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恒春县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恒春县城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是清朝牡丹社事件[1] 之后所设的恒春县县治所在,始动工兴建于光绪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绪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台湾现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门的一座。
该城的遗迹在日治时期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之一,战后则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台闽地区二级古迹,后改为国定古迹
台湾现存城池遗迹中,台北府城原五门缺了西门、新竹县城(淡水厅城)原四门中只留下东门、台湾府城(台南府城)原十四门(正城八门、东西外城共六门)只剩下四门、凤山县旧城原四门缺西门、凤山县新城原五门只剩下东便门、澎湖厅城原六门馀二门(但小西门顺承门保留较多古貌)。又金门城四门是后来重建,已非原物。

风水龙脉

《恒春县志》中记载说恒春古城的四周有山,分别为三台山(原称硬仔山)、龙銮山(原称赤牛岭,今复旧称)、虎头山与西屏山(原称太平顶山,今复旧称),在风水上被视为玄武(北)、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而三台山为主山。又城内的猴洞山为龙脉所在,为庙宇集中地。

历史沿革

恒春地区旧称琅𤩝,原属凤山县管辖,但实际上凤山县对此处的管辖能力有限。罗发号事件牡丹社事件后,沈葆桢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奉令来台处理海防与善后事宜,后来沈葆桢本人也在十二月十三日亲自探查,之后在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奏,其奏折中[选定“车城南十五里之猴洞”为县治,又谨拟县名为“恒春”。
后来恒春古城在隔年,即光绪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动工,后于光绪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

天灾人祸

日治时期,恒春古城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受台风侵袭而受创,而后在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为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之一。二次大战中,恒春古城也受战火波及而受损,之后在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碰上地震再次受创;后来又因为开辟道路等因素,使得东门段的城垣在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及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先后遭拆除。

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恒春古城遗迹被列暂定一级古迹,而屏东县政府也在同年接受交通部观光局补助下重建南门城楼;而在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又重建东门城楼,但因整建过程中有缺失,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公告时降为二级古迹。而重建的两个城楼中,东门城楼在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因遭白蚁蛀蚀又再次倾圮。

建筑概述

恒春古城周长有880丈(约2600公尺),城基厚2丈、而外墙高有1丈4尺5寸,内墙则高1丈3尺4寸,墙宽1丈6尺,设有四门,除南门有“明都门”之称,其馀三门仅称东门、北门、西门。城门外有壕沟,于城门处设有桥梁,而各个城门之间设有炮台。而在城里有县署典史署文庙同善公所天后宫风神庙城隍庙福德祠三山国王庙白龙庵五龙君王庙观音庙等设施。又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黄延昭曾在城内挖掘五口水井,分别位在大街、县署西辕门、风神庙前、县署后与南门。

古城里较为热闹的地区在西南部,主要街道有县前街、西门街、打铁街、南门街、客人街、东门街、北门街与土地公街等等。

参考文献

  1. 浅谈牡丹社事件,studwww.n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