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弗朗茨·冯·帕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朗茨·冯·帕彭(德语:Franz von Papen,1879年10月29日-1969年5月2日),全名弗朗茨·约瑟夫·赫尔曼·米夏埃尔·玛丽亚·冯·帕彭 德语:Franz Joseph Hermann Michael Maria von Papen),德国政治家外交家,信奉天主教,曾在1932年担任德国总理。

背景

帕彭在威斯特法伦省城镇韦尔出生,其贵族家庭富裕并信奉天主教。他最初做过军官,于1913年担任德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武官。1915年,他在一战期间返回德国,到西线履职;1917年,他在驻中东参谋部工作,也是驻巴勒斯坦土耳其军队的少校。

1916年爱尔兰发生复活节起义,帕彭作为德国与爱尔兰共和派的中介人,向后者提供及运送军火,抵抗英国。1918年,他以中校的军衔返回德国并退役。后来,他加入政坛并参加天主教中央党,是保皇主义的右派代表。1921至32年,他是普鲁士自由邦议会的成员。

1925年德国总统选举,帕彭竟然支持右翼候选人保罗·冯·兴登堡,而非中央党的威廉·马克斯,令中央党很惊愕。

担任总理

1932年6月1日,原本不引人注意的他,获得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1],地位变得十分重要,接替同党的海因里希·布吕宁

然而,在一天之前,帕彭仍然向中央党的主席路德维希·卡斯承诺不会接受任何职位。卡斯批评他为“中央党的厄菲阿尔特”。为避免被逐,帕彭在6月3日退党。

对于兴登堡任命帕彭为总理,法国驻德国公使安德烈·弗朗索瓦-蓬塞(André François-Poncet)甚感怀疑。他指出,帕彭之妙在于他从未受到盟友或敌人重视。帕彭被认为是肤浅、浮躁、虚假、野心大、虚荣和狡猾的人。帕彭在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将军帮助下组成内阁,正是部分德国人所嘲笑的“男爵内阁”。

在议会里,帕彭只得到保守的德国国家人民党支持。他从未是议会成员。

帕彭发动普鲁士政变,打击德国社民党领导的普鲁士邦政府,以专制手段统治国家。他也取消了布吕宁对冲锋队的禁令,以争取纳粹党支持他的政府。

议会先后在1932年7月和11月举行大选,纳粹党两度取得最多议席,帕彭却没有获得议会支持,惟有在11月17日辞职,由施莱谢尔在12月2日接任。施莱谢尔就任后,希望建立执政联盟,争取纳粹党与社民党工会势力的支持。然而,他的计划失败,未能得到议会大多数,于是帕彭决定要令他下台。帕彭、阿道夫·希特勒与国家人民党主席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达成协议,由希特勒担任总理,帕彭为副总理,国家人民党则成为执政党。

1933年1月23日,施莱谢尔向总统兴登堡表示,他未能取得议会大多数,并请后者解散议会,以紧急法令赋予他行政权力。然而,施莱谢尔内阁的政策影响了富有的地主工业家,令兴登堡甚为反感。

这个时候,帕彭在背后利用与兴登堡的交情,向后者保证他能控制希特勒,并能建立一个由议会大多数支持的政府

兴登堡拒绝了施莱谢尔,令他在1月28日辞职。帕彭曾粗略考虑过不让希特勒参与内阁,由自己做总理。兴登堡原先宣布永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但在1月30日改变初衷。

战后生活

战后,同盟国拘留并控告帕彭,令他成为纽伦堡审判二十四名被告之一。

法庭表示,帕彭犯了数项“政治不道德罪名”,但根据其起诉书,不足以“密谋触犯反和平之罪行”定罪,于是释放了帕彭[2]

他在1950年代尝试重新开始政治事业,但不成功。他在上士瓦本 (Oberschwaben) 的本岑霍芬城堡 (Castle of Benzenhofen) 定居。

1923年,帕彭获得教宗侍从(Papal Chamberlain)的名衔。庇护十一世在1939年去世后,接任的庇护十二世没有维持这项名衔。这可能是因为帕彭为希特勒办事,令坚持反对纳粹主义的教宗反感,纵然他支持几种法西斯主义。 约翰二十三世因帕彭担任希腊与土耳其教廷公使而认识他,就在1959年7月24日恢复上述荣誉。帕彭也是马耳他骑士团成员。

他也推出数本书籍与自传,解释他在1930至33年的政策,并分析早期西方的冷战政治。他在1969年去世,终年89岁。

视频

弗朗茨·冯·帕彭 相关视频

1916年复活节起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