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溪州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彰化縣溪州鄉位於彰化縣最南邊,南臨濁水溪與雲林縣西螺鎮、莿桐鄉相望,東鄰二水鄉與田中鎮,北鄰北斗鎮、西接埤頭鄉與竹塘鄉,全鄉面積約74平方公里,南北長8.18公里,東西寬13.6公里,目前全鄉人口有 三萬二千多人。
昔日濁水溪出二水隘口以後分為四條分流,由北而南依序是東螺溪、西螺溪、虎尾溪、北港溪,至日據時代東螺溪是主流,溪州鄉正位在東西螺溪間的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故名「溪州」,後來才改為「溪州」。
溪州鄉原為巴布薩平埔族眉裡社棲居之地,清代隸屬彰化東螺堡,日本統治台灣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庄,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庄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溪州之所以成為日後的鄉名,至此確立。[1]
- 各村簡介:
溪州鄉目前有溪厝村、坑厝村、水尾村、瓦厝村、東州村、尾厝村、舊眉村、溪州村、三圳村、三條村、 菜公村、張厝村、潮洋村、柑園村、成功村、西畔村、圳寮村、大庄村、榮光村,共19村。
- 鄉長介紹
溪州鄉鄉長: 江淑芬
施政方針:
1.補助津貼-為鼓勵生育及慰問喪葬,運用回饋金發給鄉親生育及喪葬補助津貼。 2.加強圖書館功能-提供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及學習,促進學識交流,城鄉同享書香資源。 3.多功能活動中心-協助設立各區多功能活動中心,發展社區特色,推動中心5大功能:文化、學習、社福、圖書、休閒,提供身體及心理健康的支持。 4.食堂供餐計畫-補助社區完善「老人食堂」供餐計畫,打造溪州桃花源,讓老者安之、壯者用之、少者懷之。 5.關懷新移民-設立新移民社團,辦理學習成長課程,匯集多元文化,提供新移民一個相互支持、如「家」般溫暖的空間。 6.社團經費補助-為溪州合法社團爭取經費補助款,健全社團組織,積極舉辦各項活動,以達成自我成長,豐富生活內涵。 7.富農政策-溪州鄉有 70% 的農戶,以農立鄉,增加農業課人力,進行組織改造,成立技術、設施、產銷等農業組織,導向富農政策。 8.保良田護水源-活化莿仔埤圳景觀,讓灌溉水圳長流,農業不缺水欣欣向榮。 9.建立生產履歷認證-結合農會發展產業,讓「溪州拔」「溪州米」打響溪州知名度。建立生產履歷認證,保證品質與價格,穩定提高農民收益。 10.提升土地價值-通盤檢討溪州鄉土地,促進溪州鄉整體建設發展及提高土地經濟價值。 11.發展觀光產業-與縣政府共同管理花博公園,開創農特產品銷售專區,並建構環鄉自行車道 ,連結西螺、溪州大橋、高鐵、高速公路及濁水溪風光,成為觀光帶,帶入人潮及錢潮。 12.休閒農業青年就業-塑造農村新風情,以「樂活」主題來拓展休閒農業。將溪州定位為兼具生活、就業、生態與自然休憩的平衡空間,具有糧食生產、提供具吸引力的居住環境、創造不同的就業機會與休閒遊憩資源。[2]
目录
各級學校
國民中學:
彰化縣立溪州國民中學
彰化縣立溪陽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溪州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三條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圳寮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南州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潮洋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大莊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水尾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成功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僑義國民小學[3]
地名的由來
『溪州』地名的由來,是由於該鄉位處東螺溪(舊濁水溪)與西螺溪之間的氾濫平原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所以稱之為『溪州』。
溪州鄉原為巴布薩平埔族眉裡社棲居之地,清代隸屬彰化東螺堡,日本據台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庄,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庄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溪州鄉名,至此確立。
溪州鄉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有漢人在這裡開墾了。當年的拓荒者不僅要與水搏鬥、還要為生計操煩。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開鑿、1911年濁水溪堤防興建,人們也因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引濁水溪充滿泥沙的河水灌溉。因為圳水的充滿泥沙,農人通常運用濁水來補充農田的養分、地利、增肥,還會在農閒時特別讓自己的田地積滿圳水,沉積泥土,這讓原本只能種植旱作的沙礫地慢慢的沉積成一畝一畝良田。在這樣土地上生長又受濁水溪滋潤的農作可以說是菜香米甜。濁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所生產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而以「濁水米」聞名台灣。[4]
歷史文化
溪州糖廠
溪州糖廠曾是台灣重要的糖廠。
1909年,日本政府要求當時台灣的富商板橋林家,將在上海、香港的資產返回台灣,林家為了保護這筆龐大的世襲財產,又在台灣總督府鼓勵糖業的慫恿下,便出資成立「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藉由官廳的權力強制收購民地,興建廠房,以糖廠為中心鋪設五分車鐵道運送甘蔗。
溪州糖廠的煙囪原為鐵製,廠方擔心日久生鏽,所以外表塗以黑色油漆,是為「黑管」的由來。1925年爆發二林蔗農事件,蔗農怒火蔓延到溪州,間接導致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被新營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購併。新會社擴增溪州廠產能,在一廠旁增設新廠房,新廠煙囪改採鋼筋水泥灌注,外表水泥乾涸後呈灰白色,是為「白管」由來。
現今的溪州市區,曾被稱為「會社街仔」,當年街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糖廠,兩根醒目的煙囪映入腦海,後來「黑白管」成為溪州糖廠的代名詞,也用來消遣別人胡說八道(黑白講)。如今溪州糖廠的黑白管遺跡早已不復見,僅存老照片與記憶,足以作為台語俗話的歷史見證。
1909~1925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
1909年,板橋林本源家族在北斗郡的溪州庄(亦即今日溪州鄉),投資創設「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
1913年「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增資,改名為「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廠房、機械主要位於溪州庄,鋪設五分車鐵軌貫穿延伸的農場範圍,則到今日的二林、竹塘、大城等地。
1925~1946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1925年爆發「二林蔗農事件」,蔗農們群起抗議糖廠收購不公,連帶引起全台的農民運動,加以當時板橋林家內訌,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便被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給併購,改名為「溪州製糖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因糖業是經濟命脈,溪州糖廠及其周邊,皆被轟炸,木造的拾翠樓俱樂部也毀於灰燼當中。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的統治權被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接收。
1946~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接收、合併日本時代的製糖會社,成立「台灣糖業公司」,簡稱為「台糖」。「溪州製糖所」改名為「溪州糖廠」,繼續製糖。1954年,溪州糖廠被併入溪湖糖廠,而台糖總公司部分處室遷至溪州鄉。不再生產的廠房改建為辦公之用,日式宿舍分配給員工,加上台糖員工訓練所、台糖員工子女就讀的南州國小、及周邊戲院、市場、酒家茶室、旅社等,直至70年代台糖總公司遷回台北,是溪州鄉的台糖繁華期。[5]
水文系統
莿仔埤圳起造年代在日據時期,人工挖掘,是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也是彰化縣第二大的灌溉系統,從溪州鄉取濁水溪水灌溉整個彰化西南地區,經溪州鄉、埤頭鄉、二林鎮、芳苑鄉等,全長約23公里,源自溪 州鄉至芳苑鄉出海。流域面積近9000公頃。
沿著莿仔埤圳的溪下路為鄉內重要的東西向道路,沿線種植羊蹄甲。溪州鄉的聚落也沿著水圳產生,為典型的伴水而居的平原聚落型態,更是本鄉產業發展的重要水利系統。
- 「有莿仔埤圳才有溪洲」
溪州原本是濁水溪之流之間的沙洲,也因此而得名「溪洲」,後改為「溪州」。
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有先人在這裡開墾了。當年的拓荒者不僅要與水搏鬥、還要為生計操煩。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開鑿、1911年濁水溪堤防興建,人們也因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引濁水溪充滿泥沙的河水灌溉。因為圳水的充滿泥沙,農人通常運用濁水來補充農田的養分、地利、增肥,還會在農閒時特別讓自己的田地積滿圳水,沉積泥土,這讓原本只能種植旱作的沙礫地慢慢的沉積成一畝一畝良田。
在這樣土地上生長又受濁水溪滋潤的農作可以說是菜香米甜。濁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所生產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而以「濁水米」聞名台灣。
溪州這個農鄉因為水圳綿綿流過,逐漸地聚居起人口。不僅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溪州人,也為台灣生產了優良的農產、提供豐美的食物。
近年來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及芳苑國光石化的開發案,計畫引農業灌溉水作為工業用水,造成地方居民強烈反彈,水資源的分配引起各界關注。[6]
交通概況
主要道路有:
一.中山高速公路: 貫穿本鄉的高速公路,由水尾村經中沙大橋可抵雲林縣。
二.省道台一線: 貫穿鄉境,北達北斗鎮、南經西螺大橋進入雲林縣西螺鎮。
三.中央路: 由溪州市街,經三圳村,到達潮洋、張厝二村,沿濁水溪堤岸向東可至二水鄉。
四.中山路、莒光路: 為本鄉的主要市集所在。
五.陸軍路: 為張厝、潮洋二村民來往北斗鎮之要道。
大眾運輸系統:
- 搭乘員林客運:
從員林站搭車--> 搭乘"員林 經 溪州 往 二林"路線,於溪州站下車。
從溪州站搭車--> 有"溪州 往 西螺(斗南 民雄 嘉義)"、"溪州 往 北斗 員林 彰化 台中"、"溪州 往竹塘 二林"三條路線。
- 搭乘日統客運:
搭乘資訊請洽日統客運溪州站 04-8891321 彰化縣溪州鄉瓦厝村莒光路105號[7]
觀光旅遊
視頻
《光之憶》。看見了一場記憶旅程(溪州榮光村紀錄片)
彰化溪州 萬景藝苑
【台灣囝仔讚 】178彰化縣溪州鄉 圳寮國小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