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建寅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建寅(1845~1901),現代兵工學家,字仲虎,江蘇無錫人。其父徐壽為為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和造船工業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1861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

1875年在山東機器局任總辦。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1886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製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1898年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

後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安火藥局、漢陽鋼藥廠督辦。1901年3月,在鋼藥廠與員工試製無煙藥時,失事殉職,是中國近代犧牲在科研崗位上的第一位科學家[1]。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遊雜錄》等40餘種。

個人經歷

1861年,徐建寅17歲,隨徐壽一同到洋務派首領曾國藩在安慶創辦的軍械所供職。當時,徐壽與華蘅芳正籌劃試造一艘用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為此事,他們「日夜凝思,苦無法程」,徐建寅「累出奇思以佐之」。在徐建寅的協助下,1863年,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黃鵠」號第一艘實用輪船試航成功。

1867年,曾國藩推薦徐壽、徐建寅父子到上海江南製造局工作,此時江南製造局剛遷進新址,百事草創,頭緒多端,為提高製造能力,以徐壽為主提出了翻譯西書、開煤煉鐵、自造大炮、操練水師的四條建議。在徐氏父子倡議下,江南製造局於次年即設立了翻譯館,並聘請了英美學者偉烈亞力、傅蘭雅等,專門從事翻譯出版西方科學技術書籍的工作。

徐建寅在江南製造局任職七年,「於船炮槍彈多所發明」。1868年,他協同徐壽、華蘅芳製造成中國第一艘汽機兵船「惠吉」號,為中國近代造船工業拉開了序幕。

在此期間,徐壽、徐建寅還都作為「華方董事」的代表,與西人麥華陀、傅蘭雅等用募款集資的辦法,在上海創辦了一所專門向社會青年傳授科學技術知識的「格致書院」。它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辦學形式,為中國興辦近代式的科學技術教育開了先例。

1874年,徐建寅應李鴻章的邀請,到天津機器局主持硫酸(時稱鏹水)的研造。經過籌劃、採用鉛室制酸法,不久便研造成功。為天津機器局解決了所用之鏹水依賴進口的問題。

是年,清政府徵用人才,江蘇巡撫丁日昌素識徐建寅的才學,要其籌論時局,徐建寅遂「上書萬言」,詳陳時勢,受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重視,並「奉旨以出使大臣記名」。

1875年,徐建寅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來山東協助其籌劃機器局的創建。並受命他為機器局總辦,全面規劃,統籌一切。山東機器局,在徐建寅一手經管下,不逾一年,即已全部建成。開創了由中國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設局建廠的先例。

1879年,徐建寅被委派以駐德使館二等參贊的名義,出國進行技術考察。這是中國第一個被派往外國專門作技術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徐建寅這次出國考察,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訂購鐵甲艦船,是考察英法等國生產製造技術。從1879年至1881年兩年間,他先後對英、德、法三國80多家工廠和科技部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考察,並將其所見所聞詳細作了紀錄,尤其對生產設備、工藝技術方面中的些重要問題,更為專注。對於訂購鐵甲艦船,徐建寅更是盡心竭力。他考察了英、德兩國最著名的一些造船廠,經過對比、考證,最後選定德國最大的一家造船廠(伏耳鏗造船廠),訂造了兩艘鐵甲艦船。這就是清政府北洋艦隊中的兩艘主力艦:「鎮遠」和「定遠」號。

1886年,兩江總督曾國荃聘請徐建寅督辦金陵機器製造局,主持技術工作。徐建寅在這裡工作了兩年多,利用舊設備改造成可自己鑄煉鋼材的設備,減少了進口,節省了開支。同時,還研造成了新式後膛抬槍。另外,對人事任用、生產調度等管理工作也作了不少改進。1890年,徐建寅應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邀請,會辦湖北鐵路局。是時,張之洞正興辦漢陽鐵廠和槍炮廠,急需大量用煤。為減少從外國購買,他於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層」一處。經試開,質量極佳,「與英國之上等煤足堪匹敵」,並且也足夠這兩個廠使用。

1895年,光緒特旨召見徐建寅,並派其去天津、威海查驗船械戰敗(中日戰爭)、失利的情形。

1896年,徐建寅被調到福建船政局任提調。在公務之餘,他博覽中外有關書籍,撰寫了一部因時而作的名著:《兵學新書》。

1898年,在維新變法、實施新政中,徐建寅被任命為農工商總局督理,並授予他三品銜、可隨時「專摺奏事」的待遇。變法失敗後,徐建寅亦被列入「禁錮謫革」之內,由於他「參與事晚」,被革去「三品」後,以回鄉掃墓為名,在無錫、上海閒居一年多。

1900年,張之洞約請徐建寅去湖北督辦全省營務。是時,八國聯軍正入侵中國,外洋火藥已不再向中國出口,張之洞派徐建寅去督辦保安火藥局,為應急需,遂「慨然任之」。徐建寅日夜操勞,只三個月,便將保安火藥局建成投產。

在此之前,張之洞於漢陽建造了一個無煙藥廠,因外洋工匠此時都已離廠,生產研製無法繼續進行,張之洞又派徐建寅總辦無煙藥廠研造之事。徐建寅為不受制于洋人,又挑起研製無煙藥的重擔。為儘快研造出合格的無煙藥,他「日手杵臼,親自研煉」。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研造成功。1901年3月31日(光緒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他親自到拌藥房合藥拌料,正準備開工生產時,不竟機炸藥轟,與在場的其他15名員工同時罹難,時年57歲。

為表彰徐建寅的功績,清廷照張之洞等的請奏,按軍營提督陣亡的例子給予優恤,並追贈為二品銜內閣學士,交國史館立傳,入祀昭忠祠等。

人物評價

徐建寅是中國近代一位愛國的、在許多科技領域中卓有建樹的科學家,是傳播西方進步文化、翻譯和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先驅。他一生從事和任職的工作部門,幾乎包括了清政府規模最大的幾個機器局、造船廠,為近代中國的造船事業、軍事工業、化學工業及現代科學技術教育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徐建寅,字仲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出生於江蘇無錫錢橋社岡里(今無錫市郊區山北鄉會西村)。是清末著名科學家徐壽的次子。徐建寅一生及其在中國近代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與徐壽的教育和直接影響分不開。

徐建寅在其父的教育影響下自幼聰敏好學,隨徐壽、華蘅芳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有時參與他們做實驗。人稱其「少勤敏,善察微」。

徐建寅勤奮好學,對事業刻意求精,一生翻譯、撰寫了許多名篇、巨著,為傳播西方進步文化,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心竭力,筆耕不輟。他翻譯出版的書籍、專著共有40多部、篇,合計170多萬字。其中翻譯出版的有18種,專著4種,論文10多篇。另外還有許多未出版、未發表的書稿、手抄本等。內容包括化學、物理、數學、天文、製圖、機器製造、工藝技術、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在這些翻譯出版的書籍、專論中,有不少是中國出版史上問世最早或首次發行的。

1872年,他與傅蘭雅合作翻譯出版的《化學分原》,在中國是最早問世的一本有關實用化學工藝和分析化學的書。這本書講述了多種玻璃器皿、器材的製做方法。介紹了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怎樣配製做定性、定量分析的試劑等。這樣一本科普啟蒙的書籍,對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是非常實用和新穎的。

1870至1880年十年間,為適應造船、製造機械的需要,先後與傅蘭雅等合作翻譯出版了《運規約指》(幾何學)、《器象顯真》(機械製圖)、《汽機必以》(蒸汽機製造)以及有關建築工程、製造機器常用的工具書《藝器記珠》等10多種。

在歐洲幾國考察期間,他將其所見所聞,編著成《歐遊雜錄》一書。其中介紹了造船、機械、槍炮、火藥、熔鐵、鑄鋼、採煤、開礦、電器、印刷、水泥等幾十個門類和行業。涉及到設備、工藝、機器安裝、船塢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項。此外,還有關於金屬加工方面的60多項。這些內容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創辦,都是非常及時和有益的。

歐遊雜錄》,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價值的書。因為這部書把19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最進步、最有代表性的製造技術、生產工藝、機器設備及工廠管理方法等,全面真實地紀錄下來,在許多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另外,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譯著,還有《造鐵全法》、《造石灰法》、《測地捷法》、《聲學》、《電學》、《談天》等多種。

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翻譯出版的書籍及論著,有《水師操練》、《輪船布陣》、《船政叢書》、《兵學新書》等多部。其中,有的也涉及到科技方面的一些問題。

視頻

徐建寅 相關視頻

爆炸中永生,緬懷近代軍工史上犧牲在工作崗位第一位科學家徐建寅
炮彈不足?北洋水師無炮彈可打?直隸候補道徐建寅說出真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