今天是父亲节》《有关农民进城》等等言而有物的心得式感想和议论,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了解作者的性情和见识,也值得浏览。

至于党宏的散文写作因由,恰好他有“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好在一路走来,一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风物伴随着我,撩拨着我,感动着我,让我产生将他们注入文字的冲动。那血浓于水的亲情,那萦绕于心的乡愁,那大好河山的景致,那良师益友的情谊,常常点燃着我的灵感,激发着我的热情,触动着我的神经,撞击着我的心灵。自知是个感情丰富的主,所以就把文字作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此随心而记,随感而发,始终没有无病呻吟,都是真情实感。生活中本就是个常常将喜怒哀乐写在脸上的人,作文自然也不贪雕琢,不会刻意装扮和粉饰,这些白描的情感,不敢奢求感动别人,但却都曾感动自己。我是在聆听自己心灵的回声。”我觉得党宏这段自白,确实的具有自知之明的夫子自道。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里的“疏野”,开首曰:“惟性所宅,真取不羁”——这句话,用来概括党宏的散文品行,却十分恰当。党宏的散文大多是出自自己的性情之文,不会很好掩饰自己的心灵,犹如林稍刮过的清风,带有清新自然的气息,读来轻松愉快。不过,也有不足,缺少了散文的书卷气,底蕴就差了些,呵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性格使然。[1]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