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

中文名: 开善寺正殿

地理位置: 四川省荥经县城

建设时间: 明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

形 状: 正方形,面阔

编 号: Ⅲ-415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1]

目录

简介

开善寺全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全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于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现仅存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为14.55米,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完好。檐下施七踩斗栱,阑额饰深浮雕,精巧细腻,线条流畅。开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建筑特征,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保护

据荥经县博物馆负责人高俊刚介绍,位于荥经县严道镇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开善寺,现仅存正殿一座,建造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是瓦屋进山路线上香客们第一朝拜地,也是全国唯一的辟支佛道场的起香殿,寺名“开善”即“从此归佛行善”之意。

国宝开善寺的价值所在,是这座古建筑本身。前出的飞檐,八朵雕花交错的斗拱,赋予了这座明朝建筑鲜明的汉代元素,正殿斑驳的墙壁上残存着典型的元代风格彩绘。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有着500多年高龄的“开善寺”受到了今生最大劫难。地震发生后,荥经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抢修屋面,加固松动梁架,暂时确保了开善寺的安全。同时,荥经县向四川省文物局汇报了情况,取得了各级文物管理部门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的安全与完整。 如今的开善寺,已经暂时停止了对外开放。修缮现场脚手架林立,建筑工人们有的正忙着将直径达20厘米的木柱挑进寺庙,有的则在库房内刨制榫卯。“这些榫卯必须与原来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据在场工人介绍,随着工程有序展开,明年3月开善寺的修缮就可以大体完工。

价值

“开善寺的价值所在,是这座古建筑本身。开善寺是西南地区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对研究古建筑艺术、佛教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苏士澍表示,荥经县是华夏文明的始祖颛顼帝的故里,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著名的砂器之乡。作为四川文物大县之一,荥经县发掘和保护文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与其说是他们选择了荥经,不如说是荥经吸引了他们。

参考来源

美丽的开善寺(航拍)

参考资料

  1. [转载荥经县开善寺正殿 ],新浪网 , 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