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异姓诸侯王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异姓诸侯王表》本卷《异姓诸侯王表》,是袭取《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的内容,稍事修改而成。它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立了汉、楚、衡山……二十栏,分别记述了汉元年一月至文帝后元七年项羽所封十八王和刘邦所封异姓八王的置废兴亡。其中可以汉五年刘邦称帝为分界线,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按月计事,由其按月、分栏、记事内容,可以看出它是参考了《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后部分,略加修改而成,只是突出了汉的地位。后部分按年记事,自汉元年至文帝后元七年长沙国除为止,续记异姓诸侯王的置废兴亡,这是摘取《史记·诸侯王年表》中所记异姓诸侯王的内容而来。本篇表序,简要地说明立表宗旨及本表主要内容,是全篇眼目,但它未对异姓诸侯王兴废原因及历史作用予以说明,稍欠观变精神。

原文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有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適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B058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略

(1)考之于天:杨树达曰,“此当如《孟子·万章篇》所云,讴歌讼狱以民意表之者耳。”(2)?(xiè):即“契”。商代的始祖。稷:后稷,周代的始祖。(3)杀:读曰“弑”。(4)孝:秦孝公,用商鞅以变法。昭:昭襄王。严:庄襄王。因避汉明帝讳,改“庄”为“严”。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1),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2),堕城销刃(3),箝语烧书(4),内锄雄俊,外攘胡粤(越),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5),适(谪)戍强于五伯(霸),闾阎逼于戎狄(6),响应于谤议(7),奋臂威于甲兵。乡(向)秦之禁(8),适所以资豪桀(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无)尺土之阶,繇(由)一剑之任(9),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10),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巧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1)处士:不在朝做官之士。横议:肆意议论。(2)五等: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3)销刃:销毁兵器。(4)箝(gū)语:谓禁民私议。(5)不虞:意料不及。(6)闾阎逼于戎狄:乡民对秦的威胁比戎狄还严重。(7)(cǎn):惨痛。(8)向:往昔。(9)任:用。(10)烈:余烈。[1]

作品出处

本文出自《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

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班固还著有诗、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共41篇。《隋书•经籍志》载有《班固集》十七卷,可惜早已亡佚,现存的《班兰台集》是明代学者辑录而成的。[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