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弃耕抛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弃耕抛荒是指土地具备耕种条件,但是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故意不进行耕种,致使土地荒芜。是我国农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原因有农业收入低、农村人口进城、土地污染、基础设施薄弱、流转困难等。弃耕抛荒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业基础的稳定。应该从原因着手解决弃耕抛荒问题。

危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我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我国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时期做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举措。社会进行转型过程中,农村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土地抛荒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根据海关的统计,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了294.5%。

表现原因

劳动力外出打工

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100个自然村

一,南坑村是一个坐落在赣西北群山深处的小山村,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31座蓝砖黑瓦的木屋,依山而建,散落在狭长的山坳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因为一口洁净的池塘,它得名南坑村。

南坑村所在的合水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靠木材销售成为安义县最富裕的村子。但随着山上的树越砍越少,国家开始封山育林,“靠山吃山”的合水村财路断了。人均不到两分的耕地,无法养活南坑村一家家张着嘴吃饭的人,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谋生。这个始建于清朝末期、最鼎盛时有130多口人的山村,终究没有挡住城市化的冲击,青壮年挤入城市讨生活,一家家搬离了村庄。

2012年,一个叫钟兆武的64岁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居民,守护着这个据传清朝末年由浙江丽水迁来的村庄。人少了,地荒了不少。山上的野猪也多了起来,经常下山糟蹋庄稼,地越荒越多。

二,阳曲县伙路坪村300多亩地,一半退耕还林,一半由村民耕作。随着村民进城打工潮流的兴起,村民一批批迁离山区,耕地就迅速被七高八低的荒草覆盖。阳曲县老伙路坪乡18个村庄的人走光了,他们扔下7000亩荒地。

务农人口老化

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荒”。由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90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农民老化严重。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234人,在村常住约130人,基本上也都是老年人和儿童。

2012年仍然在种地的农民,一是那些老人在种,他们不计较在田间的劳作成本;二是那些没有外出门路只会下力气的农民在种,他们也基本不计较田间劳作成本;三是那些本着赚一点是一点的目的,响应政府号召的农民在种。因为不赚钱或者赔钱,种小麦的原动力普遍不足,这一点,只要不是傻子,心里都清楚。很难说,长此下去,撂荒的田地不会越蔓延越多。

收入太低,农民无积极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2年10月在易县多个乡村调查时了解到,由于种小麦的收益和成本只能勉强平衡,甚至会出现亏本,导致撂荒像一种传染病般开始在易县部分农村蔓延。有农民透露,2012年当地小麦播种面积只有2011年的2/3左右,而易县农业局也表示,全县约有2万亩麦田出现季节性的抛荒。

土地或灌溉水源被污染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陈朝辉表示,根据他来的调研发现,广东土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全省各地皆有零星分布。但抛荒面积究竟有多少,仍缺乏权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

除了村民主动放弃种地外,还存在被动抛荒的情况。2012年,全省陆地水域很多二级河流、小水库和平原地区的溪河、池塘等水域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成为“臭水沟”,恶化了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源,导致部分农田不能灌溉。

基础设施薄弱

抗灾能力较差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旱、涝、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差的丘陵岗垅和低洼圩区,易涝易旱,很大程度是“靠天收”,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不愿耕种,土地大面积成片抛荒。

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承包管理不力随着农村社会发生的生老病死、升学、当兵、就业、迁徙等,人口不断发生变化,仅庐江县陈埠乡2000年就收到140份要求退田的报告。人口、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变化造成耕地无人种的现象不断发生。虽然各地相继制定了一些土地流转的办法,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可操作性不强。多数地方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而基层乡村干部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缺乏力度,存在畏难情绪,不愿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部分土地抛荒。

土地争端

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老子峪村,自2010年秋至今,2000余亩耕地竟迟迟没有耕种,大片的田地已长满了青草,一些青草甚至长有四五十厘米高,只有少量田地种植了玉米、大豆等作物。

一位村民指着眼前的田地告诉记者,自秋天他们村的两千多亩田地便没有播种,一直到夏天,村民的田地一直都是荒废的。“村民们就指望着田里的农作物维持生计,可是却连这点收入来源也断了。”

秋收后,他们要求村民按新分的土地进行耕种时,一些本来家中地多,重新划分后面临减少土地的住户便不高兴,在这些住户的阻拦下,一些新分到地的村民想种却不敢种,便造成了村里绝大部分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1]

对策

提高农产品价格

另外,在安徽部分地区也出现这一现象。安徽亳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显强说,前段时间回家调研时发现,很多村民都不种小麦了,改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市场行情不好把握,但老百姓对种田也已经失去信心。”王显强的希望是,中央及时调整政策,大幅度提高小麦和玉米价格。“只有这样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提高,小麦的总产量才不会下滑。”

强化土地承包管理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土地抛荒的具体情况制定土地流转的办法和措施。一是妥善处理好势力外出和人口、劳力、土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问题。认真做好余缺田调剂工作。二是对自然条件差的抛荒耕地可以由集体收回,高榜田、水源条件差的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基地,低洼田、水浸田,可开发成渔池基地,再发包给农户和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三是将分散的抛荒田通过与群众协商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四是允许土地流转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各地要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生态发展的要求,依靠利被进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结构调整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通旱能灌,遇涝能排。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规模水平,增加劳动者收入,减轻劳动强度。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做好防灾、抗灾、救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实行保护和扶持政策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迫切要求增加对农业的投人,实行保护政策。国家要发挥农业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农业,通过科技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

搞活农产品流通

提高市杨占有丰认真贯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促进粮食收购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流通中介和代理组织,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通过搞活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农产品价值的实现,降低交易成本。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减负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认真贯彻减轻农民负担的方针、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对现行农村税费征管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分配体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参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