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公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公正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徐公正

别名;笔名徐冰,字廉明,号寻古斋主人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0年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职业;艺术家

主要成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出生地;河南开封

徐公正,笔名徐冰,字廉明,号寻古斋主人,别署大宋遗民。1970年生于河南开封,汉族,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开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清华大学周剑初五体书法艺术工作室助教,河北美院特聘教师,徐公正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神州书画院副院长,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育创研促进会副会长。[1]

成就荣誉

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大展中入展、获奖并多次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神州书画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作品及简介收入《神州书画雅集》等多部美术年鉴与书画辞典。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五台山、中国神州书画院等永久收藏。

参加活动

第三届"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三届青年展特邀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展(兰州大学、甘肃省书协)

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书法导报、忻州市委、市政府)

"供销杯"全国书画展(郑州市文联)

首届王羲之(行草)展(山东省文联、书协)

"新宏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郑州市书协)

"四堂杯"全国书法展(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书协)

"谢氏杯"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

书法》杂志社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大赛佳作奖(中国书法研究院)

"绿映蒲县"全国书画大赛(山西省书法家协会)

书法导报手卷书法展(书法导报)

北兰亭辛卯上巳雅集书法电视大赛(中央电视台)

第四届"商鼎杯"优秀奖(河南省书协)

第二届"临川之笔"全国书法作品大赛(江西省书协)

山西省安全文化书画展三等奖(山西省书协,美协)

首届"同龢杯"全国书法展(贵州省文化厅,省书协)

"红色富平"全国书画邀请展(山西省书协)

河南省第五届青少年书法大赛青年组三等奖(河南省书协)

首届"仓颉杯"全国书法大奖赛(河南省政协书画)

"花样年华"全国书画大奖赛铜奖(中国书画报)

第二届中国海西书画大展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首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共青团定西市委)

"古河洲杯"全国书法大赛(甘肃省文化厅,文联)

"中山杯"全国书画大展赛三等奖(甘肃省民革,文联)

第二届海内外知名书画家邀请展"侨光艺术奖"三等奖(河南省侨联)

河南省机关书画展三等奖(河南省文联)

"蔡邕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开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国粹杯"全国书法大赛入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北兰亭电视大奖赛入选(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

"天一广场杯"颜体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首届"神州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神州书画院)

第四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书法报社)

"天庆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甘肃省文化厅,文联,兰州大学)

第四届煤矿艺术节全国煤矿职工书法展(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

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

"翰墨系灾区" 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学术任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神州书画院副院长,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育创研促进会副会长,郑州市一诺教育书法培训中心讲师,郑州竟成高考书法培训中心讲师。主要学生包括河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院、太原师院、河北美院、北京人文学院等各大知名院校书法美术系。

艺术风格

幼承庭训,喜弄翰墨。由唐入手,后转魏晋,多涉米芾及明清诸碑帖。有幸受教胡抗美王学岭张继刘洪彪李松吴行米闹等诸师。其书法艺术踪魏晋二王,唐宋及明清文人风格。作品根植传统,不追时风,以清秀、潇洒、劲爽、飘逸之所求。

作品以手卷《金刚经》《道德经》《孙子兵法》《茶经》《菜根谭》《三字经》《朱子家训》《千字文》等为主,间或中堂,扇面,条幅,集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雅俗共赏。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五台山、中国神州书画院等永久收藏。

出版著作

作品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神州书画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多次,作品及简介收入《神州书画雅集》等多部美术年鉴与书画辞典。发表著作有《立墨为记》、《徐公正书法集》。

人物铁事

徐徐结冰记

当年应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院长赵云舫老师相约,为他编辑的两本画册写序。邂逅了一副作品,一帧关于《兰亭序》的题记,那件手跋,字里行间极具宋元气息。我心里犯了嘀咕,以为自己翻开的不是当代画册,而是古人法帖。因为近视,忘了戴眼镜,凑近一点才看到落款是"徐冰"的人名。

我是喜欢书法的,常常把那些写得一手好字的艺术家当做朋友。尽管没见面、不认识,但我想,见面做什么?认识又如何?读读他的墨迹,感受其骨子里的精气神,这才称得上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交往啊。

自那之后,我在心里就把徐冰当做朋友了,每次欣赏那两本画册,总要打开刊登有他作品的页面,以手书空,感受其书写时的点横撇捺。

作家寒冰兄妙手偶得了一首好诗《七饮》,我很喜欢,想找人录成纸本,始终未能如愿。无奈之下只得从网上将电子版发给了赵云舫老师,说:"你认识的书法家很多,有合适的让他帮着写出来吧。"书法讲究内外照应与结合,赵老师看见作品,大约也沉吟许久,过了片刻才回复道:"要不请开封的徐冰老师给你写好了。"

我一听,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要的就是那效果啊。

于是手头就有了徐冰的一幅小楷真迹,这幅作品的气息又远了,俨然魏晋风流。人书默视,我听到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五月槐花香六月小麦黄之间的初夏时节,在高大的杨树下,和一女生约会,低头时软玉生香,抬头见树叶密集,这种况味几乎是徐冰书法给我最深切的感觉。他的小楷,章法也的确像杨树叶,风吹来,疏中见密,密里藏疏,而弥漫其间的味道却如美女,能远观,可近赏,一笑一颦,落落大方。

这是他二十多年临习二王与唐宋古人的结果。所以笔划间得来的节奏,不拘小节,却有板有眼。不拘小节很容易,有板有眼也不难,难的是不拘小节中有板有眼,难的是有板有眼中不拘小节。

魏晋是不拘小节的,唐宋是有板有眼的,徐冰在魏晋与唐宋之间求索游行。清代人唐岱云:落笔要旧,景界要新,何患不脱古人窠臼也。这些道理,徐冰自是懂得的,所以他的书法在不脱前人气息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个性。

徐冰的小字不输明四家,他的长相基本也可以冒充江南人,而墨法中氤氲的水汽更是乱花迷人眼,让人分不清南北。

书画这门艺术,必须学习前人法度,在古代的气息里纵横姿肆,方能洗去时下的世俗,产生新的趣味。从古人那里学习优点,又不为古法所泥,徐冰正是遵循这一规律,进行着他的书法探索。

那天去赵云舫老师家取字,他专门约了徐冰,我们在一起喝酒聊天,畅谈之下,深感徐冰是徐徐结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有假乎。回家后,我在心里说:徐冰是无所谓的,处事上极其淡然;徐冰是有所求的,艺术上非常执着。

参考资料

  1. 徐公正临魏元鉴之墓志铭 , 美篇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