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青莲 (1908年7月31日 - 2006年12月14日) 江苏常熟人,化学家和教育学家、中国安稳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
14岁考入姑苏桃坞中学,1926年高中毕业考入光华大学化学系。在光华大学只用了三年半的时刻,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1930年毕业时他以第一名取得银杯奖。
大学毕业后,张先生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讨生,在高崇熙教授辅导下完结了稀有元素范畴的研讨论文3篇,分别为无机组成、剖析判定和物理化学丈量三个方面。此后他以优异成绩取得中华教育文明基金,公费出国留学。
学经历
193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
1936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去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讨所做访问学者,作业了一年。
1937年7月,中央研讨院化学研讨所延聘他为副研讨员。
1938年应光华大学之邀被聘为该校教授。他在该校辅导了两名学生的毕业论文,两篇论文都得到了很好的点评。
1939年夏,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延聘张先生为教授(属清华大学)。
1943年,在战时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当担任学术交流的吴有训先生向张先生搜集论文时,在3个月内交出一篇论文,并归纳了自己在国内外所宣布的重水论文撰写成《重水之研讨》论文集一书。
1943年取得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二等奖。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复校,在此状况下,依然坚持科研作业。他初次将重水密度的丈量温度提高到95℃,并外延至100℃。展现所得精细数据的相关论文,本来按通讯稿投寄英国《天然》杂志,而修改部则把它转入正文栏,标明这一作业遭到高度重视。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1954~1956年曾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1934年至1984年的50年中一直在进行着重水和安稳同位素的研讨,触及十几种元素的同位素,在重水和同位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同位素的动力学效应及同位素别离原理和办法、同位素规范样品的研发、同位素天然丰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化体系的研讨。
1985年,测定了规范均匀洋水(SMOW)在25℃时的密度,数值达7位有用数,这是1975年后世界上三项高度精细测定之一。
1989年获颁发“从事科学作业五十年”的荣誉奖状。[2]
1990年,用校准质谱法测定了碳的原子量,被世界纯粹与使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和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于1991年评为近年来最佳测定。
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
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0年3月公民教育出书社出书发行全日制一般高档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作为中国两位出色的化学家之一,向全国高中学生展现。
学术研究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特别是同位素化学及重水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已总结于《张青莲文集》(北京大学院士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为中国各种轻同位素的研究和生产作出了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地进行了原子量的精确测定工作,所测定锑等10种元素的原子量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定为新的国际标准数据。
曾任辅仁、清华、北大等大学教授,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3]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
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4]
北京去世,享年99岁
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6年12月14日19时3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5]
著作
《重水之研究》论文集。
《张青莲文集》(北京大学院士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无机化学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