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罗鲁本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生平
彼得·保罗·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生卒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曰
鲁本斯最初师从于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和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向往。在他21岁时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两年之后实现了去意大利留学的梦想。
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一个律师家庭。9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他14岁时被送到一位贵夫人府第当侍童,在那里不仅懂得了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这对他后来的发展是有益的。1608年,与名律师兼人文主义者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的成就在于融合法兰德斯和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复兴法兰德斯画派,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作品丰富,被尊称为法兰德斯第二个黄金世纪中最突出的艺术家。
鲁本斯的画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强调运动、颜色和感官。鲁本斯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以及有关神话及寓言的历史画闻名。[1]
鲁本斯是法兰德斯大画家,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充满了生命力、栩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
17世纪欧洲出现四位鼎立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名著
《罗得与他的女儿们》(约1613 – 1614)是鲁本斯成熟画风初期的杰作,且是仍在私人手中的鲁本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消失了一个多世纪以后重现市场,实属罕见。在参加了佳士得纽约古典艺术周展览之后,这幅长逾2米的名画将于香港(2016年5月26至30日)春拍期间展出,最后巡展至伦敦古典艺术周,成为7月7日的“古典大师及英国绘画”晚间拍卖的焦点拍品。
鲁本斯(1577 – 1640)创作《罗得与他的女儿们》时已是安特卫普最重要且热门的画家,在当时的欧洲艺坛备受瞩目。他曾于在罗马创作,受雇于曼图亚公爵文琴佐一世 • 贡扎(Vincenzo I Gonzaga),并于1609年被聘为布鲁塞尔阿尔贝大公及伊莎贝拉夫妇(Archdukes Albert and Isabella)的御用画师。 鲁本斯最知名的多件作品便创作于这个时期。这其中包括两幅巨型祭坛画,分别是1610年为圣瓦卜尔加教堂(church of St Walburga)绘制的《升起十字架》,以及于1611年至1614年为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Antwerp Cathedral)所画的《下十字架》。除了这些面向公众的画作,鲁本斯亦接受了大量类似《罗得与他的女儿们》的私人订制,以新的视角来诠释传统的宗教题材。
古典大师绘画部门副主席Paul Raison指:“继今年早前将两幅伦勃朗肖像画售予法国及荷兰政府的历史性交易后,佳士得将继续引领“大师杰作”的市场,呈献另一位北方流派杰出艺术家彼得 • 保罗 • 鲁本斯爵士的钜作。这幅画作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是极其震撼的,我们也期待在纽约、香港及伦敦的展览中,观察各位的反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