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方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方平
出生 中国
别名 官员
职业 官员

人物简介

张方平( Zhang Fangping )(公元1007年-公元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文定",北宋大臣,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

景佑元年(1034),中茂才异等科,任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又中贤良方正科,迁睦州(今浙江建德东)通判。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滁州(今属安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杭州(今属浙江)、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长官。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反对任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新法。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卒。苏轼哀痛不已。赠司空,谥文定。

有《乐全集》四十卷。

早年经历

张尧卿之子,少颖悟,读书过目不忘,宋绶蔡齐以为奇才。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举茂材异等,爲校书郎,知崑山。又中贤良方正选。李元昊叛,上「平戎十策」。庆历八年(1048),任滁州知州。[1]英宗时,任礼部尚书。神宗时,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不合,极论新法之害,后以太子少师致仕,曾参与坤宁宫事变事后论战。

好佛学,在琅琊寺续写《愣伽经》,“书法宛然不殊”,即今之《二生经》。[2]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卒。苏轼哀痛不已。[3]赠司空,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

个人作品

着有《乐全集》(一作《乐全先生集》)四十卷,四库全书版本。

《大宋馆阁书目》二卷。

《嘉祐访遗书诏并目》一卷。


历史评价

脱脱《宋史》:方平慷慨有气节。.....方平、拱辰之才,皆较然有过人者,而不免司马光、赵抃之论。岂其英发之气,勇于见得,一时趋乡未能尽适于正与?及新法行,方平痛陈其弊,拱辰争保甲,言尤剀切,皆谔谔不少贬,为国老成,望始重矣。若方平识王安石于辟校贡举之时,而知其后必乱政,其先见之明,无忝吕诲云。

苏轼:"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它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

清代四库馆臣称:"方平颖悟于书,一览不忘,善为文,数千言立就。才气本什伯于人,而其识又能灼见事理,劓断明决,故集中论事诸文,无不豪爽畅达。洞如龟鉴。"指出其具有不凡的豪气远见,为文才能"豪爽畅达,洞如龟鉴"。评价是中肯的。

《商丘县志》载,他"诗学杜甫,又法佛老,风格清新淡远,雄峻流丽"。

参考资料

  1. 《续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七
  2. 《冷斋夜话》卷四十五:“张方平以端明殿学士知滁州事,游琅琊山,俯仰梁间,得经函,有写《愣伽经》半卷,披玩久之,忽悟前身故僧也,乃为终竟书之,书法宛然不殊,号二生经。”
  3.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乐全先生薨,东坡时守颍州,于僧寺举挂,参酌古今,用唐人服座主缌麻三月,又别为文往祭其柩,盖感其知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