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症
弓形虫感染症(Toxoplasmosis),又称弓浆虫病,是一种病原体为弓浆虫的传染病。已确定的宿主是猫,而弓浆虫的携带者包括了很多的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通常病征为轻微或具有自限性,但是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或猫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目录
疾病概述
猫科动物是最终宿主
弓形虫感染症为卫福部疾管署公告第四类传染病,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又称弓浆虫(学名:Toxoplasma gondii)、弓虫,或连同种小名一起称作龚地弓浆虫,是肉孢子虫科弓浆虫属的唯一物种,属于寄生性生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可感染大部分温血动物;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final host),而其他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以因误食猫粪便中已完成芽孢化的卵囊(sporulated oocyst)污染的水或食物,或是吃到其它未煮熟受到感染动物组织中的囊体(tissue cyst)而被感染。
可经由胎盘传染给胎儿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通常是良性而没有症状,少部份急性感染病患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倦怠、衰弱及中度发烧(38~38.5oC)的情形。但是怀孕妇女若于怀孕期间初次感染弓形虫,亦即孕妇血中并未有保护性抗体,则弓形虫可经由胎盘传染给胎儿(感染率约40%),若在怀孕一开始就感染弓形虫,会造成流产或死胎,若在怀孕12周之内感染弓形虫,有20~30%的新生儿会有明显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症,但有70%~80%的新生儿却没有任何症状,不过经过几个月或数年后,可能会出现视力不良、学习障碍和心智发育迟缓等现象。
严重有致命危险
临床上可见的症状,还包括:皮肤红斑丘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血小板低下、水脑症(hydrocephalus)、小脑症(microcephaly)、颅内钙化、神经病变及视网膜脉络炎(retinal choroiditis)并造成失明。怀孕妇女如确定首次感染,应谘询妇产科医师是否继续怀孕,如确定继续怀孕,则在新生儿出生后,请医师检查新生儿之生理状况,并需持续追踪数月或数年,以提供适当之医疗照顾。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有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恶性血液疾病、血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癌症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者,其症状往往是由于过去潜在感染的弓形虫再活化(reactivation)所致,脑部是最常被侵犯的部位,容易引起脑脓疡,其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不清、抽搐、肢体动作障碍及语言学习障碍等,严重者会有致命的危险。
弓形虫感染症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必须与感染性单核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巨细胞病毒感染、猫抓病、兔热病、淋巴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等作鉴别诊断[1]。
致病原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在一般温血动物之细胞内均能行无性分裂生殖,但其有性生殖只会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中进行,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卵囊要先经过24~48小时的芽孢化(sporulation)才具感染力,温血动物经口食入后,孢子虫(sporocysts)会进入上皮细胞和附近的淋巴组织,分裂成为Giemsa染色阳性,新月形的速殖体(tachyzoites),常在脑、视网膜、横纹肌和肝细胞内形成圆形或长条形的组织囊胞(tissue cyst),囊胞内有数百个PAS染色呈阳性的缓殖体(bradyzoites)。卵囊对环境耐受性,在适当条件下可存活1年以上,但是在70℃干热、煮沸、强碘及强氨下,很快被杀灭;速殖体在环境及死亡动物组织中只能存在数小时;组织囊胞内的缓殖体在死亡动物的组织中可存活数天,加热至66℃即可杀死。
流行病学
台湾尚无详细、具有代表性组群的盛行率的研究报告。人类感染弓形虫可分为后天性感染及先天性感染。先天性弓形形虫感染大多是孕妇怀孕过程中第一次感染弓形虫,弓形虫经由胎盘传染给胎儿。曾有报告国外的弓形虫感染率约是每1000名活产儿有1~5名发生感染,但受感染的婴儿只有20%会出现临床症状。国内怀孕年龄妇女以血清抗体调查发现,弓形虫感染率大约是10%左右。有30%的妇女感染后,产生可以保护胎儿不被感染的抗体,没有抗体的怀孕妇女可能面对如前述胎儿死亡和先天畸形的可能。据英、美调查成人感染率一般约为40%,有的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调查的成人感染率为50-80%,法国人高达90%。而弓形虫中的刚地弓形虫,全世界则有25%—50%受感染,中国阳性感染率为20%,部分地区高达30%以上。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研制出抗弓形虫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而且研究过程通常艰难而进展缓慢[2]。
传染窝
猫科动物为弓形虫感染的最终宿主,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都只是中间宿主。
传染方式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途径:
- 主要为生食或食入未经煮熟受感染的动物肉(或体液),如牛、羊、猪肉…等
- 食入含有猫排出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
- 先天性感染
- 输血感染
- 器官移植
潜伏期及可传染期
潜伏期:感染弓形虫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潜伏期为10~23天。可传染期:除了经胎盘传播的先天性感染、输血及器官移植可能传染外,弓形虫并不会直接人传人。
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染弓形虫后免疫力可持续多久,目前尚不清楚。不过对爱滋病患或一些曾接受免疫抑制剂的人,潜伏的弓形虫感染,可能有再活化感染(reactivated infection)的机会,可能造成临床上严重的病症。
检体采检送验
- 检体种类:每次采检均需包含血清3 ㏄及含抗凝血剂(紫头管)全血5 ㏄,以低温(2-8℃)冷藏输送。
- 检验项目:IgG及IgM抗体检测、IgG亲和力试验、聚合?连锁反应。
- 采检时间:第一次采检于发病初期,第二次采检与第一次间隔2星期以上(通常为20天)。
- 采检时机:符合通报定义者即可采检送验。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
- 教育民众及怀孕妇女肉类食用前要以66℃以上加热或煮熟,肉类贮于-20℃满24小时,在烹调的过程中应避免试吃。
- 怀孕妇女避免接触来路不明的猫,并且避免清理猫沙,需要清理时,应戴手套,清理后必须洗手,以免被污染的猫粪感染。
- 家中如有弓形虫感染症患者之怀孕妇女,建议应找妇产科医师谘询相关问题。
- 接触过生肉的手、砧板、水槽、菜刀及其的物品都要以肥皂水、清水洗净。
- 小孩玩耍的沙盒要加盖,并防止猫的进入。
- 进行园艺工作或其它可能接触到被野猫粪便污染东西的工作时,应配戴手套。
- 食用的蔬菜应清洗干净,特别是自己庭院种植的蔬菜。
- 家环境应加强消灭老鼠、蟑螂、苍蝇,并且防止其它动物进入。
- 家猫应喂食干饲料、猫罐头、或煮熟的食物,避免喂与未经煮熟的肉、内脏、或骨头;垃圾筒应加盖,以避免猫咪觅食。
- 避免家猫出外觅食。
- 猪舍应控制猫鼠进入及防范饲料被猫排泄物污染。
- 屠宰肉品应严加管理。
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 通报病例:一周内向当地卫生局通报。
- 隔离:不需隔离。
- 消毒:无。
- 检疫:非例行性检疫项目。
- 接触者处理:如果怀疑个案是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症,则生母应列为接触者采检。
- 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病例确定后,于一周内进行调查。
治疗方法
- 大部份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即使有淋巴病变,也是自愈性的,无需治疗,除非其有严重或持续性病变出现且显著器官伤害,否则并不需要特别的抗微生物制剂治疗。需要治疗的情况,包括:视网膜脉络炎或明显的器官伤害者,此时可合并使用pyrimethamine与sulfonamides,最广为接受的药物治疗方式为pyrimethamine先用2 mg/kg/day(每天分两次口服)的起始剂量给1至3天,再改成1 mg/kg/day(每天两次)的维持剂量服用四个星期;同时加上sulfadiazine 100 mg/kg/day(每天分四次口服)至少服用四个星期。因两者均为抗叶酸药物,对骨髓会造成抑制作用,所以必需补充folic acid以防止副作用,此外,pyrimethamine与sulfonamides对组织囊体没有作用,适可解释为何爱滋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率有高度复发的原因。
- 若感染的病人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有明显症状者,在剂量上通常要高些,且治疗时间建议持续至症状改善后的4-6星期。病人若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免复发,则必须合并高效能抗病毒药物(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和抗微生物制剂治疗至少六个月以上,而且患者免疫功能改善,CD4淋巴球数增加到100 cells/μl以上才可以停止抗弓形虫制剂治疗。
- 对于先天性感染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予以治疗,建议合并sulfadiazine、pyrimethamine和folic acid治疗至少1年。
- 若病人对sulfonamides无法忍受,可以用Clindamycin取代之,即合并使用Clindamycin和pyrimethamine,这是目前治疗爱滋病患者感染弓形虫感染症之第二线药物。
视频
参考资料
- ↑ 疾病介绍-弓形虫感染症卫福部疾病管制署
- ↑ 弓形虫:感染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类的可以控制宿主大脑的寄生虫每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