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宗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报佳音网 的图片

徐宗泽(1886~1947年) 字润农,洗名若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徐光启十二世孙。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后就读徐汇公学。19岁入修道院,两年后入耶稣会。继而被派往欧洲攻读文哲学,3年后回国,在徐汇中学任教。民国6年(1917年)再度出国,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年,在英国3年,攻读神学,得哲学博士和神学博士。

民国9年晋升神父。民国11年回国,先在南汇县传教,两年后调徐家汇,任《圣教杂志》主编,兼任徐家汇藏书楼主任。先后曾任公教进行会监督、主教秘书等职。并在徐家汇修道院、徐汇中学任教,并致力于藏书楼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八一三事变后,《圣教杂志》停刊,徐全力收集全国各地方志,达2000余种。著有:《哲学史纲》、《心理学概述》、《社会学概论》、《徐文定公年谱》、《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宗教研究概论》、《教育之原理》、《社会问题》、《妇女问题》等;编纂:《增订徐文定公集》、《徐文定公逝世三百年纪念汇编》、《影印徐氏庖言》;未刊稿:《再增订徐文定公集》、《徐文定公传》、《一百年来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等。

修道院

修道院其实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义的产物,那时有些信徒通常会在苦修士或其他圣人居住的房子边结庐,时刻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但这种偏极端的方式并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为了免去麻烦,这些苦修士逐渐远离社区居住。

这些远离社区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读书、祷告,时间长了,这些离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区,这就是修道院的雏形[1]。很多修道院被扩展成建筑群,里面有图书馆、神学院、食堂、宿舍、医务室,甚至还有对外开放的教堂、谷仓、铁匠铺等辅助设施。但无论怎么变换,只要被叫做修道院,里面必然有一个(或几个)单独的静修区域,通常不会对外开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后来多数可以选择出去担任教堂神父[2]或者讲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