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寒寨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寒寨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辖乡,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地处湘东区最南端,陈广线最终端,东、西、北面与白竺乡、东桥镇相邻,南连湖南省攸县。全乡总面积98.14平方公里,总人口6681人(2017年)。[1]

广寒寨乡气候宜人,环境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为萍乡后花园。

中文名称: 广寒寨乡

外文名称: Guanghanzhai Town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中国江西省萍乡市

下辖地区: 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官陂村

电话区号: 0799

邮政区码: 337026

地理位置: 萍乡市西南部

面 积: 98.14平方公里

人 口: 6681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四八门、聚仙寺

车牌代码: 赣J

行政代码: 360313200

历史沿革

广寒寨最早设乡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为官陂乡,1957年为响应党的上山下乡运动,时任萍乡县副县长的戴志明带领200多名干部建立了广寒寨国营垦殖场,1958年官陂乡并入。1984年政企分开,分别设立广寒寨垦殖场和广寒寨乡。1988年乡场合一。

地理位置

广寒寨乡地处湘东区最南端,位于东经113°36′,北纬27°18′-27°25′之间,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13.5公里。东接白竺乡,全乡总面积98.14平方公里。

行政划分

全乡现辖七个行政村,分别为官陂、官溪、洞溪、江山、塘溪、郊溪村;五个分场,分别为凤形山、院冲、大竹山、先遣村、三十六湾分场和一个乡办林场,146个村民小组,人口8579人,总户数3063户,其中农业人口8368人,非农业人口为1916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为6037人。垦殖场在册职工718人,家属1000余人。

自然条件

广寒寨乡地势东南稍高,西北偏低,最高海拔988.5米,境内以山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4560亩(水田3525亩,旱地1035亩),山岭面积128636亩,已退耕3418亩,有林地面积127680亩,竹林面积51267亩(不含新增面积),竹林产量可达60万根,粮食播面5025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00吨。因其气候温和多雨而湿润,土壤肥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有许多珍贵树种,如国家保护植物红豆杉、植物活化石银杏、野生红山茶、楠木、方竹等都属罕见,还有獐、灵猫、狸、穿山甲、长尾雉、猴面鹰、老鹰、棘胸蛙、五步蛇等珍稀野生动物。全乡以山岭为主,山岭面积占95%以上,境内群山环抱,错落有致,陡峭处如青剑刺天,蜿蜒处如蛟龙起舞,加上各种奇峰异石,点缀其间,形成独特的地理风貌。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mm,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5℃。由于山地面积广阔,,地形起伏大,使得其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最低气温-4℃,特殊年份最低气温为-12℃(1991年),由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5%,挺拔的松树、成片的杉林、茂密的毛竹、满山的杜鹃,把群山装扮得阿娜多姿。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千年银杏、千年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矗立于群山之中,春天的杜鹃、夏天的油桐、秋天的山果、冬天的瑞雪,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在这里尽情展现。每年一到旅游季节,前来广寒寨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游客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

社会建设

经济贸易

2011年全乡生产总值3.37亿元,2012年财政收入503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489元。

广寒寨乡交通便利,境内有县级公路一条,全长3.5公里,全乡都已铺设水泥路,南通湖南攸县,北达白竺乡入莲花县,西接东桥镇到湘东区,另不少村组也进行水泥路面硬化,一条条干净、宽阔的公路尤如玉带样婉转广寒寨清水绿水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便利的交通枢纽也给广寒寨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广寒寨乡位于赣湘边境,边境贸易繁荣。全乡有集市2个,位于官陂村及郊溪村,市场活跃,经久不衰,每逢墟日,人潮拥挤,境内从事贸易活动的门店主要销售副食品、日用品、服装、电器、家具等,促进了商品流通,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山区经济注入了活力。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使得小水电站遍布各处,素有“小水电之乡”的美誉。矿产资源丰富,煤、 锰、铜、汞、高岭土、磁铁矿、石灰石遍布全乡,工业以水电、电线、造纸陶瓷为主广寒寨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美,是重要林业基地,其它社会各项事业也齐头并进,逐步形成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民风纯朴的山区新气象,也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广寒寨豆腐、黑山羊、野生蜂蜜、高仓野生河鱼等特色产品享誉萍城。境内以竹制品、电线、电站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寒寨三通电线行销多省,多次荣获省、市知名产品和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与喜爱;以黑山羊、土猪、淡水鱼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和板栗、西瓜、无公害蔬菜、果树为主的种植业也日益壮大。

社会管理

2005年财政供养人数为203人,其中教师130人,在岗81人;机关73人,在岗56人。全乡(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595户,925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5万余元,发放常年救助和临时救助7.4万余元。2007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3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7万元,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款8.7万元。五保老人由年初40人增加到52人,集中供养由原来的22人增加到4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全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42人,净增城镇从业人员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人。新增养老保险33人;新增工伤保险48人。各项民生指标均完成上级任务的100%以上。全乡总共设有20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为514人。设一所中学,5所完小,2个教学点,在校学生总数869人。

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5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100元,财政收入达到624.4万元。支柱产业和主要企业:小水电、竹木加工、造纸、电线业、陶瓷、磁铁矿采掘、编织袋、山羊养殖。

优势资源:磁铁矿、高岭土、水资源、竹林资源、珍稀动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