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彼得保羅魯本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平

彼得·保羅·魯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生卒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曰

魯本斯最初師從於風景畫家維爾哈希特和多才多藝的畫家阿達姆·凡·諾爾特,在他們的門下學習了4年時間,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不久又成為從羅馬歸來的維尼烏斯的弟子,使魯本斯受益很大,這使年輕畫家對意大利,特別是羅馬充滿美好的嚮往。在他21歲時成為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會員。兩年之後實現了去意大利留學的夢想。

出生於德國的茨根小城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普。父親去世後,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他14歲時被送到一位貴夫人府第當侍童,在那裡不僅懂得了上流社會禮儀習俗,而且學會了為人處事,這對他後來的發展是有益的。1608年,與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布蘭特結婚,畫家為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復活》、《愛之園》、《末日審判》等,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的成就在於融合法蘭德斯和意大利的傳統藝術,復興法蘭德斯畫派,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其作品豐富,被尊稱為法蘭德斯第二個黃金世紀中最突出的藝術家。

魯本斯的畫有濃厚的巴洛克風格,強調運動、顏色和感官。魯本斯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壇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有關神話及寓言的歷史畫聞名。[1]

魯本斯是法蘭德斯大畫家,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魯本斯的創作以對生活的富於詩意的表現來歌頌生活,歌頌作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類.他在二十年代所畫肖像,絕大部分是盛裝的、外表上十分華貴的貴族肖像,還有比較樸素的便裝肖像的為數甚少.他畫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勝,不僅由於繪畫技巧的完美,充滿了生命力、栩栩如生的人物.魯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後十年,尤其喜歡畫肖像、風景與神話畫.這些作品幾乎全出之於親筆,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樸素,更能予人以親切之感,這些作品以其畫法的瀟灑與極度精確及洋溢着內在熱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勝。

17世紀歐洲出現四位鼎立的大畫家:意大利的卡拉瓦喬、佛蘭德斯的魯本斯、荷蘭的倫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其中唯魯本斯最幸運,他不僅是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紀的整個西歐繪畫。

魯本斯一生創作極為豐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場面,強烈的運動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戲劇性情節;對比鮮明、響亮飽滿的色彩;流動的線條、激動人心的畫面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富麗堂皇、華美火熱、歡騰鼓舞的藝術感受。  

名著

《羅得與他的女兒們》(約1613 – 1614)是魯本斯成熟畫風初期的傑作,且是仍在私人手中的魯本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消失了一個多世紀以後重現市場,實屬罕見。在參加了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週展覽之後,這幅長逾2米的名畫將於香港(2016年5月26至30日)春拍期間展出,最後巡展至倫敦古典藝術週,成為7月7日的「古典大師及英國繪畫」晚間拍賣的焦點拍品。

魯本斯(1577 – 1640)創作《羅得與他的女兒們》時已是安特衛普最重要且熱門的畫家,在當時的歐洲藝壇備受矚目。他曾於在羅馬創作,受僱於曼圖亞公爵文琴佐一世 • 貢扎(Vincenzo I Gonzaga),並於1609年被聘為布魯塞爾阿爾貝大公及伊莎貝拉夫婦(Archdukes Albert and Isabella)的御用畫師。 魯本斯最知名的多件作品便創作於這個時期。這其中包括兩幅巨型祭壇畫,分別是1610年為聖瓦卜爾加教堂(church of St Walburga)繪製的《升起十字架》,以及於1611年至1614年為安特衛普聖母主教座堂(Antwerp Cathedral)所畫的《下十字架》。除了這些面向公眾的畫作,魯本斯亦接受了大量類似《羅得與他的女兒們》的私人訂製,以新的視角來詮釋傳統的宗教題材。

古典大師繪畫部門副主席Paul Raison指:「繼今年早前將兩幅倫勃朗肖像畫售予法國及荷蘭政府的歷史性交易後,佳士得將繼續引領「大師傑作」的市場,呈獻另一位北方流派傑出藝術家彼得 • 保羅 • 魯本斯爵士的鉅作。這幅畫作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極其震撼的,我們也期待在紐約、香港及倫敦的展覽中,觀察各位的反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