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楼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彩楼记》,传统戏,该剧虽然早在越剧男班时期已搬上越剧舞台,但没有保留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越剧编剧陈羽等参考明代无名氏《彩楼记》和川剧《彩楼记》以及福建梨园戏《入窑》改编,由金采风、陆锦花主演。东海文艺出版社曾印成小剧本出版。
剧目介绍
该剧源由南戏《破窑记》写宋代宰相刘懋之女月娥,在彩楼抛球招婿时,选中穷儒吕蒙正。刘懋嫌贫爱富,强迫蒙正退亲,月娥不从,因而父女决裂,二人被逐出相府,月娥随蒙正居住寒窑。蒙正上京赶考,月娥断饮,靠野菜充饥。刘夫人曾入寒窑,劝女回家,月娥宁受苦而不归?蒙正高中状元,荣归故里,刘懋派人接他们回相府,遭到二人断然拒绝。
《评雪辨踪》折子戏是《彩楼记》中一折。该戏根据同名川剧移植。写吕蒙正前往木兰寺赶斋落空,归来时见寒窑门外雪地有男女足迹,疑妻月娥不贞,后月娥说明是其母命仆人送银时留下的足迹,蒙正才释误会。
《母女会》折子戏是《彩楼记》中一折。写吕蒙正上京赶考,刘月娥靠野菜充饥,刘夫人亲探寒窑,劝女回家,月娥宁受苦而不归。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1]”、“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2]、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