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馮·興登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羅·馮·興登堡 | |
---|---|
原文名 | 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 |
出生 |
德國-波茲南(今屬波蘭) | 1847年10月2日
逝世 | 1934年8月2日 | (86歲)
國籍 | 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國 |
別名 | 興登堡 |
民族 | 德意志人 |
教育程度 | 柏林軍事學院 |
職業 | 政治家,軍事家,總統 |
知名於 |
坦能堡戰役的勝利者 東普魯士戰役的勝利者 五位大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一 德意志國總統 |
知名作品 | 《興登堡回憶錄》 |
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全名保羅·路德維希·漢斯·安東·馮·貝內肯多夫和馮·興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德國陸軍元帥,政治家,軍事家。魏瑪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 [1]
保羅·馮·興登堡出生於德國波茲南(今屬波蘭)軍官家庭,曾參加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
1903年晉升上將。一戰爆發後,在東線坦能堡會戰中擊敗俄國軍隊後晉升為陸軍元帥。
1925年起擔任德國總統。 興登堡在軍事生涯初期是一個出色的軍人,但是他最為著名的成就在於一戰中和魯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陳舊的思想和狹隘的觀察力使其後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損害。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的舉動,也成為日後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因素之一 。 [2]
1934年8月2日在任內逝世於東普魯士。 [3]
軍政生涯
年表
- 1859年到1866年他進入軍事學校。
- 1866年他以中尉的軍銜參加普奧戰爭。
- 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他以軍官身份參加。
- 1903年他晉升為上將,
- 1911年他64歲退休。
- 1911年以前,歷任軍參謀長、師長和軍長,後退伍。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重返軍隊,任德軍東線第8集團軍司令。8~9月間,率部粉碎優勢俄軍對東普魯士的進攻,取得坦嫩貝格之戰的勝利。11月,晉升為元帥,任德軍東線司令。
- 1916年8月,任德軍總參謀長,負責東西兩線的戰略指揮。在西線建立齊格菲防線(英國人稱之為興登堡防線)。德國在大戰中失敗後,興登堡退隱故里。
- 1925年4月,在右翼政黨支持下,興登堡被選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後任,當選為魏瑪共和國總統。5月12日他宣誓就職。
- 1932年,再次當選總統。支持保皇組織、法西斯組織和軍國主義。
- 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德國總理,委託希特勒組閣。
- 1934年8月,死於諾伊代克。
戰爭
七周戰爭(1866);
普法戰爭(1870-1871);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戰役
克尼格雷茨之戰(1866);
聖普里瓦之戰(1870);
坦能堡之戰(1914);
馬祖里湖區之戰(1914);
羅茲之戰(1914);
戈爾利采-塔爾諾夫之戰(1915);
第二次索姆河之戰(1918);
利斯河之戰(1918);
埃納河攻勢(1918) [5]
人物評價
興登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偉大的英雄,即使在別的國家,也長期被認為是一位盡忠報國的完美人物,可是在他死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他造就了希特勒,人民對他的議論就變的苛刻起來,說他逃避責任,把許多別人的功勞據為己有,而且在年邁體衰的時候還繼續當國家元首,也是一件不幸的事。
誠然,作為他神話起源的坦能堡作戰計劃並不是他擬定的,但作為司令官他的職責和權利就是選定一個好的計劃並貫徹下去,在這一點上他絕對比神經質的參謀長魯登道夫強,魯登道夫和他鬧翻以後說自己才是做最後決定的人,說興登堡是木偶巨人,這是他自我膨脹和對興登堡極端嫉妒的表現罷了,繼他之後擔任軍需總監的威廉·格勒納就說:「那些謠傳興登堡是傀儡的說法都是不真實的,根據他的親身體驗,興登堡的意志極為堅定 ,只有去執行他的想法,替他去背黑鍋,絕不可能有人能左右他的思想。」 [6] [7]
文獻來源
- ↑ 卜延軍、唐復全.《將帥傳略》.中國:藍天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 ↑ 埃里克·艾克 譯者: 高年生 / 高榮生 .魏瑪共和國史.中國:商務印書館,1994年
- ↑ 保羅·馮·興登堡 Paul von Hindenburg豆瓣
- ↑ 保羅·馮·興登堡趣歷史
- ↑ 他是希特勒唯一懼怕的人,他死後希特勒獨裁的道路上沒有對手 搜狐網
- ↑ 高年生.《世界歷史名人譜》近代卷5.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 ↑ 德國人心目中的「神」,希特勒也要對他畢恭畢敬!老田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