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限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平均年限法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涉及到的其他公式:
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x100%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率
或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平均年限法的适用条件
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法的适用条件是: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内各期负荷程度相同,则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用,此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内各期负荷程度不相同,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时,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不相符。
平均年限法的缺点
平均年限法的缺点为:平均年限法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平均年限法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之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其中:
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最后两年每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净残值-以前年度累计折旧)÷2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期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参考文献
- ↑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
- ↑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