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功能分区核心区按“一区三园”模式建设,分为海洋科研创新园、海洋加工物流园以及海洋科普观光园;海洋科研创新园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竹林盐场,海洋加工物流园设A园、B园,分别设在北海市银海区蓝色产业集中区、铁山港区中国-东盟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海洋科普观光园建设于银海区大冠沙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示范区分布在北海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沿海岸线集中连片、以对虾、青蟹、方格星虫、珍珠文蛤[1]牡蛎、大蚝、大弹涂鱼、大獭蛤(象鼻螺)、栉江珧等名优品种代表的海洋水产养殖带;辐射区覆盖广西北部湾沿海及广东雷州半岛西岸沿海。

园区创建

2010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广西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蓝色农业”(海洋水产)为特色。

2012年以来,北海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提升到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战略高度。2013年6月,北海市政府印发了《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确定了园区选址。

园区发展目标

立足北海、服务北部湾、面向东盟,沿产业链条集聚产业,聚集国内海洋科研机构[2]及人才,突出北海本地特色,以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海(水)产业,打造辐射北部湾地区及东盟国家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泛北部湾地区海(水)产种业中心、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及(海)水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包括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信息工程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将园区建设成为北部湾蓝色经济硅谷。

园区规划

园区建设模式

海洋科研创新园

选址在银海区福成镇沿海(离北海福成机场约10公里,离银滩直线距离区12公里),陆海联动,其是陆域以竹林盐场为基础,规划为2650亩,并规划不低于5000亩的海域专用于海洋科研。

海洋加工物流园

设A园、B园,分别在银海区特色产业园、铁山港区中国—东盟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以下简称“渔港经济区”)挂牌,不另行规划、建设。A园主要聚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海(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B园主要以海(水)产品加工的规模化生产为主要特色。

海洋科普观光园

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旅游区挂牌,不另行规划、建设。依托滨海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与生态优势,将海洋产业科技展示、海洋农业体验与红树林观光相结合,建成集滨海观光、海洋农业科技展览、渔事体验于一体,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海洋科普观光园。

四个产业聚集

(1)水产种业

积聚国内、外一流海洋水产科研机构,建设热带、亚热带特色的中国南方海洋水产科研中心。

(2)南珠

沿南珠产业链,集中布局珠母贝育种、珍珠加工、质量标准及检测、工艺设计创新、文化创意、博览展销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再铸“南珠”新辉煌。

(3)红树林

以现有红树林为基础,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为主体,以红树林、海草、盐沼草、滨海植物等海洋和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恢复保护、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示广西红树林生态文明示范。

(4)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依托北部湾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引进国内科技实力领先的海洋生物、生物制药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自带技术创业,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东盟发展战略

依托入园的科研机构作为合作平台,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培训中心项目,建立跨国联合培训基地、联合科研中心,为东盟国家培训海水养殖、种苗繁育、物理海洋、海洋数字预报等方面的人才,逐渐把北海营造成中国与海上东盟科技交流的桥头堡。

参考文献

  1. 文蛤养殖技术分享,搜狐,2022-07-01
  2.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浅析 ,搜狐,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